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寺庙与佛学

寺庙与佛学

2013-10-02 13:23 作者:痴者飞叶 阅读量:31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当耳旁的蛙声被轰隆隆的喧嚣所替代,在红尘中时常觉得疲惫。于是,人们便会去一些地方以期寻求些许心灵的寄托和安慰,比如,寺院。

对于我来说,每次出差,也总是会去一些寺庙,佛学我并不陌生,不过我去寺院不是为了寻求庇佑或是逃避。

很久以前的读书时,住的附近就有一座几近荒废的古庙。那时我年方弱冠,远离家乡,性喜野游,闲暇常独自一人,随缘而驻。

寺里住着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和尚,白眉白须,颇具仙风道骨。老和尚很热情,每次见我经过,都会招手示意。而我也常因疲了渴了,便籍着歇息,进去与他天南海北几句。时间一长,这座寺庙,便犹如自家后院般熟捻。

老和尚不是本地人,每次我问他从哪里来,他都会打着禅机说:“老衲自如来处来”。久了,一向无拘无束的我,仗着也读过几本经书的知识和对生命的一些体验,说话也喜欢和他语机藏锋起来。

一日我又问他:“和尚从哪里来?”

他随口就答到:“老衲自如来处来。”

“如来在何方?”

“在十万亿远佛土处。”

我不禁大笑了起来。

他愕了愕,问我:“笑什么?”

我说:“笑你到老还悟不通透。”

“那你说,老衲自何处来?”

我说:“如来不在十万亿佛土处,而是在三千大千世界每个善男信女心里,心有善念便是佛,即心即佛,臭和尚你和我都是佛呢,所以你说从如来处来,我说你从你处来。”

老和尚听后,顿了顿,然后双手合十向着我,眼里满是惊讶和赞许的神色,接着他说了一句让我想溜的话:“你不做和尚太可惜了。”

记得那个寺庙是个非常清静的场所,有座大笑的弥勒佛。四周有错落在峭壁的座座佛像,合起双掌,盘坐双足,那眼,似闭未闭,似乎一切掌控都在似睡非睡间,弹指千年,挥去人间太多的不可思议。在我心中,寺庙,就该是一方洁净的圣地。那是自然的纯朴与深邃、人世的天堂;也是伤痛之躯的庇护之所,为花木绿荫掩映的景仰梦成,心灵之露寻求依附之叶的地方。

如今的寺庙却与前有太多的不同,大都被世俗的物质同化,到处是叫卖香烛的声音,在他人对佛祖的信仰中,善男信女的喧嚷里赢利。

个人觉得理想中的寺院是孤寂,清冷的。没有那么多尘世的喧嚣,没有那么多善男信女。晨曦里的雾和黄昏里飘落的叶都是那么地安静。除了朗诵的佛经,声声的木鱼,便是晚来的钟声。只是这样的寺庙已不易再见了。这样的庙宇,要去清净之处寻来。通常,都是小小的那一座,云高水黛,栖鸦疏落,却是安身的极佳地。若以佛法相论,是闹是静,全由心生。天底下原本就没有悲欢离别,也无生死。都在个人感觉。当感觉也成了虚无时,便是进入了大境。生存在红尘俗世的人,都不可能进入这种感觉,那是种对生命意义上的超脱。若是进入,便是到另一个状态,生命的立足点就从这个顶点到达另一个顶点。最后告别的只是肉体和对物质的彻底超脱,这和追求无尽的膨胀欲望是相悖的。

我去寺院,一般不会买香烛,也不去烧香磕头。对佛和迷信,经常会有人混为一谈。总也在念叨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其实佛教应该是和哲学相近,和迷信完全不搭界。佛法的哲理浩瀚而广阔,也是深邃莫测的。那是需要在虚空的清风中,百折不挠才能得来的心神领会。

在离开寺庙的道上,我听不到钟声沉沉撞响。于我而言,并非如善男信女,为了许下些澄明的愿望,只是为了见证佛学。

忽然想起以前与老和尚的对话。对于坐落在每座寺庙的佛像而言,在半闭半开的眼中,恐怕再也不会见到大千世界善男信女的心佛了,只不过会见到尘世中一些既得利益的卑微苍生。

相关文章关键词

《寺庙与佛学》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