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玉流光
(一)玉之缘
识玉知其性,爱玉爱其德。
温润厚德,谦谦君子,与其为邻,虽朴实也溢光流彩。温润厚重,是对玉的写照;谦谦君子,儒雅睿智,是对有德之人的美誉。玉如君子,君子似玉。白璧物价,价值连城。君子好德,厚德逸馨。
长期以来。渴慕于玉的美德和智慧,期盼有朝一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玉璧,能与自己肌肤相亲,与自己心灵相通。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手镯。这算不上宝贝,只是一般的装饰品罢了,算不得珍品,不像我所期望的那样,晶莹剔透,流光溢彩,心中不免有点郁郁不安。
那是爱人从蓝田出差回来带给我的礼物,她是白绿系列,通体只有星星点点透明,其中充满白絮。像破败的棉絮,也像撒满的粉尘,一种混沌的世界,看不出她有什么美。虽是一件礼物,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寒意,就像早春的天气。她毕竟不够圆润光亮。心想那一定算不得什么上好的货,就贱看她,为了照顾爱人的心情只是戴着而已,算不上爱不释手。还不时的想从爱人口中得知其真实价值,可往往得到的答案令我失望又惊喜。“无价!”他总是那么回答。
起初有点踟蹰,怀疑他在掩盖什么。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只戴在手腕的玉镯因了肌肤相亲的爱的触摸便灵光异彩,我非常喜爱。“无价!”说得好啊!也许无价就是真正的价值。洗缺了尘世的功利和虚荣,玉才会显现出她真实的价值。
(二)玉之音
和我在网络空间里见到的珍珠玛瑙翡翠等上等尤物相比,我的玉镯自然算不上什么。如果说那些精美玉器,那才算的是巧夺天工。他们被玉匠们雕得惟妙惟肖,养眼怡情就自不必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玉在室,则金碧辉煌,德在心,泽爱不老。这些话无人不知。
我的这玉镯,就逊色,算不得玉中的圣贤,也够不上颜如玉。仅此一个平平常常的生命而已。远观无色,近赏无趣,就不明白爱人会以此为赠,难道是贪图其便宜?这算不上他的风格。
出于好奇,再次打开百度网,描述自己的手镯形色神,才明白。我这只玉镯属于地地道道的蓝田玉中的姜花玉。
细细看来,该玉镯也翠色晶莹,神韵横生,绿如苍松翠柏,白如行云流水;有似游云落幽谷;有像银菊摇月光。好像柳絮落寒潭,惊涛拍案掀起的千堆雪。那星星点点的遥看近却无的嫩绿,是生命里的春色,那雾霭盘结,是生命的诗意的舞动;闲云野鹤,乳白如脂。这些虚实相兼,形神兼备,使自然美中又增添了无限情趣。
爱与不爱,不能观其表,而要深其心。只有懂,才能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与玉为友如此;与人相交亦如此。
宁结瑕玉友,不交无暇石。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圣贤,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就像爱玉,有瑕者多,但瑕不掩瑜。人也是一样,如果把玉的瑜比做人的优点,把瑕疵比做人的缺点的话。瑜瑕互见,才是常玉。那么优点和缺点并存的人才是真实的人。与这样的人来往总觉得很真实很踏实。只有率真的人自然流露出缺点,不加以掩饰,有种返璞归真之感,这样的朋友他们也就不会苛刻要求对方的完美。只有这样的朋友才觉得是一种真诚。这样的朋友才会相互欣赏,相互支持,心性想通。只有心心相印,才会有琴瑟和鸣。只有能读懂对方,认识对方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才会相知,才会包容,才会理解,才能相依相随,友情才会天长地久。
(三)玉之恋
越来越觉得得到一只玉镯,就得到了宝贝。她使我明白了什么是尊重。尊重自己和别人。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与其为邻,虽朴实也溢光流彩。与之交,如饮甘霖,清爽宜人;似闻芝兰之气,淡雅悠远;如登高临海,豁然博大。听人常说“人养玉,玉养人”,所谓“人养玉”,是指通过佩戴和把玩使玉变得更加莹润美丽。至于“玉养人”,听说佩戴玉器,能使许多有益的元素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保持人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从而调节气血平衡,促进身体健康。
在古人心中,玉具有神秘而神圣的力量。把玩一块温润可喜的玉石,给人心理上的慰藉确是可以理解的。玉似乎象征了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平安吉祥、纯洁。玉是一种通灵的东西,用于修身养性,有一种说法叫”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
贴身而藏,精心呵护,经过天长日久的盘玩佩戴,就像是蝴蝶经过蛹的挣扎,玉逐渐蜕去了粗躁的土壳,恢复了往昔的灵性、润泽、色彩,灿烂光华绽放在掌心,那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贴身而藏,用人体较为恒定的温度陪伴,在手上摩挲赏玩,一边赏玩,一边想着玉的美德,不断的从玉的美德中吸取精华,养自身之气,久而久之,达到玉人合一的高尚境界。玉器得到了养护,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就是意盘——养玉的一种。意盘是一种极高境界,需要沉静淡然面壁的精神,与其说是人盘玉,不如说是玉盘人,人玉合一,精神通灵。
交友是这样,夫妻共处亦然。
与好友相处,如入芝兰之室,不觉其香;与德厚之人处,不觉其贤。长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造就了一对对志同道合的伴侣,所谓的夫妻相可能就是这样形成的吧!
现在想想当初爱人说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真诚真实真心是无价的,就如同这普普通通的玉镯。
(四)惜玉
张岱:“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宁为有瑕玉,勿作无瑕石。”这两句话体现了才人的一种孤傲张扬,是一种真性情,是尊重内心的一种表现;另外也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和谐,瑕瑜并存的矛盾统一体的和谐。想想周围经常有一些人总是把自己包装的那么完美,其实在掩盖不为人知的斑点,这样的人活得多累。和这样的人交往觉得很虚。甚或有个别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大有可能。
正玉皆有瑕,人亦不能幸免,知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知而不为。宁为有瑕玉,不为无瑕石”,玉石虽有瑕,但不失玉的本质;光亮圆滑的石头虽然漂亮功利无缺憾,但仍只是遍地都有的普通石头,她永远也不会蜕变打磨成绮秀的玉。。
人也是这样,需要一种力量,一种激情,一种打磨的过程。经过不断的“打磨”也许就能脱变为“美玉”。一对有为的朋友只有在不断地切磋,思辨,反省中共同进步,就一定能把自己雕琢成有用的精美的玉器;一对恩爱的夫妻,只有在平凡的平淡的生活中不断谅解宽容,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两情才会朝朝暮暮。
细细想来真的感谢爱人送给我的礼物。其实他就是一块瑕玉,等待我不断地打磨和赏玩,他会变得更加的晶莹,更加流光溢彩。我们就会完成灵与肉的对话,达到人玉合一的和谐快乐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