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张爱玲
在现代中国文坛上,张爱玲的名字愈来愈响亮了。她就像一颗埋在地里一颗太久的珍珠,被人们一撅头给刨出来了,继而发出绚丽灼目的光芒。她生前诸多精彩的小说,通过各种版本出现在琳朗满目的书架上,抢占了众多张迷读者惊喜的眼球。伴随张爱玲小说的畅销,她的生平她的靓照,也成为诸多好奇读者刨根问底的对象。这样拔出萝卜难免带出泥来,这位死后名声鹊起的知名女作家,原来竟有着不光彩的历史和劣迹。
确切的讲,张爱玲的名字在下是近些年才知道的,在此之前,孤陋寡闻的我并不晓得张爱玲的芳名,更无从知晓她是活跃在中国现代文学舞台上一名杰出的女将。我不是张迷,更谈不上个人崇拜,但我还是带着浓厚的兴趣,花了好大一笔银子,从书店抱回一套张爱玲的精选文集。读着读着就对上海这位美女作家刮目相看了,我知道我面对的是一位海派的女作家的生花妙笔。她的《倾城之恋》,她的《金锁记》,她的《白玫瑰和红玫瑰》,她的《秧歌》……不由分说的跃进了我阅读的视野。她空灵似水的文字,她细腻柔曼的女性情怀,甚至她笔尖下流淌出的忧伤与荒凉,都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内心。毫无疑问,张爱玲的作品好的没得说的,她伤感的清丽的作品,应该是海派文学一枝独秀或杰出的代表吧。所以不管评论家说她是大师也好大家也罢,或把她骂得狗血喷头一文不名,我都毫不动摇的喜欢她的小说,还有她传奇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履历。
但是这位才貌双全、著作颇丰的女作家,却是一位备受争议、众说纷纭的人物。说她棒的不但来自于张迷,还来自于权威的文学评论界,他们称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作家,其贡献可以和鲁迅、沈从文媲美,可以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就是说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大腕人物,至于她个人历史的污点,都在这闪耀的光环下消失了忽略不计了。这样的评价似乎太高了一点,起码结论下的尚早,但张爱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突出贡献,确是有目共睹的不争的事实。问题在于张爱玲并不是红色作家,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嫁给了汪精卫伪政权里的一员干将,成了大汉奸胡兰成的老婆。于是贬损诋毁张爱玲的人站出来了,他们说这不是反了吗?我们怎么可以赞美大汉奸老婆的作品?这帮人抓住张爱玲的小辫子不放,拒理力争的声称张爱玲的人品有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犯了严重的路线错误。言下之意,大汉奸的老婆不一定是汉奸,但她创作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就可以受到人们的质疑,并因此可以大打折扣了。
对于以上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在下认为双方似乎都偏激了一点,都似乎有失公允。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能盖棺定论,一锤定音,而应该让时间去验证,让后人再作结论。至于因文废名的观点,笔者就更难苟同了。我想在当时的境况下,风流才子胡兰成和才貌双全的张爱玲,完全是出自人类最普通最美好的情感——爱情,而爱情是没有阶级性的。至于两人分手,也正是因为双方已经没有了爱情的吸引。张爱玲后来逃到了香港,继而到美国长期隐居,那是她个人的选择,我们没有必要说三道四。如果我们非得责怪这位才华卓著的女性作家,最好能宽容一点大度一点,大不了就是嫁错了郎君上错了床,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张爱玲个人复杂的生活经历和她天才的文学作品的价值,似乎是两回事,如果有人硬把两者扯在一起,那我也没有办法。这样说似乎让诋毁张作家作品的人钻了空子,他们会把“文如其人”“文以载道”“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大棒抡过来。我不知道文学是否有阶级性,我知道的是张爱的玲的作品值得一读。不过我还是想问:曹雪芹是属于哪个阶级的?托尔斯泰是属于哪个阶级的?屠格涅夫又是属于哪个阶级的?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还在乐此不疲的阅读他们伟大不朽的著作?
张爱玲已在美国的一间公寓里孤独的老去好多年了,如果这位天才的女作家在天有知,听到人们迥然不同的议论和评说,我不知道这颗飘泊海外的天涯孤魂,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我只是用喜悦的目光触摸她书写的文字,和跳动在文字里永远不会老去的鲜活深遂的灵魂。16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