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关中烽火连载完的话
历经七个月的艰难创作,终于完成了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回过头我长吁一口气,尽管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是令我欣慰的是我毕竟完成了一部长达五十一万多字的作品。
当我收到文友夏红雪的邀请函,让我把《关中烽火》在江山文学网木马社团进行连载时,我有点犹豫,我的作品行吗?
经过再三思考之后,我决定试试,看看读者有何反响。
如今总算连载完了。令人惊喜的是竟然在江山文学网点击率很高,据文友浪漫诗剑仙说,我的点击率排在第一,这个结果是我史料未及的。
当我发完最后的章节时,我心中有很多话要说。
说实话,扪心自问,我很吃惊。
我曾读过很多名家的长篇,看他们的创作体会,无一不是经过了多年准备,并且几易其稿,而且他们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最后经过好长时间的艰辛,终于顺利完稿了。对照他们的经验,我感到很惭愧。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和念头呢?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虽然最初在一九八四年夏天接触到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可是那仅仅只是一篇刊登在《周至县文史资料》上的一篇回忆录,作者就是本小说中主要人物唐思颖的原型唐思功老先生,尽管他距离我家很近,但是无缘相见,因为他早已去世了。
第二个人物高玉进的原型是我邻村马村的高玉波老人。他的故事我在乡间经常听老一辈人谈起过,但是都是零敲碎打的内容。
记得当年我曾经跟他有过一面之交,那时候我很糊涂,今天说起来很可笑。因为那时候我正跟芸芸众生一样,稀里糊涂的沉浸在打麻将的迷局里。当时高玉波老人已经年过八旬,因为老人也喜欢赌博,就在我的门前钓鱼(下炮子),这是关中方言,意思是在我门前押赌注,跟我一起共同进退,荣辱与共。遗憾的是那时候我并没有想写长篇小说的想法,今日说来颇为遗憾,可是等我产生了这个想法之时,老人竟然早就去世了。
触动我产生要创作这个长篇小说的是两个人。
一个是我的叔父林泉,一个是我的二伯父惠风。
我的叔父林泉先生大不了我几岁,跟我同在一个学校工作,他跟我一样,对麻将之事颇为专注,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不休息,爱的程度简直是走火入魔了,而我的叔父竟然因此事不幸去世了,此时对我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无异于晴空霹雳,我从震惊中开始了思索,我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混日子了,于是我告诫自己,戒赌!
我的叔父林泉先生,天资聪颖,文才很高,书法也不错,为人仗义,在我们当地人缘极好,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抵制不了赌博的诱惑,并且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叔父生前对我很器重,因为他对我的中文底子很了解,他当年由于政治原因,只读了初中,便早早回家务农了,后来有幸成为民办教师,随着国家政策好转,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他的写作才能很很敬佩,能很快的即兴为民间百姓红白喜事写出恰如其分的对联,加之叔父书法很好,自编自书赢得众人一片叫好之声,可惜不行英年早逝了。
他对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二伯父惠风先生,是我们周至地区的地下党,当年曾经跟高玉波唐思功一起出生入死过,那些往事我是从别人口中获悉,他却从未给我讲过他的过去,直到大前年,他病得很重,我前去看望他,心里便产生了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关中烽火》从那个时候起,我先就命了这个书名。
正当我书写到五万多字的时候,二伯父不幸去世了,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一篇悼念他的文章《痛哭二伯父》,就在这篇文章里,我流露了要创作长篇小说《关中烽火》的消息。
说实话,当时我是凭着一个勇气,一个对老人能有所交代的想法,努力去完成任务的。
写的时候,我在想,手头资料少得可怜,能写出来吗?
可是大话已经卖出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只得硬着头皮写下去。
为了能写好这个长篇小说,我寻找来了《周至县党史资料》一书,又在户县游玩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发黄的书籍《西安地区地下党工作汇编》,只花了两元钱。也许这本书对别人看来毫无价值,可是对我来说就是无价之宝呀!
我把这些书籍翻阅了无数次,又在网上查阅了有关民国陕西省历届省长的资料,按照历史顺序,开始我的创作。
天下第一村是豆村,这个周至县人都知道,并且外面人知道的也很多,于是我开头就从刘老四到豆村去收大烟款写起。
小说采取了九分虚构的写法,因为书中人物我知道的只有高玉进、唐思颖、惠风、王德轩几个人我知道一点情况,其他人全部都是子虚乌有。
我在书中用了两个真人名字,那就是我的二伯父惠风先生,还有一个就是我村的王德轩老人,此人一生颇有传奇色彩。
我们家跟王德轩家都是大成份。
我的二伯父因成分受到不公待遇,王德轩受到无产阶级专政的专制管教。
王德轩是黄埔军校二期学员。中原大战后回到家乡,一直在未出山,可是到家乡为地下党做了很多工作,当年曾经担任过周至县农民协会主席一职。
我用我少得实在可怜的资料,几乎完全用大胆虚构的方式,在我工作之余,用了近七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写作。
写完以后,我感觉很吃惊,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去写。
我在这里毫不夸张的说,我的小说几乎全部是虚构而成的,仅仅只有那几个人的影子而已。关于高家兄妹只有高玉进是从高玉波老人那里很模糊的去描写,其他都是没有的。高大娇是我借用了我县四十年代一个很有名的年轻女性姓刘的,我记不住她的名字了,她那时候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从她的事迹中我刻画了高大娇这个人物。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在强调虚构在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作者的生活体验很要紧,如果我没有长期沉浸在农村,深入到生活底部的话,我很难写出来,因为故事可以编织,但是细节一定是来自于生活啊!
我为自己定下了质朴的语言风格,因为用口语写作很难,但是有利于读者阅读。尽管正像一家出版社说的,作品不错,要出版,必须把关中方言修改掉。关于这个建议,我很不以为然,因为我写的就是我们关中地区的人和事,去掉了方言地域性的特征没了,作品还有啥意义?于是我宁可难以出版,也不愿意去掉关中发言的。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有必要说说,为啥我要写这个长篇小说。
我知道自己水平太低,正如有个县级作家不屑一顾的说我的作品不用看绝对都是垃圾。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竟然连一片像样子的短篇小说都没有正式发表过,肯定是写不出长篇小说的,就是写出来了,答案也很明白,就是垃圾。
我不敢恭维我认识的这位大作家,因为我觉着他的话太武断了,我走路的时候,你不一定看得见,那么我在跑的时候,你不应该讥笑我你咋想跑呢?
这是我写成后请教人时候的一个插曲。
尽管人家如此说,我还是有必要把自己当初写的想法说说。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
我作品里的革命者几乎全部都是大成份出身,因为这也是中国革命的真实写照。无需置疑,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穷人家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去过孩子们去读书呢?不读书,哪有机会到外面去闯世界?见世面呢?
更无从谈起有机会接触马列主义等革命理论了。这是历史的必然,谁都不能不承认。
当年这些人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为了心中的理想,不顾一切,出生入死,很多人把家中财产全部贡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们的奋斗就是为了今天的人们。
可是这些人后来在很多次政治运动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冲击,很多人被折磨而死,咱们国家的二号人物刘少奇同志,到如今都很少有人知道,如何被整死的,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当然后来国家给很多人都相继平反昭雪了。
但是又有时想到过,这场无情的政治风暴,摧毁了中国多少精英啊?
如今的共产党员还有几个能保持高度纯洁的党性和原则呢?
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无知无权,但是面对如今的整个现实,我只能欲哭无泪了!
但愿写此长篇小说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算是我进一个普通党员的力量了!
《写在关中烽火连载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