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虽有悲意也从容-野望诗作《秋》赏析

虽有悲意也从容-野望诗作《秋》赏析

2013-10-23 20:09 作者:龙哥 阅读量:34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虽有悲意也从容-野望诗作《秋》赏析

文/长龙 2009.8.15(凌晨3:00)

和野望结缘,缘于同拜于野人门下,和野望结识,缘于野人老师在饭桌上的赞誉,野望进步真大,野望进步真快!于是乎,我便常常到野望网易的家去探望,欣赏新作,记得读完野望的一篇诗作后,我便发帖子说,真传!师兄的文笔和思想到了一定的境界!恭喜!这篇诗作就是《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作呢?共赏之:

风/切开季节/日子披上景色

意念驮着时间/穿过古河/坠入遥远的大漠

眼界叠着风光/一层层的走过/被熏黄了的传说

黄昏下/一个记忆的神情/在温度里/渐渐地落寞……

诗作算不得长,四小节,却是虚实结合,笔触冷峭,用字老到。诗人因秋而思,探寻诗歌的本源,想用最纯净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写秋而不着一个秋字。

第一小节是虚实结合,实实在在的风和实实在在的景色,却蕴含着所谓虚的情感。对于诗人,情感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象水一般的柔和;可以象火一般的热烈,也可以象宝剑一般的幽暗而又锋利。锋利的如诗人笔下的秋风,一个切字,独占风流,一个披字,写尽秋色。切开季节,可见风之烈,风之利,而季节做为一个整体的意象,被诗人赋予了实感,同样被形象地赋予实感的还有日子,这两个可说而不可捉的时间概念,具有了情感,平添了色彩。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金黄!秋天的又是一个萧瑟的季节,枯黄!到底是什么样的色彩,诗人未作描述,也无暇描述,他只想穿透这季节、这日子、这景色,感受一种情怀,用纯净的语言来表达,而不被着真实的表象所迷惑,那就是诗歌。

意念者,思也,诗也。时间是流动的虚,何以被意念所驮呢?人只有在时间的流逝中才能体会到生存与生命,而在时间的流逝中,没有永恒和不朽,只有此时此刻和此种境遇里的存在,诗人站在秋日里,观照自己、体验存在,在这里,情感就是时间,时间就是情感。思绪穿过古河,古河又是什么样的河呢?古河是时空概念的河,也是空间概念的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时空,诗人到远古去做什么呢?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诗人到源头又要找寻什么呢?坠入遥远的大漠,思绪止于大漠,似乎出人意料,诗人千方百计地寻找什么呢?诗人要找寻诗性语言的回归,到远古找寻最初的诗歌,到源头找寻那涓涓的自然流淌的情感表达,到大漠找寻那最纯净的语言和情愫,一句话让诗歌回家。

第三小节似乎是写实,实际上是写诗歌语言的发展,为虚!诗人上溯到诗歌的本源,顺流而下,又重新回顾诗歌的发展历史。一个叠字,巧妙!把五千年的诗歌发展纳入一个系列,被诗人所浏览和翻阅。那一篇篇千古奇文,如同秋日的金黄,满眼的丰硕,各领一代风骚,而如今渐去渐远,都成为了记忆,成为了印在发黄书页上的传说!

第四小节,诗人结束思绪回到现在,在秋日里,在秋日的黄昏里,在黄色满目的秋日黄昏里,刚刚结束了诗歌洗礼的诗人还沉浸在那份纯净中,那份诗歌本源的震撼中,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现在的诗歌语言,审视这个被各种表象遮蔽的诗歌现状,如同这个秋日的黄昏,在温度里,心情渐渐落寞,悲情而至。然诗人并没有就此停下笔触,又点了六个小点,似乎意犹未尽,似乎心有不甘!

读完野望师兄的这首《秋》,感受到了秋的气息,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整首诗歌线条明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不着痕迹。要说遗憾,当属最后的六点了,如能有点睛之笔,则更上一层楼矣!

《诗经》有云“秋日凄凄”,似乎秋就意味着悲,然而我更喜欢塞缪尔·柯尔律治说的:自然只存活于我们的生命里。当今的诗歌如同这个秋日,有悲凉,但是毕竟也有收获,也有回忆和传说,也有思!

想起一句歌词,花瓣泪飘落风中,虽有悲意也从容!就用它结束这篇拉杂的赏析吧,不足之处,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虽有悲意也从容-野望诗作《秋》赏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