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
半山腰上
“什么?车抛锚了!”我们将疲惫的头颅探出窗外,只见曲折的盘山公路旁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草木,远山与天际相连,若隐若现的云将气氛渲染得有几分诡异:我们被困在了海拔两千多米的半山腰上!大概是因为心情不错吧,再者新的地方总是充满着诱惑,就像少女温润的红唇,让人不经浮想联翩。我索性下了车,同学们也纷纷下来,看看这路边少见的风景。咱们这一次到来,看的最多的就是芭蕉树吧,倒也让我们见识了一下这平常很少见的植物,芭蕉树的叶子肥而长,像母亲温柔而有力的手臂,护着一串串尚未成熟的小芭蕉。这些芭蕉都被塑料袋套住了,我想这其一,是为了保护它不被外界损坏;然后应该是可以促进它更快的成熟吧!
路边有几个老妇,守着一堆芭蕉,一串只卖一元。一些嘴馋的女生早就波不及待地扑了上去,把车抛锚的不愉快都抛到了脑后,化悲愤为食欲,将这些香蕉消灭掉,这香蕉的味道甜中带酸,确实和我们平时在城市里买得不一样,绿色食品啊!
时至傍晚,暮色逐渐将整座大山笼罩,我们变得焦急起来。沉默已久的张导终于忍不住了,他挑起眉毛,眼睛里似乎都能喷出火来,朝导游发泄了一通,又将司机训斥了一番。我站在旁边,一方面是跟张导一样的不满,一方面又因为看到他们委屈的表情而顿生同情: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算了吧,可是总不能一直这样在半山腰过夜吧!头一次碰上这样的事情,真让人无语。我又转头看了看银老师,正和一个同学聊天,但是似乎也说不出什么,就这样,尴尬的氛围一直萦绕着我们。地陪跟我们说已经联系好了山上的司机,马上会来接应我们。千等万等,七辆小面包车如及时雨般来到我们的面前。我们一拥而上,等待我们的却是一个满身酒气的司机,大家在一阵惊恐中看着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抽烟地司机驾驶着小面包向山上驶去天黑黑的,空中悬着的几颗星星是黑暗中夜猫的眼睛,总有种说不出的诡秘,我们可爱的司机似乎怕我们寂寞,还主动得和我们交谈了起来,他醉醺醺地吐出一些我们不知所云的话,我们只得在惊惶与无奈中点头说是。这该是典型的盘山公路了,小面包转了一圈又一圈,透过窗户,向下俯瞰,是深不见底的黑暗,而远方的点点灯光则是我们新生的希望啊!最后终于成功到达了目的地,在钦佩司机高超驾驶技术的同时,我不得不感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元阳的夜晚如此惊悚···
梯田
这次来云南并没有去丽江、香格里拉和西双版纳,倒是去了元阳元江,那么不得不说的就是梯田了,惊讶于这么奇特的景观,见过田地,但没见过像阶梯一样的田地。元阳梯田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这就是千百年来哈尼人民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这种文化与传统的积淀怎能不让人佩服?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层层梯田便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其间的哈尼族彝族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在斜阳和彩霞的映照下,连片的梯田就像是浩瀚的大海,雄伟壮丽,各种有节奏的层次和美妙曲线,五彩斑斓的颜色搭配,常让人目瞪口呆,不知身在何处。老虎嘴离视线最远处的左上角,细看还可看到一匹正扬蹄奋疾的骏马!真是美不胜收啊!
我的相机就这样不停地闪着,俯瞰这一片美丽的土地,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呢?
听导游说,哈尼族以数十代人毕生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梯田,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哈尼族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绝,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这一景观构成了千奇百态变幻莫测的天地艺术大交响乐,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看吧,这些美景也折射前人的智慧。
我们今天在这里驻足观望,前人应该也会倍感欣慰吧!
洱海
来到大理,听说这里最有名的就是洱海和苍山了。“洱海”,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光听这名字就让人神往不已,这不,我们几个联系了一个彝族的司机负责我们一天的行程。没错,我们是准备环游洱海一天了。那司机热情人也好,一路上为我们答疑解惑,他有个白族的妻子,他说他结婚是按当地的风俗,还被甩进了河里,可怜不会游泳的他······说到这里大家都笑了!洱海的风景真不是一般的美丽,那是一种透彻的蓝,蓝得让人心醉,整个人有种无法言语的愉悦。它两头窄,中间宽,略弯曲,形如人的耳朵而得名
洱海的面积虽比滇池小,但它的蓄水量却比滇池大,相当于滇池的两倍。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素以“高原明珠”著称。呈狭长形,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的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让人领略那“船在碧波漂,人在画中游”的诗画一般的意境。大理地区的各种佳木奇卉,也集中在这儿,如大理观音塘的观音柳,鸡足山的鸡山竹,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等。北面沙底浅海,围作海滨浴场,浴场边上又有宽原草坪可供游人憩息。草坪之后,斜依陡坡,用花岗石砌起200多级登山石级,石级之上,有飞檐出角的望海楼,望海楼又贯串着一列画栋长廊,在林木葱葱的团山顶部,构成一组古色古香的民族形式建筑。在望海楼上,漫步长廊,极目眺望,整个苍山洱海的壮丽风光便直奔眼底。
洱海风光,四时变幻,多姿多彩。清晨,薄雾轻笼,湖面迷茫,烟波无际,待东方日出,揭开面纱,露出秀美的面容;旭日初升,朝阳四射,金波粼粼,渔舟扬帆。夕阳西下,余霞错绮,归舟泊岸,渔歌唱晚。月夜,水静风轻,月影波光,轻涛拍岸。“洱海夜月”,成为大理“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大奇景之一。更有奇者是,由于上关风很大,将西洱河的水波吹回,本来是洱海从西洱河流出的,看上去却像西洱河流入洱海,非常有趣。
车开过一段路后,了一艘快艇来到了海中的一座小岛,岛上的小贩卖得最多的就是些小鱼小虾做成的食品,我是一看就颇不感兴趣的,毕竟都快中午了,吃正餐要紧啊!我们果断地找了一家白族餐馆,里面的食物我们有的都不曾见过,什么海草啊、肉皮啊等等,真是应有尽有啊!老板又送上了自家酿的梅子酒,酒桌上就我和司机两个男士,我自然而然逃不过喝醉酒的下场,三两下肚,我便有种轻飘飘的感觉了,脸早已红得灿烂!旁边的女士们看到了我的窘相都哈哈大笑起来。
吃罢饭,我们来到了南诏风情岛,买了门票便大步进去了,原指望我能跟上姑娘们的步伐,但是我太高估自己了,这酒后劲十足,再加上我不胜酒力,没走几步就掉队了,我感到头重重的,四肢无力,我找了片绿色的草坪,毫无选择地躺了下来。醉眼仰望着蓝天,这里的天真的好蓝,阳光照在头上有种暖暖的感觉,那一刻我真想让时间静止起来,多么惬意啊,在这岛上我并没有看到什么景点,因为我睡过去了。好多同学都觉得我白花了二十多块钱,可是我觉得值,真的,因为那种状态我很快乐,也只有那样的酒和那样的景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吧!
然后就是返回了,忙碌了一天,大家确实有些累了,都休息去了,那天真让人开心不已。
云南十八怪
所谓“云南十八怪”是描述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民风民俗所产生的一些特有甚至有些奇怪的现象或生活方式。分别是竹筒当锅煮饭卖、牛奶做成扇子卖、过桥米线人人爱、草帽当锅盖、米饭粑粑叫饵块、鸡蛋用草拴着卖、三个蚂蚱一碟菜、土锅通洞蒸鸡卖、谈情说爱用歌代、竹筒做烟袋、星云湖里鱼分界、新娘要把墨镜戴、娃娃出门男人带、四季服装同穿戴、大理石头当画卖、火车没有汽车快、石头生在云天外、四季鲜花开不败。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过桥米线人人爱、新娘要把墨镜带与四季服装同穿带。
我们从刚来昆明那会儿,感觉就一直吃着米线,呵呵,米线说白了,就是米粉,云南人是颇具想象力的,五元就可以买到一大碗,而且云南人都是舍得加肉的,不像中原的商人小气又奸诈。味道确实还不错,但说句实话,倒也没有那么妙不可言。我们从昆明一直吃到大理,终于对这种食品产生了厌恶的心理。
再说说新娘要把墨镜戴。大伙儿去严家大院看白族居民风俗表演,边看边有金花和阿朋端茶上来。三道茶三道茶。顾名思义有三杯茶。第一道为苦茶。第二道为甜茶。第三道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其实喝了之后感觉第一道茶最正常。就平时喝的那种茶。第二道第三道茶都不咋正常。喝不惯。
然后是新郎娶新娘。
新郎在揭新娘红盖头的那一刻,大家都充满了期待,究竟会是怎样曼妙如玉的女子了?当红盖头被揭下时,直让人大跌眼镜——新娘居然带着墨镜。我当时还在想,白族人还真是搞笑啊!后来听他们说结婚时,为了遮羞避邪,新娘要盖一块红盖头,而居住在大理的白族是一个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民族,早在一百多年前结婚戴墨镜就已经是很时髦的事情了。看来,我们汉族人是落伍了,这些奇怪的风俗得以留存让我们观赏,未尝不是一件乐事啊!
再就是四季服装同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