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
旅游车在山路上东颠一下,西拐一下,却开得飞快。游客们都把头转向窗外,看着自己跌跌撞撞地投入泰山的怀抱。
泰山,不论从远处看,还是近处看,都算不上险峻,也算不上清秀。她更像一个老太太盘腿打坐,泰然如佛,大约这就是泰山名字来历吧。车开在泰山的坡上,坡不大,只是有时倾斜得厉害。抬眼望去,长长的青石板条经年累月被游人踏得没了楞角,石阶上曾十分清晰的凹凸不平的纹络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光滑如镜。导游在车上介绍说,泰山供奉的是泰山奶奶碧霞元君,中华始祖大舜也曾到泰山祭祀。之后,从秦到清,十几个帝王或者亲自或者通过别的方式到此封禅,祭天祭地祭祖宗,以保国泰民安、统治持久。于是,泰山留下了封建帝王的遗迹,也留下了诸多的庙宇道观。皇帝做过的事,下民大都愿意仿效,泰山就成了朝拜、祭祀、怀古、游览的好去处。登山有两种方式,一种坐缆车,一种步行登山。当年那些开国的帝皇们为表虔诚,都是徒步登山的。对于我们这些游客来说,徒步登山能看到更好的人文景观。比如游历过的文人骚客、文采飞扬的皇帝都执著于“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路边的巨石崖壁就成为他们题刻的好地方。从山下到山上,整个登山的路仿佛一条书法艺术的石刻长廊,会让你目不暇接。
进了泰山就感觉到那份清凉了,满目的苍松翠柏遮住投下的阳光,感觉像是天突然间阴了下来。车子沿着青石铺成的小路缓坡向上开,一段斜坡后是一小段平坦的路面,接着又是一段斜坡,再是一块平坦的路面,接着又是一段斜坡,就这样绵延而上。山坳间满郁郁葱葱的灌木,常有在崖壁上雕刻的大字或小字映入眼帘,好佩服那些先人,能在那直直的崖壁上雕刻字迹。
不知是谁惊叫道“瀑布”,抬眼望向那远处,有几条像撕碎的银色丝带从崖壁上飘落下来。大家顾不上已经被车子颠得有些迷乱的方向感,纷纷掏出相机进行抓拍。导游小姑娘非常顽皮,嘴一撇,逗道:“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一会就叫大家尝尝爬‘天梯’是什么滋味!”大家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对这小姑娘来了兴趣,“什么叫‘天梯’?”小姑娘开始解释:“天梯”是指泰山十八盘,是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近二千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一般人爬上去是很危险、很费劲的,因此,中老年人以及体弱多病的朋友,还是坐缆车比较方便。
泰山,我以前和父母来过一次。那时,在山下看着陡峭??,有条青石阶梯直通山巅。山脚仰首,望不到尽头。飘飘悠悠的云雾,缭绕着山峰,在阶梯上忽上忽下地徘徊。
这就是“天梯”吗?沿着它能够登上天庭吗?
那时候,总是想去登“天梯”,去数一数它到底有多少级台阶,看一看云雾之上的天宫里都住着什么样的神仙。
父母怕出意外,不许我徒步,而是陪他们一起坐缆车,我只能对着“天梯”痴想。
缆车里,我包揽了秀丽的风景,但遗憾的是,山中的景点始终与我保持同等距离。我多么想缆车能在每一个景点上突然停留,让我清清楚楚看个够,可是不可能。不过,这样也好,这样使我与万事万物之间都有了一定的距离,这距离不是隔膜,而是一种美好情愫的保存;这样使我与万事万物之间有了想象的空间,这空间不是空白,而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显现。然而更加深了我对攀登“天梯”生出无限遐思。
虽然这次是第二次登泰山,但是却感觉如同第一次一样的兴奋。那一次,我一直懒得动笔去描绘自己的感受,想来,是因为遗憾。其实泰山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它有多少美景,而只是跋涉本身的那种感觉。我享受登山带来的那种累得死去活来的感觉。那种累其实也是心灵的一种放松。
汽车将我们送到了中天门。迎着强劲的山风,我们登上中天门,抬眼再看那紧十八盘,像一架从天上垂下的长长地云梯,那在上攀爬的人小的像小人国里的小人。
“拔地五千仗,冲销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望着登山的“天梯”,心中有些激动,终于可以无憾了。其实,还是有点遗憾的。昨天,泰安下了一场雨,我暗暗思忖着,可以体会《雨中登泰山》的感觉了,谁知,今天却是个大晴天。记得那篇名著上写道: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真的,现在我也有这感觉。
上了云步桥,再往上就是泰山最难走的十八盘了,“天梯”越来越陡峭。如果把登泰山比作一出戏剧的话,从中天门到南天门就是最为华美的篇章。到了南天门再登玉皇顶就轻而易举了。远远的可以看见那褚红色的南天门了,欣喜之余竟有些哆嗦。是呀,要攀上那依山而凿俨然直入云霄的“天梯”,对于我这个平日里就极少运动的“懒惰派”来说,委实有些困难。我手抓石阶旁的扶手,紧扣十趾,每一步都做到万无一失,并提醒自己千万不可环顾。可是那南天门仿佛悬在空中的一盏灯笼,让你可望而不可及。
说真的,我还是很喜欢登“天梯”过十八盘的,陡峭的地方才最峻拔,就像人一样,我也是喜欢有棱角的人,不喜欢个性平平圆滑世故的。我一边爬一边想,人生历程其实也是如此,或许有的人一生中坦途多多,走过看过的美景佳境不少,可谁又能保证不会遇到险境呢。其实生活的路上本无“险”可谈,险也就险在比平常的路难走些。这个时候,有的朋友喜欢绕过去,也不失为理性人生。而我却喜欢“冒险”,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潇洒之时,不一定期望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只想感受生命瞬间的光华。要真正领悟自然对生命的绝好赠与,那就不必绕行,因为面对的,就是我们不应该回避的,那就勇敢地接受吧,勇敢地闯过这一段“天梯”吧!哪怕很慢,很慢,也不失为一种自我的磨砺。当你勇敢地走过每一个险境的时候,更会有一种成熟的愉悦弥漫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你笑面人生的无穷智慧和力量。
或许会有人说,人多的时候,在爬十八盘时,只会看到前面的人的屁股,其实不是的,你可以把眼界放开,看旁边,看周围,不要总是在匆忙的追赶别人,那样你的眼里会只有他,反而觉得不舒服,甚至忘记了赏景,其实美景处处,何苦非要盯着让自己不惬意的东西呢。
不知不觉我已爬了很多个台阶,一座座夹道绝壁在眼前打开,又在身后关闭,四周有一些阴凉昏暗,仰起头,看见山顶上的白云显得格外透彻,可刚才还看见的南天门却被树荫遮住看不见了。正在左顾右盼指指点点,不觉前面又是一组陡峭的石阶。“天梯”,看来确实不同凡响,不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我暗自憋了一口气,开始向上攀登。当再次看见南天门时,我竟不住狂呼:“快到了!”。在身旁的导游小姑娘小嘴一撇:“等着吧,还早呢,这些不算数!”游兴正浓的我,并没有被她吓倒,急急往前跑,一边注意脚下,一边听导游讲那些稀奇古怪的传说。
爬到三分之一处,早已气喘吁吁,视线己经模糊不清了。往山下看看,已经走出了很多。这时,导游小姑娘和同来的游客早已不见踪影。但上山的游人不少,下山的游人也不少;有脚步矫健者,也有步履踉跄的。忽然一位60多岁的老妪从身边穿过,她一步步的走上去,可能为的是到玉皇顶上烧一柱香来表明她的虔诚,临走还给了我一个微笑。我顾不上体会上气不接下气的滋味,踏着石阶一步一步往上爬,几乎每到一个大的平台就要休息一下,盘算着还有多少没上。
山路越陡,走起来就越发吃力,腿很沉,仿佛绑了一个砂袋,走上十几级二十几级,就得停下来喘口气,歇歇腿。六月的天气,本来不算太热,但爬这天梯满身是汗,山风一吹,连贴身内衣都变得冷丝丝的如穿铁挂甲。
“天梯”边有摆摊卖纪念品和食物的,毕竟一千三百四十五米的海拔,途中也是需要补充能量的。涓涓的泉水冲洗着水灵灵的西瓜,看着让人垂涎。开始时,我觉得泰山上的食物好贵,一片西瓜要5元,直到我亲眼目睹了那些挑山工汗流浃背,挑着食物艰难的迈着步子往上爬时,我才觉得,其实比起他们的劳动和汗水,那5块钱算什么啊。尤其是当自己觉得很累想放弃登顶时,看看挑山工,再看看自己,徒手爬山,又那么年轻,竟比不上五六十岁挑着重物的他们,自己都会觉得难为情。
我不敢久停,稍感轻松又抬腿攀登。往前走一步,南天门就和你近一步;如果站着不动,目的地就永远和你保持着距离。
越往上走那阶梯越陡峭起来,看着两边的峭壁,悬崖,我越感觉那种恐惧已浸满全身,腿在发抖,心在狂跳,竟不知自己会如此的晕高。强忍着内心的那种恐惧,慢慢的往上爬。已全然没有心思看那山的景致了。
幸好,在离山顶不远处,终于又看见一位同车的伙伴在前边休息。我们一起有机会环顾一下左右,望着四周莽莽苍苍的群山,忘记了小腿在打颤,有说有笑地向上爬,不时相互拉一把,不时对着群山高歌一句,不时谈论着石壁上写的那些字,似乎脚步不再沉重。不知不觉,又转过一段台阶。
有抬滑杆的山民从身边经过,问坐不坐。我咬咬牙摇摇头,埋头赶路。山高路陡,必须低头看着路。当我抬起头朝上看去,一阵惊喜,南天门已经在头顶上了。先到一步的人,已经悠闲的坐在石阶上看着你了。我长舒一口气,奋力赶去,终于跨上南天门的最后一级台阶,心里顿时轻松无比。此时再回头看去,只见山路如一条从山头伸下去的飘带,还有许多人拉着带子往上攀着。
身边有两位游人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他们也是二登泰山了。前一次是坐缆车上来的,上来之后觉得挺没意思,这才又来一趟。他们的话让我深思,同时暗自庆幸没有坐缆车。陌生的道路处处皆风景。从中天门到南天门不要说自然风光,还有很多人文景观,诸如秦始皇封的五大夫松,乾隆题诗的朝阳洞等等,你不走过自然就难以看到。攀登非常辛苦,可是当你到达终点的时候,你会从中体会到克服困难带来乐趣。这也好比人生,如果一生顺顺利利,前进的路上平平坦坦,就如同上山坐了一趟缆车,生活得很舒服,可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又有哪些值得回味的呢?只有那些经历了奋斗的艰辛,品尝到生活酸甜苦辣的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成功固然令人陶醉,如果没有奋斗的过程,那成功也是空中楼阁。
我想着这些,就又起身向玉皇顶走去。
从南天门到玉皇顶已经没有难度,只是一路上感觉不到泰山的精髓所在,如果没有精髓,它就只是一座高山,何以能雄居五岳之首。
知道它是因为历代帝王多次在此举行封禅大典而闻名于世,只是,年代已经离我们很远,物是人非,这些熙熙攘攘的游人能否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能否感觉到那千百年前在此发生的一切的气息?
突然听到从某个寺庙里传出钟声,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悦耳而回音清朗的钟声,让我心灵为之一震,似乎可以从中听到禅机。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种文化,因为有时间的洗礼而变得精深,一座高山,而又因为有历史的积淀而显得厚重。或许,它的精髓正是在于时间。
当站到玉皇顶时,早已凉风习习,山上山下两个世界。人都是往高处走,其实只有站在高处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就像山泉水一直是争先恐后的往低处流,因为只有低处真正的纳百川。
在泰山顶上,我又看到了一位挑夫,艰难而又稳健的攀登着“天梯”。他赤裸上身,斜挎一巾,如雨的汗滴落在泰山的每一级石阶上,崩紧的肌肉似乎时时都会发出裂帛般的清脆。我知道正是许许多多像他那样的挑夫将铺路的石阶挑上泰山而后又将游人抬上泰山的。不信,你问十八盘,你问南天门,你问每一蹬石阶,问每一个游人。
正像任何获得都需要付出一样,你要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就必须付出汗水;要体验孔圣人“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心境,就要舍得流汗去进行艰难的攀登“天梯”。
我排着队,终于和“五岳独尊”四个大字来了张合影,也是为了显摆一下自己又到顶了吧。此时,站在山顶,向山下眺望,真的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云在脚下,漫在身边,像是被一条蛟龙搅动着,升腾着。看着身边的云雾缭绕,是不是进了玉皇大帝的仙界。
听得有些人矫情的说,自己把泰山征服了,我很不舒服。你只是登上了一次泰山,要说征服,也只能是征服了自己身上的惰性。其实,人是永远征服不了泰山的,就像人永远征服不了自然一样。泰山是包容的,而我们做不到。我们对于泰山而言只是一个过客,匆匆的,带不走任何。既然如此何来什么征服。
下山比起上山来算是很快了。很多老人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想那肯定是指没有台阶的山吧。像泰山这样的还是下山容易得多。
我下山时看到还有很多人是刚刚往上爬的。突然,有个声音从身边响起:“朋友,请你帮我们照照相!”无奈,谁叫咱乐于助人呢。“茄子!”在我这位摄影师还没发出号令时,他们已经很娴熟地摆弄着了。透过相机望着他们,这样的笑容,又有谁相信阳光下闪烁的竟会是丝丝白发呢!我忍不住又按下快门。罢了,留住这美好的瞬间,又岂是这小小相机所能做到的呢!
一上一下,竟让我明白了许多。登上“天梯”,本可忘情欣赏那并不是每个走走游游的人都能领略的风光的,然而胆怯却让自己少看了许多沿途的风景;绕山而下时,本平淡无奇的瞬间却因轻松自得的笑容感动。是呀,人生之路就好比这“天梯”之行,有险境、坦途,有捷径、弯路,选择什么样的路,到达什么样的彼岸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踏上这条路,就要走好这条路。一切担心、紧张、焦虑、害怕、失落只能加重你的步伐,阻碍你发现沿途的美妙风光、动人情景。甩掉它们吧!甩掉你前行中的畔脚石吧!让平静、让自信、让勇气跟随你!即使险境,也一样自得其乐;即使平淡,也一样动人心扉。把握人生每一段路程,走好人生每一步脚印,试问,又有谁在到达彼岸时,留在脑中的只是一片空白呢?
这次的泰山之旅,景色很美,我流连忘返,但最不能忘记的,是我登上“天梯”的愉快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