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练就“去伪存真”的功夫

练就“去伪存真”的功夫

2013-10-02 09:09 作者:一仓 阅读量:32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关于真与假的话题,《红楼梦》说得最高明,无有再超出红书的。“贾家,甄家,一真一假而已”。在第五回书,太虚幻境,作者写了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说的便是真和假,有和无,是一不是二。这是佛家最初之法理。《金刚经》偈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百一十六回,到了真如福地,作者又写了一副对联,“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这是对真假最高层次的认识,也是佛家极高的境界,比前一副对联境界要高。到了一百二十回,作者写道,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人生“证到”这样境界,便是圆觉了?

这真假的对联之意,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抛开原著的深意,援引出来,这副对联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人活在世上,必须学会在虚假中感知真实,这是确保不受欺骗的关键。生活在人间,我们总会有喜有悲,总会遇到有实有假的事情,但要相信在我们的人群中还是善良真诚的人多。

虚假其实也是一种真实。在真实中你无法摆脱虚假,在虚假中你也无法摆脱真实。真真假假,虚虚幻幻。人生就是这样,如花中之雾,如雾中之花。莫说花中雾虚幻,莫说雾中花凝忪,人生的美丽便蕴含于这种感觉中。?

真实又何尝不是一种虚假。也许你对一些真实感觉很熟悉,对另一些真实感觉却很陌生。生活原本就是在陌生的熟悉中熟悉陌生的过程。一些真实,你宁愿相信它是虚假的;一些虚假,你却又宁愿相信它是真实的。仔细想来,这种被强制的感觉,就是一场故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生活是我们的,感觉是我们的,心情也是我们的,我们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也不能欺骗自己生活在虚假中。但是,应该要学会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让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天都面对微笑。为何不给自己找一方净土,静静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超脱这世间的熙熙攘攘呢?“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有一则故事说,清末民初的时候,我国东北地区有一位乡野郎中,人们尊称其为善人。此人阳光豁达,乐善好施。一天,有肠胃不适者找到善人,希望能得到医疗帮助。善人听了患者陈述后,竟然方不开药不给,只赠了他三个字:“不怨人”。?

起初,胃肠不适者对善人给的三个字并不解其意,甚至对善人还有些抱怨,他觉得善人好像在敷衍他。但当肠胃不适者带着“不怨人”三个字在家冥思苦想多日后,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开悟了,更使他感到神奇的是,他的胃肠病也随着他对“不怨人”三个字的开悟,很快痊愈了。为此,他还悟出了一首诗:“善人教我不怨人,此是成佛大道根。从今以后天天问,看你怨人不怨人。”并带着他悟出的诗稿又找到善人,与其深入探讨“不怨人”的奥秘所在。阳光豁达的善人说,人身体上的一切不适,最初都是由“怨、恨、恼、怒、烦”这五个字生成的。在这五个字中,“怨”是祸根。人一旦有了“怨”,必然会生成“恨、恼、怒、烦”。“怨”,属于人精神层面的东西,与人的性格和脾气秉性有关。因此,人的性格和脾气秉性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秉性里充满着“怨”字,比如说整天怨声载道,怨天尤人,一天到晚看什么都不顺心,谁都怨,就是不怨自己,那他的身心一定是既不和谐也不健康的。听罢了故事,让我们判断一下,“善人”“不怨人”的劝告是真还是假呢?

有一次看过一篇小小说,讲述某人在火车站做好事帮人拎包的遭遇。他先是想帮一位负重民工兄弟拎行李,结果把人吓跑了;又想给一抱孩子的女同志拿提包,被女同志拒绝了;看见了一位携妻抱子的军人还拖个大包,又想去做好事,结果弄得人家不耐烦了,并严肃地说,我不用你。?

有人评论说,此小说缺少生活基础。我也听一位朋友说,有一次,他在车站想帮助一位老太太提行李,结果把老太太吓得跌了个大跟头。我说:“你这是学雷锋做好事被老太太误解了。”他说:“我肯定没有雷锋的觉悟,做好事也不多,这回做好事纯系心血来潮,想不到人家根本就不理我,唉,这个社会有点怪。”?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千万富翁遭了绑架,绑匪用绳子捆着他藏到一幢六层楼的顶层,此楼窗户朝着大海,门被绑匪看死了,只等富翁家人送来赎金,绑匪就要用绑人的绳子将富翁勒死。好在绑人的绳子是湿的,干了以后死结就自动松开,富翁就用绑自己的绳子从六楼顺利逃生。?

这事真吗?有人以为绝对是假的。为了验证,此人特意把一根绳子浸湿用后用来绑着椅子腿,第二天早上却发现绑得更紧了。就算这样的试验没有说服力,此人又仰头去看了六层楼的高度,且按每层三米高估算了一下,六层楼高应该在二十米左右,绑匪居然用二十米长的绳子去绑人,即便五花大绑,绑一个人两米长的绳子已绰绰有余了。?

这事真也印证了雪芹先生的那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现在某些人的所作所为恐怕要让曹先生大跌眼镜了,因为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真假之分,真的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某县的山荒了,当地政府可以耗资几十万元让人用绿油漆将整片山坡给染绿;某地的山也荒了,又花了近百万元将山染绿。看看,这多么的环保,又多么的富有创意?但仔细想来,又多么的荒唐。?

对有些人来说,不但自己当假为真,而且要求别人也得跟着当真。某地打造了一个节水的渗灌工程闻名全国,成了典型,当地有个记者看不惯,就捅给央视“焦点访谈”,使得那些以假为真的官员大丢面子,继而恼羞成怒,竟罗织罪名把记者抓了起来,判了十二年徒刑。

现在的情形是,真的没人信,假的也不见得没人信,这就要求作假者真真假假虚虚幻幻,用真的外衣遮掩假的实质,再不行就跟近年蹿红的某演员学,他在卖减肥茶的广告中发誓赌咒地说,这个事情关系到人身安全怎么怎么。现在被揭露出来,原来是假货,又说是由于自己不上春晚所以央视报复云云。我们不去评论央视怎么样,但该演员现在应该反省的是自己广告中到底骗没骗人,而不是继续用观众根本弄不清楚真假的言语来掩盖原先的假。做假者,请收起你们的卑鄙伎俩,请莫用你们的“真外衣”来掩盖你们的“假实质”。

身处真实与虚假变幻的现实,不可能人人都当得了高尚的勇士,起码自己做人做事要真实可信,练就“去伪存真”的硬功夫,善于识破虚假的幌子和伪装的外衣,建立起很强的精神防范意识。“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所以,我们应该既要学会在真实性中辨别虚假,也要学会在虚假中感知真实。

相关文章关键词

《练就“去伪存真”的功夫》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