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老店

老店

2013-10-02 09:12 作者:南哥 阅读量:22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个小城里工作,自从来到这个小城里就一直住在这个不起眼的楼上,楼位于闹区,出入倒是挺方便。楼下是一条热闹的小街,街上到处是商店,饭店小卖铺等等。附近还有三个学校,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一个中学。来到这儿已经5年了,但真正注意到那对老年夫妇经营的老店却是在一年前的一个傍晚

其实老店离我并不远,下楼左拐40米左右,就在上下班的路上。那天下午下班回来,在经过一个小卖铺时突然发现其门口立着一张大纸牌子,牌子上大大的写着;某某烟XX钱一盒,某某烟XX钱一盒……。"这么便宜"我眼睛一亮,其实我并不怎么抽烟。但是强烈的好奇心还是把我拉进了这个小卖铺,其实小卖铺并不小,足有三间房子大小,我之前一直认为他小主要是因为它在这条还算是繁华的街上并不显眼,灰土土的墙,灰土土的门和窗上没有任何装饰,以至于我来了四年之久一直没注意到它的存在,店门上面一张很大的标牌:老XXXX店。我嫌它名字太长,总以老店称之。老店的主人是一对六七十岁的老年夫妇,他们着装朴素,明显像是乡村里的老头老太,店里的陈设依旧显得很土,最前面是一个长长的柜台,这柜台就像是10年前农村小商店里常见的那种柜台一样。柜台上似乎还有灰尘,柜台里摆满了各种烟,旁边的柜架上则摆着些酒和一些小食品。柜台后面是一张床,床后面凌乱的摆这些厨具,想必这也就是这对老年人的卧室和厨房了。其中,老头见我进来,立刻从床上站起来,慢慢地踱到柜台旁边,然后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的看着我。老头对台顾客的态度以及他的那表情让我生厌,那天我什么东西都没买,只是左右看了一眼,然后转身离开了。对老店的第一印象很差。

老店的东西确实便宜,这对于生活在这个大学生多如牛毛并且工资还低可怜的城市和社会里的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诱惑。每次下班回来如果有东西要买,我总是去老店逛一逛。久而久之,我和两位老人就熟了,虽说熟了,但也仅限于面熟而已,老人和我都不善于言谈,我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也只有买东西时的简短的几个字。老人始终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的那副表情,而老太只是整天坐在床上,好像行动起来要比老头还要费劲。来老店次数多了我才发现,老店的生意并不怎么好,看得出来这对老人并不善于经营,店的地理位置还算不错,门面在这条街上倒也算是大的了,可就是门庭冷落,很少有顾客光顾。对他们这对老人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常常想:行动不便的他们为什么要来城市里开店,并且卖的东西价格还这么低,基本上无利可图。还有,这房子是他们自己的,还是租来的?如果是租来的,那么他们一个月挣的钱根本就不够这三间房子的租金。如果是他们自己的,开店一个月挣的钱还不如把房子租出去来得快。另外,他们有儿女吗?像他们这种行动都不方便的老人应在在儿女的照顾下安享晚年的啊,他们子女怎么忍心让这两位老人出来在这儿受罪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每次买完东西都想在老店里多呆一会,想和这对夫妇聊会天,而老人每次收完钱把东西递给我之后就坐回老太身边的那张床上。然后一言不发,只有我自己干巴巴的立在那儿,显得格外尴尬。

老头似乎已经严重花眼了,每次收到钱他总是翻来覆去看很多遍,甚至对着光看上半天,这让我很反感。有一次妻子下班回来不久就气冲冲的喊道:这个死老头这么坑人,我刚才买东西,他少找我5块钱……。妻子越说越生气,于是非要拉着我去找老头理论。我执拗不过,只好陪她一起来到老店里。妻子平时性格倒温和,但一发起脾气来那可是得理不饶人,一进店,妻子就大声嚷嚷着指责老人,一开始老人似乎有点茫然,似乎还有点惊恐。半天老人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于是面红耳赤的连声道歉并返还了那5块钱,而老太则依旧坐在床上目光呆滞不知所措。虽然那天我在老店里一句话都没说,但从那以后我去老店买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无论这次老人是否无意为之,我对老店和老人的印象分却是大打折扣了。同时也是担心再发生类似的情况,弄的心情不愉快。

每年,公司总有几个月要很忙,由于人手不够,所以加班就是在所难免的了。有一次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已是深夜一点多了,肚子饿的难受。妻子已经熟睡,不愿打搅她,自己又不会做饭,于是只好下楼碰碰运气了。说句实话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城市,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我比较喜欢偶尔过一下夜生活,我喜欢那种晚上街上灯火通明,热闹的城市。而这个城市恰恰相反,每天晚上十点所有的店铺几乎同时熄灯关门。看着路两边一个个紧闭的门窗,我站在空空的大街上一筹莫展。无奈,也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一段路,结果可想而知,一无所获。在经过老店门口时,我突然眼睛一亮,心想:老店里不是住着那对老人了吗,但愿老人能开一下门。带着这种侥幸的心理我敲响了老店的门,半天,屋里亮起了灯并传来老人微带颤抖的声音:"谁啊"?“我,麻烦您给我开一下门,我想买点东西"或许是因为听到我的声音熟悉,老人并没有细问便披衣起来打开了门。买了四包方便面我便匆匆离开,回去之后狼吞虎咽地吃了三包才上床睡觉。第二天中午,当我准备吧昨天剩下的一包面煮了吃时,习惯的看了一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看完之后才吓了我一大跳,方便面已经过期半个月了。我气不过,于是找到老头,把那包方便面甩在老头的面前大声地说:“你怎么能拿过期的方便面来出售呢,你这不是害人吗?”老头拿起那包面贴在脸上左看右看,研究了老半天才支支吾吾的说:“你……看,要不这……样吧,我……把这四包……面的钱还……给你……”“这不是几块钱的事,你拿这过期的面卖给别人,吃坏了身体怎么办?如果我要是因为吃了你的面有什么事的话你要负责的”说着,我转身离开了那个店。那天下午下班经过老店门口时,意外的发现老头提着一个方便袋走出店外。(自从我来这儿大约5年的时间以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老头第一次走出这间店的,之前我一直没注意这个店的存在也是因为没见过这店主的缘故吧。)定睛一看,才发现方便袋里装满了吃过的方便面袋,老头走出门,把那个方便袋随手丢在在门口的垃圾桶里。联想到上午的一幕,我禁不住好奇的走上前去,从垃圾桶里捡起一个方便面包装袋,仔细打量之后,我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些都是过期的方便面,和我昨天吃的一模一样。再往屋里看,顿时让我瞠目结舌,老头老太正津津有味的吃着似乎是刚煮好的方便面。我顿感恶心之至,转身,迅速离开了。那以后的半年时间我就一直没再去过老店.

每次春节放假回到家节前总要去一趟姥姥家,这次也不意外,我和妻子带了很多礼品。到姥姥家后妻子陪姥姥姥爷聊天,我在一旁边听他们谈话边看我喜爱的篮球赛。不经意间我的目光被电视旁边的一罐奶粉所吸引:那不是我去年给姥姥买的老年奶粉吗?怎么……。我拿起那罐奶粉仔细打量着,奶粉罐是刚打开不久的,好像是刚开始食用,还有被小勺挖过的痕迹,再仔细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明显,奶粉已经过期了。那一刻我想说什么,但欲言又止。记得去年把奶粉拿给姥姥时,我还特意叮嘱,这奶粉要11月份一定要吃完,不然就过期了。每次买了东西,我都要一再叮嘱姥姥姥爷这个保质期到几月份,那个保质期到几月份……。这也是我的习惯。而两位老人似乎总我对我的话置之不理。我随便找了个借口,驱车偷偷的去10公里外的镇上买了一罐一模一样的奶粉,打开盖,悄悄的把那个过期的给换了下来。否则还能怎么样呢,如果公然扔掉,那会被姥姥骂个浪费,败家子,还惹他老人家生气。后来想想,姥姥的这种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在他们那个年代生活过的人,尤其是农村里的,都很朴素,很节约很节俭,他们曾经吃过太多的苦。对于现在的生活在他们的心理甚至视为天堂,就连一罐过期的奶粉他们也视之如珍。在我们眼里他们是“顽固”的一代,在他们眼里,我们是“不可理喻”的一代。

离开时,万分嘱咐了舅和舅妈才放心。

离开姥姥家后,眼前浮现的始终是老店里的那对老年夫妇的身影,那对老年人岂不是和我姥姥姥爷一样的?一样的朴素,一样的节约,一样的节俭。这么一对淳朴善良的农村老人来到这个城市以最诚实的方式和这个城市的人们进行交流。而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们却容不下他们。诺大的城市,似乎找不到一个他们的容身之地,他们不懂得城市里众多复杂的经营理念,他们简单的以为诚实守法,诚信做人,诚恳经营就能赢得人们的青睐。他们错了,并且彻彻底底的错了,他们缺少华丽的言辞,华美的着装,缺少店面的精心雕饰,缺少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等等,他们缺少的太多太多了。他们生活在这个年代,被年轻的一代称之为“顽固”的一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保存着那曾经的珍贵,根本不理会世人挑剔的眼光。他们的淳朴,憨厚让我热泪盈眶。他们并不贫穷,相反他们是富足的,富足的让我们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自叹不如,都自惭形秽。

春节后就再没见过两位老人,那家店也被转让给一对年轻夫妇,听说两位老人被他做生意的儿子接到外地去了。以后,每当闲暇之余,我总愿意去老店门口走走,见不到两位老人,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愿两位老人在他乡能安享晚年。

相关文章关键词

《老店》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