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仁爱慈悲的命运 ――丰子恺《护生画集》选札

仁爱慈悲的命运 ――丰子恺《护生画集》选札

2013-10-24 05:39 作者:杨文丰 阅读量:28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现实生活里对待动物是否仁爱慈悲,该如何建立“动物伦理”,常驻机构常驻机构令人陷入矛盾。——手记

1、《烹鳝》、《首尾就烹》

这三条鳝鱼为什么在汤锅中都弓起腰身?(《烹鳝》)为什么这锅里独烹的大鳝鱼首尾两头皆入汤中,而腰身竟也弓离热汤?(《首尾就烹》)看看锅底,由人类燃起的炉火,红而且旺,正呼呼作响。

“学士周豫尝烹鳝,见有弯曲向上者,剖之,腹中皆有子。乃知曲身避汤者,护子故也。”(《人谱》)真相令人惊栗。

我很难想象活生生的鳝鱼在越来越烫的汤中,为了庇护孩子,是怎样的在绝望里雄起希望,是如何坚持将腰身弓起?泪水朝肚子里流……

据说有位猎人追杀一头藏羚羊,在走投无路时,藏羚羊竟突然掉头朝猎人双膝跪下,泪流满面。可怜那猎人还不动恻隐之心,仁爱慈悲仍如黑夜沉睡,照常扣动了扳机……猎人将藏羚羊剖腹后,发现羊腹里原已有一个胎儿。苍天在上,猎人大恸,从此丢弃猎枪,金盆洗手,说是回头是岸。

相似的图景,同类的故事,其实都是人类的伟大作为,都是人类的伟大创造!这幅《首尾就烹》是丰子恺先生《护生画集》的压卷之作,虽是衰年之作,却一以当十,主题清晰,给人更强烈的视角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令人汗不敢出,不忍看,不忍细想……

辽阔深沉如大海的母爱并非人类独有。然而,母爱浩荡的人类却可以将动物连同动物的母爱一起似赶羊群一般赶入热汤中活生生就烹(或者枪杀),在如此的人类单边霸权面前,弱小如鳝鱼一类动物的母爱,反而显得如此伟大,反衬出原本伟大的人类竟如此贪婪、如此残忍和如此渺小!

2、《母鼠救子》

缘缘堂主尘封的抽屉里有“五颗花生米,各有四只脚。匍匐手帕中,见风皆瑟缩”。原来是狡黠的老鼠娘,将孩子产在抽屉内的手帕上。不杀生的丰子恺先生,只好连帕带鼠,小心翼翼地转移入碗中,再端至东墙角。是夜,就着屋梁漏下的月光,他瞧见鼠娘从洞中出来,发现抽屉中鼠孩儿不见了,“皇皇复汲汲,行至土碗旁”,突见孩子还在,“其乐不可遏”,一来一往十次,遂一将孩子衔入洞中。《母鼠救子》图,写的便是母鼠趴上碗沿,嘴衔第一只幼鼠的瞬间。

母爱,不论是母鳝之爱,还是母鼠之爱,或者人类的母爱,都是维系生态伦常秩序的链条。人类对动物的爱,或者所谓护生之爱,尽管不一定就是母爱,却是慈悲之光,是善的行藏,是仁的恩泽,是爱的布施。但是,即便是护生之爱,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纯净、纯洁,至少,尘雾朦胧中,依稀可见尘世杀生的恶痕。自从丰子恺先生在上海家中举行过仪式,拜弘一法师为师皈依佛门后,已成了一名俗家居士,然而,他还是只能将幼鼠盛入人类吃饭之碗!他断断想不到,这碗,却是充满了恶的暗示的:大凡进碗的东西,不是将被杀,就是已被杀,或被煮过,被蒸过,或被烧过。被人类投入碗中的生物,大抵都命运莫测,甚难逃脱被“进口”的命运……

3、《母亲的尸骨》

可怜这江畔相依为命的鱼兄妹,凄凄惨惨戚戚,泪眼模糊中,正惊惶地看着眼前——“母亲的尸骨”。江山船谣“食鱼投鱼骨,江鱼见之泣”,唱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让我不胜唏嘘的是母鱼死后,仍然表现出对鱼儿鱼女的无尽牵挂:尽管丰腴的母鱼已变成了双面梳子般的骨架,然却依然扩张着嘴,犹同民间心有牵挂的离世老人那依然大张着的嘴──那空洞的嘴,已转向两孩子……

如此的情景,惊起数抹水纹。云天苍茫,默然无语。

这情景使我相信,动物即便死后,那灵魂呢,也依然还是游荡的。在尘寰,所谓的牵扯,就是灵魂与灵魂的顾念、感应和联系。生者与死者之间,不论是温暖的感应,还是凄凉的顾念,所依靠的,都只有这唯一的桥——“灵魂桥”了。

将如此凄惨的死者(母鱼)对生者(鱼仔)的牵挂艺术地放大,定格给活人看,残忍地让活人消受,是为了警醒嗜好吃鱼的人,深省自己的行径吗?对于鱼,你难道不曾生吞活剥地吃,蒸熟煎熟地吃,血肉模糊地吃吗?你难道不也在吃鱼的灵魂,乃至吃鱼记挂子女的灵魂吗?

人,能够改变残忍地吃鱼、快乐地吃鱼的惯性吗?鱼,能够改变被人吞吃的宿命吗?我害怕细想。

4、《人鱼互膏腹》

僧宗林写过这样的观鱼诗:

鱼在水中生,人在水中死。食饵鱼上钩,失脚人下水。

人死鱼腹肥,鱼死人口美。吁嗟鱼与人,恶乎不知此。

诗如谶语。这诗里已包藏宿命观、轮回观和报应观。世人与鱼,或许的确对此茫然不知。

《人鱼互膏腹》所写的是:手端饭碗的童子,举箸在夹碗里的鱼,而画外,那身穿黑背心的成年男士,却悠悠然正以蛙式泳姿,脑袋刚探入笑眼弯弯腹喷水柱的巨鲸之口。这男士对自己的末日果真茫然无知吗?他不知道他的献身,与人吃鱼的行径,正好构成了特殊的对称。

千万年来基本上是人吃鱼,我这样说的意思是:人被鱼吃,或者说食人鱼的确是有的,我在电视上曾见过。食人鱼是形如福寿鱼或非洲鲫的一种体形较大的鱼,行动诡秘,精力过人。在水中一发现人,其尖尖的嘴马上就会箭一般朝人急速地冲袭,那铁钳一般的嘴,一旦紧紧啮咬上人肉,就牙关紧闭,用力迅即扩张阔尾,顺时针逆时针地交替着急速旋转身体,如此这般的一拉扯下人肉,便一昂头吞下,继而又低头展开吃人的第二个回合……食人鱼在做袭人的文章时,必是施行鱼海战役,大兵团作战,用刮起阵阵黑风开头,以水中血肉模糊结尾。然而,在这苍茫尘世,在莫测的水下,这“食人鱼”与人类相比,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人食鱼”,即鱼膏人腹。

《人鱼互膏腹》当然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即便“人食鱼”与“鱼食人”能互为报应,我以为也断断是无法对称,无法对等的。何况形形色色的食人鱼也无法自由地跳出水体到陆地上吃人。行走在大地上的人,照样还是地球村最危险的主人!

5、《游山》

这真是人与自然(雄狮)的和谐图啊!一猛男骑着高头大狮朝山下走去。崇山峻岭在他们背后悠闲地远去,叶儿鼓掌的杨树慢慢地远去,白云团团也娴静地远去。

看看这胯下的雄狮,表情是那样的平和、静穆、友善,犹同金秋澄静舒适的湖水。谁都看得出,这百兽之王是乐意被他骑的,乐意与他亲近的,且与他友善如兄弟,已不乏时日。

众生恶残暴,万物乐仁慈。

不嗜杀人者,游山可跨狮。

——婴行

“这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因而,有理由相信这骑狮游山的猛男,绝不是嗜杀人者,更不会是嗜杀畜者,而是铁杆爱狮者,广仁博爱者。为了狮子,他定然曾心甘情愿栉风沐雨,两肋插刀,即便身旁空旷,苦难重重。这难道不是雄狮报之以善的前提,因果报应的背景吗?

我坚信现实社会拥有如此的风景,尽管这样的风景目前不多。狮虎本相类。不久前,我看过一档访问中年女驯兽师的电视节目,她说她真心爱虎、真心待虎的行为和心理,老虎不但能够深切地体验,而且每每表现出明显的感恩行动。我想,假如女驯兽师说:“虎啊,让我骑骑你,骑着你一起去游山吧!”你说虎能不乐意地马上伏地承接吗?这不就是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施爱得爱,布善沐善吗?

再凶顽的石头也可以被剥蚀,也会被风化,只要你在自然生活中,拥有慈悲心肠,播种和善博爱。

6、《解放》

我是在看过慈眉善目的大白猫亲自打开机关,让大黑鼠惊异地窜出四方铁笼后,才看到画题“解放”两字的。

我觉得这里面存在悖论。

猫不是鼠的天敌么?鼠更是猫的天然肉质食粮,美味佳肴。那时在乡下,我见了猫抓到鼠时是如何的乐不可支,乐得大玩吃老鼠的前戏:吃鼠前,总解放鼠一会儿,让鼠逃离猫爪几秒钟,战战兢兢滚爬几下后,那猫才得意地腾空一跃,扑住惊鼠。经过如此几个回合,鼠被恶作剧折腾得差不多了,猫大抵也觉得亵玩得差不多了,才开口享用胜利果实。猫的爱鼠,是以享受胜利为目的的,是以吃鼠为目的的。这爱,是肉质腾腾的、血红血腥的。至于图中这猫儿开笼解放鼠的这一种爱,依我看,完全是另一种爱:是“不吃鼠”不沾血腥的爱,是将鼠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的爱。这不构成了悖论么?

再深入地看,老猫这种解放鼠的行动,作为一种反潮流的革命,该是践行某种理想吧?假若这猫不是笨猫,也不是傻猫的话。或该不是出于减轻来世遭受鼠魂包围的势利吧!猫德猫行出现如此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莫非还是求得“罪孽”变轻,以求善报吗?

富有反讽意味的是:在今天,由于科技的失误,随着自然生态的变化,已很难说“鼠”与“猫”该谁解放谁了。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核污染朝四处扩散,方圆30千米人烟都受到放射性照射,黑色恐慌一时如黑云压城。报载,之后不久,一支由美国人、波兰人和意大利人组成的科学考察队,在苏军一个加强连的保护下,倒也有声有色地开进了事故腹地。谁想得到,不日从暮色里逃出来的只有一个人,而那些进去的人却不是死于核污染。是如何牺牲的?──全被老鼠吃掉了!据考,核泄漏使当地的老鼠发生了变异,一只只长得比猪还大,牙锋齿利,科考队的车一进去,窜出的一只只大老鼠,硬是把钢铁咬穿了──这可并不是“打开铁笼”解放科考队啊……

7、《燕子飞来枕上》、《中秋同乐会》

你是否知道?一只燕子飞来快乐地站在你脑袋边的枕上了,还有一只正高兴地朝你一剪一剪地飞来。我想,这种好事情只能出现在你无恶念,沐柳阴,眠竹榻,赏闲书之时,出现在到处春风和气,人与自然(燕子)和谐相处的白天。如此宜人的图景其实还不止这幅。

中秋朗月悬在隔水的静山之上,月色溶溶,大雁正飞成一个“人”字,山川草木,清凉纯洁,和和静静。鱼儿漫游在月光的湖里。杨树叶底黑亮,片片清凉。一对男女依偎在月光的湖岸,沉醉于这中秋的风景。更难得的还是那一对兔子,离依偎的男女不过盈尺,正双手护胸,几近直立,意态悠然,非但不怕人,反在亲近人。

──如果尘寰果真有如此的夜晚,有如此仙境版的中秋夜,有如此的万物同乐图,那可真真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大和谐了呀!

惜乎如此的现实,如此良辰美景,在今天,在中国,在外国,你何处寻?是否你立下愚公移山志,就能建成?

8、《龟填床足》

“南方老人年八十,日夜卧床上。床一足不平,拾砖填之,误拾一龟。老人年百岁而死。其子拆床,龟徐步而去。负重二十年,不饮食,不死也。”(《诸子》)这《龟填床足》写的是,龟仍被垫在床脚,一老人仍卧床上,身上正盖着一床花格被子。

看罢这幅漫画和画侧的文字,我无法不想及下列四个词:

第一个词是“欲望”。你能体会这龟被垫压在床脚的最初一刻,会产生怎样的欲望吗?它想动吗?会恨未成神龟升空或深潜海底吗?它饿吗?它不知道等待它的可是漫长的二十年,整整二十个春夏秋冬!这期间,鼠,总能在它的身边窜来窜去,屋内地板干了又湿湿了又干,蚊虫,更是在它身边上下飞去飞来,然而,它吃得上吗?即便近在咫尺。它想喝水吗?没有碧波荡漾的湖水,连一滩汤也没有。秋冬晨间,屋外的雾倘能悄悄地涌移过来,就是这龟的欢乐节或喝水节了!我想起美国儿童动画片有个角儿叫“忍者神龟”。我想,这垫床脚之龟,才是真正的忍者神龟哪!这可是悠悠万事唯忍为大,忍得连什么欲望都无法实现的神龟哪!

第二个词是“苦难”。这是无法动弹的苦难,是不知道究竟会被压迫几多春秋冬夏,何年何月才可以动身解放而自己却根本丧失了能力来争取解放的苦难,是彻底被动的苦难,是比被活杀活烹更加难熬的苦难,是形同无期徒刑的苦难……承受着如此的苦难,龟,居然不死,居然没有死!也不知有没有想到过死?可怜吗?居然自己连死的权力也没有,连自己想死的条件,自己也无法创造!

第三个词就是“宿命”。何以拾垫床脚的东西,人家不拾别的,独独就拾到你?何以当时你要呆头呆脑走到屋主的床边?何以当时屋主或屋主的儿子正好想到要垫什么床脚?何以二十年间,桃红柳绿,姹紫嫣红,屋里连有一只蚊子嗡嗡几声都会被人高度重视、重点关注,而你竟然从没有被任何人注意?甚至连短暂的一瞬间也没有。想那西方有位神被罚一而再再而三将滚下山脚的石头反复推上山顶,痛苦是痛苦,然而至少他的活动空间比你大。你甚至连石头都不如,竟然被当成了一小块破旧的砖头。

最末一个词只能是“黑色幽默”。在这个地球村,任何生命,都一样宝贵,一样神圣,不存在贵贱之分。只是由于某人的一时疏忽,就给你制造了史无前例的痛苦,整整二十个春秋的痛苦!或许是龟儿有泪不轻弹吧,或许是你既往不咎,不记前尘旧事吧,或许是你已悟透这大地上以两条腿走路的人是什么东西了吧,因而,人一拆床,你便淡然地“徐步而去”……

附言:

本文原载《天涯》杂志2007年第1期“作家立场”,欲读各帧丰子恺先生漫画的朋友可点击我的新浪博客。

本文已编入杨文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的散文集《蝴蝶为什么这样美》。

2012、2、26于珠海

相关文章关键词

《仁爱慈悲的命运 ――丰子恺《护生画集》选札》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