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菜贩的不解之缘
不知大蒜为什么会那么贵,七块钱一斤。昨天花了七块钱才买了六七头蒜。提着宝贵的大蒜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三年前7元钱能买四斤蒜,当时的大蒜才一块八一斤。然而回忆让我感慨的不是物价,而是因为买蒜与一个菜贩结下的一段情缘。
记得那天,家里要来客人。我上完课,匆匆忙忙去街上买菜,大包小包的买了好几样。回到家,我就进厨房开始忙碌了。吃完饭,正在和客人说话,一个卖菜的找到了我家,手里提着一包大蒜,笑呵呵得说:看看你的记性,付了钱却把蒜忘在我的案子上了。我吃惊得瞪大了眼睛:我买的蒜没拿回家吗?接过那包大蒜,我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忙请她到屋里坐。她说:“不了,夜里出门拉的菜,直接去赶集了,一直到现在没站脚呢,我必须快点回家看看!”我又问:“你是怎么找到我家的?”她说:“知道你是老师,我就去了学校,你不在,一个学生告诉我你的家在这里,我就直接给你送来了。”我更加感激了,我和这位大嫂并不熟悉,虽然我家和学校离集市都不远,但是为了送这包蒜,忙碌了那么长时间的她,从集市去学校,再从学校来我家,怎么也得花费二十多分钟吧?我和她调侃说:“现在像你这样的卖菜的,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了。”她咯咯的笑了,一脸的淳朴。看着她匆匆走远的背影,那份感激在我心里久久回荡。
从那以后,我们成了朋友,我再去买菜的时候,常常会到她的案子前转转,看看是否有我需要的菜,也顺便和她说会儿话。一提菜贩,人们往往会和讨价还价、斤斤计较联系起来。跟那位大嫂熟悉以后,我才了解了他们的辛苦:他们经常是夜里去拉菜,然后直接去集市卖。除去烂掉的和卖不了的,一称来百称去,才能获得利润。所以,他们讨价还价和斤斤计较都很正常。于是我改掉了买菜时讨价还价的毛病,常常是看好了就买,买完照价付钱。他们真的很淳朴,你越不挑不捡,不和他们讨价还价,他们就会越尊重你,会主动帮你挑最好的菜,算账时,有零头也会让掉。
忽然觉得信任、感恩、宽容、理解是一种粘合剂,它们能拉近你和任何人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