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 站在秦淮河边

站在秦淮河边

2013-10-23 23:53 作者:心泰身宁 阅读量:38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编者按:到了南京不能不到秦淮河。雨中的秦淮河更是多了几分婆娑几分迷离。“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的,灯影秦淮,水袖歌长。秦淮河畔,有莺歌燕舞,也有腥风血雨。“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好文!推荐共赏!

站在秦淮河边

我站在秦淮河边,看如今淮河的明月碧波,还是那样的诱人吗?来到南京,脚踏上这古都金陵城,便先问秦淮河,问十里秦淮今夕是何夕。

雨霁天睛的—个下午,我们乘坐中巴,穿越梧桐隧道,直驱古往今来诱惑了无数文人墨客、承载着历史叠影的秦淮河。一下车,顿觉古风扑面而夹,—色“青瓠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明式建筑,使十里秦淮精华又现。贯穿东西的狭窄街巷里,老铺子鳞次栉比,串串宫灯和各色招幌连成一线,一眼望不到边。

秦淮问畔,“天下文枢”的牌坊,高高矗立。河北岸是夫子庙和贡院,从古至今是祭奠孔子和文人会试的地方。历代文人在秦淮河畔留下了无数墨迹。孔尚任的《桃花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有秦淮河的影子,秦淮河畔也留下了这些文学泰斗的足迹。我们直奔“秦准人家”。只见码头河南岸有一片崭新的仿古建筑,带点“绿窗朱户”的味道。人字形屋顶上铺满灰瓦,与洁白墙壁相映成趣,大红宫灯高悬于上,彩色栏杆纵横天下,高处壁上“秦准人家”四个大黑字,尤为醒目。远远看去,那些高低错落的楼房,倒影于水中,是多么让人流连的一幅江南水乡图画啊!

可是,当久已向往的秦淮河,真的就充斥我的双眼时,我却不得不封闭了自己的视线……秦淮河就是这般模样,这般模样的就是秦淮河吗?但见一河污水,泛着油亮的微波,行船划破的绿苔,随波悠来荡去……

如果岁月催人老,那么两千年历史的秦淮河不折不扣地”老”去了,令人作呕的异味莫不是河底蕴集千年的胭脂发酵的结晶?人为的污染已使她失去了昨日的俏丽容颜……

秦淮人家十里红墙,无言讲述着沧桑变迁,世态炎凉。

秦淮河名自秦朝。相传妻始皇为巡察,令人切断了横阴水路畅通的方山石山,引淮水北流,后来秦代所断的这段即是达官贵族聚居之处。及至明代,南京成为全国中心。”桨声灯连十里,歌女船戏浊波,秦淮河两岸遂成了王公显贵纸醉金迷之地,夜夜画船箫鼓,烛晕绰绰。

我不由得想到了明清之际的寇眉、董小宛和李香君她们。当年正是她们,在十里秦淮洒下缕缕香风红脂,引达官贵人、三教九流趋之若鹜,秦淮声名愈噪。而她们,也就在这条河上演出了各自人生的一幕幕悲喜剧。

我不由得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句:“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围绕着这段秦淮河风光带,有住过王谢豪门的乌衣巷,有王献之送爱妾渡问的桃叶渡,有李香君的媚香楼。显宦、文士、名妓的逸闻艳事,褒贬毁誉,任人评说。

有一段泰淮河叫月牙池,也叫洋池,是当年赶考的举子洗笔的地方。与南面的红色照壁相对的六角飞檐亭,叫聚里亭,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西边的桥名文德桥,据说每年阴历十一月十五日夜间,在桥上看月亮的侧影,桥把月亮分开,桥东桥西各一半,因此叫“半边月”。清代《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就曾有一次目睹。当年吴敬梓一人住在秦淮河畔的桃叶渡,闭门著书。这年十一月十五日,他写作至半夜时分,见月光将窗外照耀得如同白昼,便兴致勃勃信步走到文德桥时,竟意想不到地发现天上一轮明月,被桥下的秦淮河水一分为二,遂写下著名的秦淮分月诗:“天涯羁旅害,此夜共婵娟。只是秦淮水,不为人月圆。”

过文德桥,就是李香君的住所“楣香楼”。青楼女子李香君与文士侯方域的爱情,让一代奇才孔尚任点化成一阕千古绝唱,与秦淮河相得益彰,俨然已成为秦淮河最精彩的部分。踏进朱雀桥边的香君楼,前庭是古玩字画。进小门是后院,连着二层红漆木楼,相传这是李香君的旧居。院极小,一假山高一人余。沿窄窄的木梯登楼而上,依次的三间房内,绢制的塑像,表现了香君与侯公子当年的琴瑟合谐:红袖添舞,诗书琴画,才子佳人,活脱脱古人设计的美满。只是绢塑蒙尘,淡不上栩栩如生,抚今思昔,使人更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后庭花》的韵调早已随风而逝,公子王孙也已灰飞烟灭。惟有这秦淮河水,依旧默默无语地流淌。我痴痴地琢磨:这桨声灯影较之前代上朝,孰是依然?孰是迥然?

相关文章关键词

《 站在秦淮河边》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