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

2013-10-22 06:10 作者:高天流云 阅读量:31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上完两节课,还不到十点,外面已经骄阳似火。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种无处躲藏的感觉。我问一块儿出校门的同事:“你说,以后我们打一把遮阳伞,可以吗?”她稍一迟疑说:“不行,人家都不打伞,我们拿着一把伞出出进进,心里会觉得不得劲。”我笑了,说:“我早晨出门的时候想到了,但也是没敢。”

我们常常这样,本来是想做某件事的,因为别人不做,所以就不敢去做。街上流行长款的上衣,紧腿的裤子,看着别人穿着很好看,就在朋友的店里也试穿了一套,感觉挺好的,禁不住朋友的劝说,就买了一套。回到家,首先投反对票的是儿子,他说:“妈妈,你穿这套衣服有种装嫩的感觉。那些比你年轻的人才能穿。”他这话把我的信心打去了一半,因为学校和我年龄相仿的同事都穿得很大众化,我怎么也不敢穿着那套衣服去上课,只是偶尔出门的时候穿一下。有一次,穿着这套衣服去县城参加一个葬礼,儿子又在旁边吹冷风:“妈妈,你参加葬礼还穿成这样,真是的。”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就到穿衣镜前又照了照,感觉真的很好。就对儿子说:“你就别打击妈妈了,这套衣服我只是出门的时候穿,如果出门再不穿,那我什么时候穿?”儿子说:“好好好,感觉好就穿吧。”说完不再理我。在参加葬礼的那些人中,只有我穿了这个样子的衣服,忽然想起儿子的话,竟然真的感觉不自在。回来的时候,问老公:“我穿了这么一套衣服,你感觉不好意思了吗?”老公说:“没有,挺好的啊?”我和他调侃说:“你是真的感觉挺好,还是怕我扔掉不穿而故意说好?”老公笑了,感觉他的笑里有很坏的成分。

有一个同事,经常我行我素。比如晚上出去散步,大家都在走或者快步走,而她常常和老公在大街上跑,有人就会问她:“跑什么?”她说:“剧烈一点的运动才会使锻炼更有效。”听到这话的人就会笑。她有时候还在大街上骑自行车,从东骑到西,再从西骑到东。她骑了没有几个来回,就有人好奇地问:“也不知她家出了什么事,两口子骑着自行车来回跑了好几趟了。”这时候就有人说:“人家在骑自行车锻炼呢!”弄明白之后就会有好几个人笑。慢慢的,她就有了一个三个字的外号:“神经病”。

在网上看了一篇游记,说的是一个旅者,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他遭遇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常常找不到饮用水,有时候会用尿漱口;有时候会赤着脚踩在有冰雪碴子的地上;常常会遇到野犀牛、狼、野狗之类的凶狠的野兽;越野车会爆胎、破损;食品常常不够等等。一开始对他的举动感到不理解,这么艰辛,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经历这样的旅程?简直是个变态的家伙。但看到他拍下的很多精美绝伦的关于那个地区的地貌风情的照片,特别是那些关于藏羚羊的照片,还有记录他旅途经历的照片,真的很难得,很珍贵。看着他平安归来,觉得他的举动是值得的,竟然对他肃然起敬。

我开始反思:人们总会嘲笑那些出格的人,但往往是他们,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做出了贡献。墨守陈规虽然不会有风险,但在生活中也不会有发现和独到的体验。忽然想,明天就穿着那套衣服打着遮阳伞去上班,说不定这种样式的衣服和遮阳伞会在学校流行呢。

相关文章关键词

《从众心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