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西藏随笔之五

西藏随笔之五

2013-10-02 15:39 作者:戈壁弯月冷 阅读量:34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从一踏上雪域高原的土地,古格王国就是我向往的地方。机缘凑巧,刚好地区公安局要处理一件涉外纠纷,请我先生当翻译。促成了我的古格之行。

古格王国座落在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境内,象泉河南岸的泽布兰,一座高三百米的小山上。

前往古格,必须的经过一段构造十分罕见的山川地貌。吉普车野马似的奔驰了几个小时,下午三点左右渐渐收拢了缰绳,拐进一条相对狭窄的山谷。放眼望去,满谷是大大小小的石块。大的如缸、如磨;小的如桶,如盆。穿插其中的碎石滩上,有车辙依稀可辨。这,就是路了。只见司机手忙脚乱,精神高度集中地操作着。车子左旋右转,我们在车里被甩的晕头转向。恍惚之中,吉普车就像一叶扁舟,颠簸在石头的激流里。四周寂静无声,头上烈日高照,两旁有古堡式的山峰对峙排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他们修筑的各具特色。有一个尖顶的,有多个尖顶的,有的门檐宽阔,廊柱粗大而通体雕饰,有的像有武士站立两旁。还有一处从两侧的山体上伸出一段岩石,差两三米就要接起来了,远远望去就像是两个城堡之间架起的桥梁。鳞次栉比,参差错落,无一雷同,但又绝对是风格统一的同时代建筑。在这里光和影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渴,仿佛是进入了巨大的古建筑艺术长廊。你可以尽其所能给看到的每一座古堡山峰命名。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年多少代,地球创作出这样奇妙绝顶、美轮美奂的奇观,供后人瞻仰、揣测。

当我还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中时,只听司机说:“看!那就是古格。”我回过神来向前望,远远地一座山峰出现在视野里。原来车子已来到比较开阔的戈壁,正沿着象泉河疾驰。回望车后,那些古堡样的群峰矮了、远了。这时我们所处的地方地理高度又高了些,站在平地上就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近了,古格、近了。我久已向往的地方。你是怎样的一个王国呢?一座山峰就是一个王国?一块弹丸之地就包容了一个国家所有的建制?你的臣民在这座峰上怎样劳作、怎样生活?------我有很多假想要得到证实。我有很多疑问要得到回答。我急于撩开这神秘古国的面纱,窥探她昔日的辉煌。当向导终于把我带到古格门前,我疑惑地把门看了又看。这是一扇仅容一人可通过的小门,普通的木头连漆也没涂,一把黑锁挂在门上。我不是奇怪这不起眼的门,而是对王国建筑师的构想肃然起敬。上山只有这一个路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进得门来拾级而上,顺路来到两座庙宇,红庙和白庙。当年宗教的盛行可见一斑。这两座庙都无雄伟的大殿,也无巍峨的藏经楼。都是平顶建筑,开有天窗。这简朴,体现了佛在心中的原始教义。庙堂里面不见供奉和香火。几尊庄严的佛像栩栩如生地默立着,衣衫褴褛,十分败落。每尊佛像的胸部都裸露着,现出一个小小的龛。向导介绍说是文革时,里面的东西被人掏走了。我感叹,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也未能幸免文革的灾难。我感叹,人人心中有佛,而佛心中却空空。这是否隐含着世事皆空的禅机呢?这时突然发现,在背光的墙上隐约有些图画。我连忙打开随身携带的手电筒,随着光柱的移动,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展现在眼前。壁画内容为我们讲述了建庙的全过程;首先从印度请来技术高超的设计师,由他带领工人选木料,做泥砖,竖起了古格臣民的精神支柱。壁画技法细腻,色彩鲜艳。它们穿越时空,经历战火,得以保存至今,实在是个奇迹。

出了庙堂,沿着崎岖的山道继续探寻。也许我们正行走在王国当年繁华的街道上。这些道路无论高低,宽窄相似。有时像是盘旋而上,有时呈之字形,当成之字形时,往往要穿过类似拱门的连环洞,到达更高的一个层面。我们先到的是位于半山的冬宫门前,这里是向阳的坡面。不知昔日的冬宫是怎样的华美,我见到的只是一个缓缓向下延伸的洞。虽然带着电筒,但终于没敢下去,怕藏着什么野物。不知里面究竟啥内容。留下终生的遗憾。

顺着蜿蜒的山路我又来到了夏宫。这里是山坡的东南面,从位置上看通风采光都很好,显出了它的优越。可眼前的夏宫褪尽了金粉朱饰,剩下了满目苍凉。只有风从耳边吹过,细细的讲述着过去的辉煌。

稍顷,我迈步再向上行。沿途不时见到一些房屋的废墟,不久到达了山峰的最高处。这里有一座宽大的讲经堂,面积有六七十平。房顶已荡然无存,四壁也残缺不全,只有地面格外平整、坚实。在科技落后的远古,不知是用什么土质和方法造就出这么高级的地面。对着空堂喊一声,回音袅袅不绝于耳,可见其构造的奇特。随着袅袅的回音,我仿佛听到了大禅师洪亮的讲经声;随着袅袅的回音,我仿佛听到了群臣们山呼万岁。从讲经堂的位置、规模、构造,可以想见它当初的重要。这里是佛教信徒的集会之所;这里是重要人物的决策之地;这里可能还是国王和王后接受朝拜和使臣觐见、处理国内外大事的所在;这里是王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站在这里向四周眺望,前面有一片开阔地,地的边缘有一排尖顶的山峰,像天然的屏障,众星捧月似的护卫着古国。地形颇具王气。当年的统治者是否也看中了这一点,才在这里创建王国的?默立在日光下,望着断壁残垣,感受着这无言的述说。王者的尊贵、平民的卑贱,全都是过眼烟云,早已随风散尽。亘古不变的唯有天和地。地在下承载着历史,天在上俯瞰着演变。

沿一条岔路我开始下山。盘肠似的路把我带进了又一道门,来到古国的军事重地:“武器库.”这是一个小小的四方院落,两面靠路,两面是落差较大的山崖。靠角临门有一座小巧的的圆顶房屋,有门无窗很坚固。踏进屋里一团漆黑,我拧亮手电,看到墙上也绘满了鲜艳的壁画,是一些佛教轮回的故事。地上僵卧着一副铠甲,金属甲片闪闪发光。每一片大约有两块麻将牌大小,摸上去柔韧适度,用均匀的皮条穿缀在一起。在这高原缺氧的环境中历经千年依然光可鉴人。我揣测不清,是当年古国本土的工艺高超?还是有来自东土的能工巧匠?或是从印度泊来?在交通不便的远古,它是怎样来到这里的?谜一样的铠甲,标示出主人的显赫地位。这位战神你在哪里?又为了什么弃甲而去?带着种种疑问走出了小屋。这时看到院子里的地上散落着一些植物的细杆,长短一致,粗细一般,呈古黄色,越趋前越多。来到对面,一座倾塌的房屋内更多类似物。忽然想起这儿不是武器库么?这些可能就是箭杆了。在不远处的石壁上还有一个半圆顶的宽石洞,里面堆满了卵石。据说这也是武器。看着这破败的景象,想着当年,此处曾经历过怎样艰苦卓绝的战斗。王国的卫士和百姓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用完了最后一支箭头、一枚卵石,流进了最后一滴鲜血。他们的尸骨哪里去了?是谁为他们打扫的战场?在山下的一条沟里,我找到了答案。有人打开了密封的洞穴,只见洞中整齐地码放着密密麻麻的无头骸骨。是阵亡将士的遗骨?还是古格王国特有的墓葬?头颅哪里去了?是被敌人带走邀功了?还是另有所葬?不得而知。望着这累累白骨,我思绪飞扬------昔日的纷争早已尘埃落定,昔日的喧嚣也回归宁静。只有这森森白骨作证。暮色中山风呜呜地低吼,似在演奏着一曲哀婉雄壮的悲歌,缅怀着为古格而战的英灵。

我到过秀美的庐山,也登过雄伟的泰山,但只有登临古格王国之山,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关文章关键词

《西藏随笔之五》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