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北疆之旅之土鲁番(【民间文艺】征稿)

北疆之旅之土鲁番(【民间文艺】征稿)

2013-10-02 15:29 作者:箫紫 阅读量:33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土鲁番盆地离乌市不远,只有几小时的车程(不要吼我,我说的不远,是指新疆的距离概念!)。它虽然属于东疆,但它的气候却酷似南疆,完全没有了北疆的湿润和凉爽。

从乌市去土鲁番的路上,绿洲逐渐淡出视线,戈壁荒滩悄然占据了绝大多数地盘,只有天山脚下还有隐隐的绿意。一路风高物躁、满眼萧瑟,虽然在车内感觉不到来路风急,但看着路旁防风林花枝乱颤、草丛颠狂摇曳,全体倒向一边的可怜模样,就可以想像狂风的威力。

风势强劲,自然不能浪费资源,所以这里建有亚洲最大的达坂城风力发电站。巨大的风车通体雪白,顶部的扇叶像绽放的巨形三叶草,永远悠悠地转动着,仿佛宣告着自己生命不息,就会转动不止。整片风力发电站,密密集集、浩浩荡荡,就像广袤无垠的玉树琼花的森林,又似身披银甲跨立白马的骑士军团,气宇轩昂、神采奕奕。一眼望去,尽然看不到风车森林的尽头,实在蔚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提到达坂城风力发电站,当然就不得不提到达坂城了。对于达坂城,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虽然它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城,既不富饶,也不秀丽,但它却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这全得归功于那首脍炙人口的《达坂城的姑娘》,大家脑海里已经浮现出那段优美动人的旋律了吧:“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啊,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坐着那马车来。”

自从著名音乐家王洛宾把这首《达坂城的姑娘》翻版并流传于海内外后,人们都知道了新疆有个叫达坂城的地方,达坂城里不但有好吃的西瓜,还有非常漂亮的姑娘。

大家可能都清楚,《达坂城的姑娘》里有句颇具争议的歌词:“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坐着那马车来”。这便是新疆十八怪之“达坂城姑娘把妹带”。一直有好事之徒纠结于此,为什么达坂城的姑娘,嫁人不但带着丰厚的陪嫁,还要领着小姨子,这叫什么事呀,让现在必须得买车买房包彩礼还讨不到老婆的广大光棍朋友们情何以堪啊!虽然后来有学者说是翻译错了,原文应该是“带着你的伴娘来”,不过砖家的话嘛,听听就算了,不可信哉。也有人说,因为达坂城很贫穷,所以女孩子嫁人都有个附加条件,就是带着自己的妹妹到夫家共同生活,直至抚养妹妹到十八岁为止。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也有问题,那没有妹妹只有弟弟的怎么办呢,出嫁的姐姐连带姐夫就不负责抚养了吗?

唉,咳咳,我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八卦了,不管什么原因吧,总之《达坂城的姑娘》已经深入人心,曾经有道貌岸然者把“领着你的妹妹”改为“唱着你的歌儿”,结局自然是被大众白眼、唾骂。不过事实上,达坂城的姑娘很少,而且据说并不漂亮,但那又如何,在美丽的憧憬面前,真相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大家一路欢快地哼着那熟悉的曲调,仿佛看见了在天山脚下,健壮帅气的维吾尔族小伙,领着漂亮迷人的维族姑娘生息劳作着。他们质朴的爱情、幸福的生活,已经深深镌刻在了人们的心里。

很遗憾没能一睹达坂城的真容,只看到一些废弃的拆迁房。破旧的断壁残垣,仿佛还在向人们讲述着曾经发生过的美丽故事。

乌市到吐鲁番一路上,沿途非常荒凉,所过之处渺无人烟,连天空也干净得一贫如洗。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落寞和窒息却没能得到体现,因为新疆从来不会让游客失望,路边的景色还是挺吸引眼球的。一路大漠风情粗犷豪放,黛青色的大小盐湖躺在荒土枯沙之中,像两滩孤独凄婉的泪水。丘陵连绵成岭,在数亿年的风吹雨打日晒沙击中,变得黝黑粗砾,偶尔有山脊被风雨粗暴地剥开了丑陋的表皮,露出了里面五彩斑斓的肌肤,看来五彩滩般的美景其实比比皆是,只是大自然低调地隐藏起了自己的美丽。

土鲁番终于到了,传说中的“火州”果然名不虚传,一下空调大巴,就感受到了它火样的热情。已经适应了北疆的凉爽和干燥,误以为“汉”族到了少数民族自治区,就不流“汗”了,没想到土鲁番严肃地教育了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错误。

汗水开始在脸上跳舞,最初如蚯蚓般弯弯曲曲、迟迟疑疑在脸颊上画着弧线,后来融汇成小溪欢快流淌,最后化雨倾泻而下。啧啧,这汗流得,真是酣畅淋漓!

火焰山

火焰山的火,烧得狂野凶悍、肆无忌惮,仿佛要把火州所有的能量都燃烧殆尽方肯罢休。

传说千年前,太上老君的丹炉被孙悟空打翻,炉中的三昧真火掉落在此处,从此天火肆虐、热浪冲天,任何生物妄图从山中穿过,恐怕都得作好变成碳烤乳猪的思想准备。

千年后,虽然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但火焰山的三昧真火,仍然威力不减。遥望火焰山,赭红的山体赤砾灼灼,山体表面由于雪水的冲蚀形成的褶皱沟壑,在烈日的照射下,如炽焰形成的惊涛骇浪,火光大作。并且因为热空气的曲光效应,火焰山头看似扭扭曲曲,恍若正在热浪翻腾。望着那尽情宣泄狂暴怒气的火焰山,仿佛隐约都能听到可怜的山神,正在漫天大火剧烈燃烧产生的哔哔啵啵声中痛苦惨叫着。

立于火焰山下,辉焰虽然无形,但它那极致狂热的威猛,无处不向别人宣告着它的存在,不一会儿就让人头晕目眩、几欲虚脱。不知道我们孙家的老祖宗——齐天大圣孙悟空,当年是如何顶着狂火烈焰,扇灭了火焰山的部分真火,打通了去往西天的一条必经之道。

火焰山景区那根仿造成金箍棒模样的巨大温度计,红色的水银柱赫然标示着室外温度六十二度。我们瞠目结舌,当地人却庆幸地说:“你们运气好啊,才下了场雨,降了点温。”

土鲁番尤其是火焰山能下雨,我们还真是中头彩了,不过降了温都这般炎热,简直无法想像没降温前是何等光景。

火焰山的太阳,也让我们领教够了它的威力。在毒烈日头的笼罩下,这里就像一个装有强光探照灯的大蒸笼,炫目刺眼又热辣难当。大活人要是呆在炎炎烈日下,可能不出十二个时辰,就会被制成完美的木乃伊。

景区的地面、墙壁、雕塑、木桩全被晒得滚烫,手不小心触碰到就会被烧个大燎泡。游客们就像困在烧红的铁板里的大蚂蚁,一路急风劲行拼命直奔目的地,即便要照相留影也是闪电般胡乱一按快门而过,生怕稍微慢点就会被这炎炎烈日融化掉。只有骆驼们,在三昧真火下依然不急不躁、泰然自若,看着它们那淡定安详的模样,实在不得不佩服这些沙漠里真正的王者。

看着眼前这条赫赫有名的取经之路,当年陈玄奘真的是从这个大烤炉去往天竺的吗?看来心存信仰的人,必定具有坚毅果敢、不屈不挠、永往直前的精神,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也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葡萄沟

葡萄沟位于火焰山的沟腹中,却与火焰山呈冰火两重天的架式!当然,说冰火两重天夸张了些,但葡萄沟里流水淙淙、花木纤纤,与火陷山的赤焰灼砂、寸草不生形成鲜明对比。

据说葡萄沟是由于地壳运动断裂及河水切割而形成的,在火焰山的肚腹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沟谷,被溪流环绕、绿荫覆盖。这奇异的地貌特征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不过大自然的神迹自是我等凡人无法理解的。也许是因为当年孙悟空错借了假芭蕉扇,把火焰山扇起了铺天盖地的熊熊烈火,后来虽然借到了真芭蕉扇,但由于火势凶猛,只扇灭了山腹深沟的火焰,而表面的火焰由于氧气充足,所以越烧越旺,无法熄灭。

一进入葡萄沟,就感觉毒辣的日头温和了许多,虽然还是炎热,但到处铺绿叠翠,满眼碧波荡漾,心情瞬间便随着这无穷无尽的绿意变得清凉起来。

目前葡萄沟开发了一个新景点,虽然也号称葡萄沟,但规模、档次、格局,和正版葡萄沟相差甚远,所以第一次来土鲁番的游客需警惕识别,请注意正版葡萄沟的防伪标志:彭真委员长亲手题写的“葡萄沟”三个鲜红大字的白色石碑,这是与山寨葡萄沟相区分的最鲜明之处。

葡萄沟名副其实,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葡萄园。葡萄架造型各异,有的是原木所造,清秀朴素,有的雕梁画栋,气派华美。正值盛夏,葡萄架上藤蔓缠绕,织成了一张巨大的藤网;藤网上点缀着厚实的叶子,层层叠叠、油光如酥;葡萄架下硕果累累,如挂挂玉雕翠琢的珠串,晶莹剔透、葱嫩欲滴。

漫步在葡萄长廊下,只觉清新凉爽、曲径通幽。廊顶悬挂的串串葡萄,颗粒饱满圆润,娇靥弹指欲破。葡萄宝宝们,有的碧绿如翡翠,青透水亮;有的红艳似玛瑙,晶莹润泽;有的光洁若珍珠,细腻无瑕。它们调皮地垂挂在游客的头顶肩头,伸手可及,肌肤瞬间就能感受到葡萄那冰沁的凉意。面对这些尤物的挑逗,游人却无人敢亵渎,仿佛轻轻一触碰,那颗颗娇嫩的脸蛋就会皮开肉绽,甘甜的汁水将喷射四溅。

来土鲁番的游客,尤其是男游客,恐怕心里都有个更深层次的原由——来寻找传说中的阿娜尔罕姑娘。阿娜尔罕也许只能到梦中去寻找了,但在葡萄沟,确实有很多漂亮的维族姑娘,她们大多叫古丽,意为花朵的意思,个个穿着明艳精致的民族服饰,映衬着俏美的脸颊,个个像花朵一样鲜艳怒放、靓丽夺目。

《阿娜尔罕》的歌词大家都耳熟能详,应该能张口即来吧:“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果园的姑娘哦阿娜尔罕哟,精心培育这绿色的小苗。啊,引来了雪水把它浇灌,搭起那藤架让阳光照耀……”

“引来了雪水把它浇灌”,没错,在葡萄沟,可以看见一渠清泉汩汩流淌,划破了戈壁黄土,泛起粼粼波光。那是天山的雪水,汇成渠渠生命之泉,在荒漠中灌溉出了一片片绿洲,养育出了甘甜如饴的瓜果葡萄,和娇靥如花的维族姑娘。

但这里的姑娘虽美,可要和她们谈恋爱那就得小心了,因为要想获得她们的芳心,得先受些皮肉之苦才行啊。还记得王洛宾那首脍炙人口的哈萨克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吗,里面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千万别误会,王洛宾并不是被虐狂,之所以跪求姑娘拿鞭子抽他,那是有原因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完全是因为那个……我还是慢慢编吧!哦,不是,是慢慢说吧!

大家听过“姑娘追”这种体育游戏吧,它是哈萨克族一项受广大青年男女欢迎的马上竞技活动,由一对对未婚男女共同参加。如果姑娘对男青年有意,就骑马追上他并用皮鞭轻轻抽打男青年的身体,如果无意,则用皮鞭狠狠抽打男青年,并可极尽欺辱之能事。正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无情人终成痛苦”,这无情的痛苦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姑娘追”虽然是哈萨克族的传统活动,但其精彩十足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已经赢得了新疆各族兄弟的喜爱,所以我不敢保证温婉如水、甜美似蜜的阿娜尔罕们,会不会举起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抽打在“他们”的身上。这便是新疆十八怪之“鞭子底下谈恋爱”了!唉,可怜的男同胞们,不过痛苦着并快乐着,不正是爱情特有的滋味吗!

葡萄沟的村舍、街道皆掩映在花木之中,处处绿树浓荫、葡藤缠挂。庭院房舍均是黄色土坯所筑,质朴夯实,与阳光的颜色融为一体。阵阵轻风吹拂起无边绿意,挡住了火辣的日头,顿时心境清凉。虽然葡萄沟周边枯土扬沙,但家家户户窗明几净,花径露台尘埃不染,笼罩在绿荫之下,隐隐有斑驳的金色阳光嵌缀其中,尤显幽静宁谧。

目光犀利、观察敏锐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几乎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放着一张大床。这就是所谓新疆十八怪之“铁床摆在大门外”了。其实也没啥好稀奇的,土鲁番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天气炎热,昼夜温差大。晚上屋里闷热,而屋外夜风凉爽,干燥的气候又让蚊虫无法安家落户,再加上民风淳朴,很少发生小偷小摸、飞车党抢劫之类的案子,所以在屋外睡觉那是相当的惬意,不睡觉也没关系,亲朋好友在门口的大床上盘腿而坐,聊天纳凉两不误,不亦快哉!

坎儿井

要说坎尔井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的三大中国古代工程之一,确实毫不为过。

看着坎尔井的模型,了解了它的设计原理,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机巧。这种巧夺天工的地下灌溉系统,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出水口等五个部分组成。它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吐鲁番盆地和北部雪山的巨大海拔落差,因地制宜,通过挖掘沟渠,沿地势下降引导雪水流向盆地;由于吐鲁番干旱酷热,因此利用暗渠输水,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还能挡风避沙,可保证水量充沛、水质干净清冽。

据说新疆大约有坎尔井1600多条,分布很广。其工程量之艰巨、浩大令人咂舌。是古代新疆人民的勤劳、智慧,才造就了坎尔井这条璀璨浩瀚的生命之河。数千年来,它一直默默地输送着大地的血液,滋润了西域广袤的荒漠,也是它造就了土鲁番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让原本应该一片荒芜死寂的地方,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土鲁番地域太大,各景点之间路程遥远,因时间仓促,所以只选择游玩了火焰山、葡萄沟、坎尔井三个地方。到了新疆,才真正感慨于祖国的疆域辽阔。这里地广人稀,随便圈块地,就可以盖座庄园,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当上巴依老爷,当地居民真是很幸福啊!我不禁为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感到悲哀,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拥挤喧嚣的水泥森林里,穷尽毕生的努力和积蓄,才可买个蜗居遮风避雨,他们何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天地之大、宇宙之瀚呢!新疆真的是个好地方啊!

相关文章关键词

《北疆之旅之土鲁番(【民间文艺】征稿)》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