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寺生态遗址广场游记
站在窗前看天气,即刻涌出的印象是艳阳高照风光无限。这样的时辰不到户外走走,多多少少有点辜负绝妙风景的缺憾。待约好钟点一切安排就绪之后,两人同行游山玩水便自成一种默契。跨过生活区大门,或打的或乘公交都是轻而易举的事。但琢磨来琢磨去总感觉车速太快,缺少那种自由写意的闲适与浪漫。安步当车也不失上乘的选择。
眼前红灯闪烁,脚步便不由自主的放慢了速度。此类良好习惯的养成,实际上是潜移默化渐渐形成的。譬如偶尔一次路过北京,即将跨越斑马线时,行人遇到红灯一律自觉驻足,等转换为绿灯以后,才会有序地走过斑马线。曾经闪过的冲动也压了回去,从此有了约束,规范着自己的双脚。
也许是阳光充足的缘故,一路望去,行人较多;三三两两,何等悠闲。有段日子没有回访的处所,那种变化常常让人觉得惊诧不已,有荒草地变成小树林的,有垃圾场被绿色植被取而代之的,也有低洼成涝池突然间拔地而起为摩天大楼的……周围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的结果;不是身边世界变幻多端,而是我们的脚步有些懈怠,目光显得凝滞,思维缺乏变通。想到了这一层,脚步竟然加快了节奏。
路旁新栽种的花草与竹林无暇光顾,身边一闪即过的新款靓车难入眼帘,只是为了找一个新开辟的公园。数里地用脚已经丈量过,大目标已完全锁定,听路人讲,再过50米就到达目的地了。既然目标就在前方,匆匆忙忙的脚步反而变得从容起来。对面的高层业主已为新房的装修开始忙活,附近的数栋东西走向、南北通透的高层正在热火朝天的建筑着。路的南侧的售楼处因古树参天的虚掩而神秘,喷泉鲜活的蹦跳着力量,尤其是那堵玻璃墙体,错落有致地镶嵌着精心制作的书画,似乎在告诉人们某种明确的信息。
走着走着,前方一下子豁亮了许多,原来是心仪已久的公园到了。公园没有大门,不出售门票,甚至可以说连工作人员都没有。干净的大理石路面,瘦削的零散的小树,稀稀落落的游人出出进进,这就是在近似公园门口的基本印象。稍稍前行几步,就能看见有块庞大矩石横卧着,矩石左右以及背后点缀些树木和竹子,矩石中间自左至右镌刻着9个朱漆大字:木塔寺生态遗址广场;署名是戴鹏。往里走后,才发现右侧安置了不少健身器材,有十多个成人和小孩在参与活动。而中间一块略小的石头干脆就卧在草丛上,“兰亭广场”四个字赫然醒目。随即,公园以此为中心朝左朝右分出两条小路,直接通往不同的景致。
园子内整体绿化不错,到处郁郁葱葱,令人耳目一新。一座寺庙经常年风吹日晒雨雪侵蚀几近坍塌,铁栏门前悬挂着一匾牌提醒着游客:寺庙危险,请勿入内!离开寺庙向南,有两棵千年龙爪槐最能吸引游客的眼球,据说它们和隋文帝有点渊源,颇有些温馨与浪漫的色彩。继续前行,一截断墙横亘路中央,墙体内似乎与寺庙有关,同样处于危险之中。
公园里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各具情态风格种种的石头了。其中的两类是这样的:一类从山间运输而来,或保持本来面目,或根据需要凿刻上诸如“天香圃”“谒真道”“静思林”“秦声林”等文字;另一类则完全是从民间搜集而来的辗石(俗称“石碌碌”),或供游人歇脚,或甘为铺路石。
当然,园子里一处貌似迷宫的地方不能不提,其突出特征就是构成迷宫墙体的全部为一丛丛整齐划一的柏树!其中凝结着多少人工和汗水。有了这个生态公园,连周围的楼房的价码也蹿得老高老高的。(200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