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夜读
编者按:喜欢在夜里读书的。夜晚静谧的环境,让我能够聚精会神。身处于弥散着书墨香气的陋室,少了俗事的羁绊,头脑也变的清醒起来。从书架上筛选出一本自己颇为喜欢的大部头,一字一页仔细研读,不一会便读的入神。“夜读是一份富有情趣、亲切温馨的享受,犹如品一杯香茗,越品越有滋味”。
夜幕降临,静谧而安详。白日里所有的繁忙与劳顿,此刻都隐入了深邃而空灵的夜空。泡一杯香茗,燃一根香烟,把尘世间的一切烦恼统统抛在身后,伴着柔和的灯光,拥书而坐或卧,悠然自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近乎超凡脱俗的生活了。
记得上学时读过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其中一文中说:“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或许是受此感染,我渐渐地养成了夜读的习惯。年少时,因老家没有电灯,每晚我便与母亲共用一盏煤油灯,她在灯下穿针引线,我捧书夜读。《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许多名著都是在那时进入了我的精神世界。虽然那时对于书中的知识一知半解,但仍然乐此不疲。后来读到叶灵凤先生的《读书随笔》,其中有篇《书斋趣味》,文章最后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看到前辈文人也如此沉迷于夜读之中,我仿佛找到了知音。
现今读书的条件渐渐好了,但我夜读的习惯却一直未曾改变。原因是多方面的,白天有工作,周末有聚会,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喜欢在夜幕降临的夜里,背靠高枕,腿上搭被,双手捧书挑灯夜读,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那份快感与幸福。此时,夜深人静,几分朦胧中带着几分宁静,骤添了一些梦的意境。我便在这梦幻的意境中坐着了,朦胧的灯光映衬着床头柜上的几百册书,基本上都是我平常购买的,有唐诗宋词,有散文小说,有随笔杂感,信手拈来一本,双眼穿梭于字里行间,那字字堆砌的“黄金屋”,意境勾勒的“颜如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每读到妙处,便思绪飘飘,如踏进雾里,行也袅袅,立也婷婷,轻轻一语,也让我口齿生香。读到悲戚时,抑制不住的眼泪,模糊了眼前的方块字,只剩下一行行的横线。累了,起身泡杯清茗,置于床头,让热雾如思绪萦绕升腾,故乡便在袅袅热气中渐渐走来,不禁又润了心,湿了眼。品着香溢口舌的茶,读着细腻清幽的文,品味思念的滋味,即使是天上神仙,也不过如此。
夜读能读出意境来。“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既耕亦已中,时还读我书”,使人不禁勾勒出一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散淡的生活来,叫人从淡泊朴素的恬静中得到生活的真谛: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使我体会到人生的匆忙与短促,从而督促自己珍惜时间,只争朝夕。夜读又能读出一种属于自己的韵味来。同样是秋天,林语堂《秋天的况味》叫人体会到人生最好的年华是秋天,春华秋实,人生的收获只有在此时最为丰厚;丰子恺的《秋》却喟叹人生易老,又道出了人到中年,心情渐入超脱之境的自豪感;诗人徐志摩的《印度洋上的秋思》仿佛使我听到了秋天在耳畔窃窃私语。这时读着秋,一种成熟、丰收的感觉缓缓而来:练达成熟的人生,俊逸的豪情壮志,珍贵的人生回忆,都成为我永远不散的人生追随,都成为我心中挥不掉的记忆。
夜读是一份富有情趣、亲切温馨的享受,犹如品一杯香茗,越品越有滋味。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有一本读着赏心悦目的书,有一杯喝着暖心爽口的茶,有一盏点着不灭的灯,这夜,便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