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寂寞伊水 美人何处

寂寞伊水 美人何处

2013-10-02 13:00 作者:秋风惊雁 阅读量:35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这是个四月的早晨,我静静地伫立在洛阳的伊河桥头,隔河远眺西山,山是那样地鲜绿;俯身遥望伊水,水也是那样的清柔;雕刻在石壁上的卢舍那佛像庄重端坐,栩栩如生。一千三百年的时光仿佛被一只纤纤素手悄然抽拽而走。我看不到岁月在这里留下的痕迹,恍惚间却看见那个美貌聪慧的女子娇颜如花魅力四射,正迈着高贵而从容的步伐从唐朝的伊河对岸娉婷走来,宛如梦境,我悲喜交加,突然明白在我内心期待这场相遇已有许久。

今天,我终于踏上她曾经踏过的石阶,看到她曾经看过的山水。抚摩着她曾经抚摩过的那些摩崖石刻,在拂面而过的微风里轻嗅,裙香依旧。那一刻,我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轻轻唤了一声:媚娘!

媚娘!这是我少年时期在书里邂逅的一位魅力与魄力兼备的女子,她貌美聪敏、智慧好学、大度从容;她忍辱负重、无惧无畏、英明果断;她有情有意又杀人如麻;在威严的皇宫她庄重而神圣,在寂寞的寝闺她孤独而伤感。有人赞誉她,有人羞辱她,有人敬畏她,有人诋毁她,众说纷纷褒贬不一。我已被她牢牢吸引,我喜欢她、爱慕她、欣赏她,用一颗崇敬的心遥想她。

我看到公元638年一个秋天的黄昏,十四岁的媚娘如三月枝头初开的桃花一样娇羞鲜柔,此刻,她并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一场狂风暴雨般的蹂躏,她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在数名宦官的引导下踩着地上的落叶,无声无息地走出掖庭,走出永巷,走向雄伟的甘露殿,走向那个将要宠幸她的男人,身后隐隐约约传来乌鸦的叫声,它们正一大群一大群地从远处的终南山飞向皇城的树林。

从此,媚娘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进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在这个杀机四伏的舞台上,媚娘充分发挥了她的政治才能,她把每一幕都表演得尽善尽美、光彩照人,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满堂彩,从一个小宫女武媚娘到大周帝国皇帝武则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鲜血淋漓,是巧合是精心?后人无法说清,就连她自己也无法评述,亦非我这仓促而单薄的笔墨所能一一尽诉。

伊河对岸游人如织摩肩擦踵,让我想起一千三百年前的秋天,一只气势浩大的队伍从八百里外的长安沿着苍苍古道迤俪而来,来到青山绿水的中原腹地---洛阳。迁都洛阳,是媚娘的主意。不,这时她已不是地位低下的嫔妃,也不叫媚娘。她是大唐朝的皇后,她为自己创造性取了个空前绝无的名字--?,皇帝是日,皇后是月,她在暗示人们她将与皇帝共同统治天下。卢舍那佛像就是她在当皇后期间捐资200万贯脂粉钱建造的,至于雕刻佛像的动机,后人有太多的猜测,或褒或贬,我亦不可臆断。就艺术价值而言,它的确为中华子孙留下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站在卢舍那大佛像前,我产生了错觉,我以为我看到的就是那个女子。她既象安详无邪矜持高傲的少女,又象睿智慈祥典雅华丽的妇人;她仿佛飘逸超然目空一切,有似乎古意沧然深邃难测。她微笑着,满足而宁静,可有谁知道她的内心是怎样的纠结痛苦与孤寂无助呢?命运总是如此,它给你一些东西,同时会再拿走一些东西,莲子青青其心独苦。假如生命能够重来,假如命运能够自己选择,我想,她一定愿意做一个平凡的女子,身穿绣裙,鬓插牡丹,臂挽夫君,用妩媚娇羞的笑颜仰望青山,让清秀如镜的伊水留下袅娜多姿的身影。

再见了伊水,再见了洛阳。我顺手摘下一朵盛开的牡丹,我愿这娇艳的花瓣如那女子美丽的容颜,与我一路相伴。

相关文章关键词

《寂寞伊水 美人何处》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