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闲参奇诗别有趣(十三)

闲参奇诗别有趣(十三)

2013-10-02 11:40 作者:许明亮 阅读量:33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修辞入诗,会让诗别有妙趣。仿拟和双关在诗中的广泛运用,则是最为常见的方式。

二十五、仿拟诗:

仿拟就是模仿现成的文句来表达自已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这一手法,一般都是故意开玩笑或带讽刺味的,但也有旧瓶装新酒,创出新意,产生佳作。现略述如下:

贡父(即刘?)晚苦锾疾,鬓眉皆落,鼻梁且断。一日与苏轼数人小酌,各引古人语相戏。苏轼戏贡父云:“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座中大噱,贡父怅恨不己。这首歌是套拟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这是一首千古擅名之作。大诗人李白登黄鹤楼见到此诗,不禁为之倾倒,无作而去。后到金陵登凤凰台,乃拟崔而作《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这首诗虽是仿拟之作,但触景生情,各有千秋。虽影响不如《黄鹤楼》,但毕竟是一首畅怀好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这首诗是描述杭州西湖的繁华景象。到了明代崇祯年间,杭州大旱,民不聊生,而那些官爷门却仍在纵酒行乐。当代诗人张岱模仿林升这首诗,别出心裁地写下另一首:

山不山来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

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略换几个字,内容便截然不同,可见旧瓶装新酒,也能品出味道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化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宋)高翥:《清明》

这是一首纯粹清明祭祖的诗,探不出别的涵义来。过去有两家坟地相连,因争风水而斗欧,互有死伤,有人仿拟高翥这首诗,写出《争墓地》一诗云:

南北山头争墓田,清明欧斗各纷然。

衣衫撕作白蝴蝶,脑袋打成红杜鹃。

日落死尸眠冢上,夜来儿女哭灯前。

人生有事须当让,寸土何曾到九泉。

这首仿拟诗带有点幽默和讽刺的味道,更劝世人百事当头,忍让为先。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宋)程颢:《春日偶成》

这是一首得道之作。诗人是一位理学家,在修身养性中顿悟哲理,如入仙境,如归极乐,其喜?之情是难以想像的。却有人仿拟成一首怕内(老婆)诗云:

月白风清夜半天,垂头丧气跪床前。

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

这首诗确是诙谐有趣,令人捧腹;没有相当文学修养人,是难以拟出这样的诗句来的。

二十六、双关诗:

据《太平广记》记载:李白少年时住在四川,曾在一县衙内做个小吏,有一天,他牵着牛经过县太爷的堂前。县太太一见,就火往上冒,骂骂咧咧地奔到门口,撩起门帘,探出头来,正要发作。李白一见不好,没等她开口,灵机一动便吟出一首诗来:

素面启帘钩,

娇声出外头。

若非是织女,

何得问牵牛。

县太太听罢,只好忍气?声,放下帘子,把头缩了回去。

为什么县太太听了李白的诗,就把头缩了回去呢?原来诗中的“牵牛”是双关语,表祢上是指“牛郎织女”故事中的牛郎,而实际上是指正在牵牛的李白自己。而诗的后两句,李白则巧妙地运用了假言推理。意即:只有织女才能过问牛郎的事,如果你不是织女就无权过问牛郎的事。你过问了牛郎的事,你就成了织女。县太太为了不让李白占便宜而自己吃亏,才只好作罢。聪明的李白靠逻辑的力量,巧妙地堵住了县太太的嘴。

相关文章关键词

《闲参奇诗别有趣(十三)》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