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陈思侠《无角陶赛特》赏析
陈思侠,男,1969年生,甘肃玉门人,大专文化,现供职于《酒泉日报》。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自16岁在《石油工人报》发表诗歌作品起,已有近两千首诗歌和百余篇散文见于报刊杂志。主要作品见《诗刊》(北京)、《星星诗刊》(四川)、《诗歌报》(安徽)、《诗歌月刊》(安徽)、《诗林》(吉林)、《绿风》(新疆)、《中国诗人》(北京)、《新国风诗刊》(北京)、《飞天》(甘肃)、《文艺之窗》(甘肃)、《甘肃文艺》(甘肃)及《常青藤》(美国)等百余家刊物。有作品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选编的《2000年中国诗歌精选》及《新世纪诗潮》、《中国先锋诗人作品选》等20多个选本。1994年出版个人诗歌、诗论合集《雪坂上的白马》。历史文化散文集《漂移在酒泉的历史遗迹》年内即将出版。
组诗《野麦林》、《石头河》、《光荣与梦想》、《说哑谜的女孩》、《陈思侠诗歌五首》等先后在全国性诗歌大赛中获奖。散文《田野上的历史原音》获得第五届中国世纪风采散文银奖。
《无角陶赛特》
我掏出采访本描述它:
这羊群里的骆驼
站直了,要高过姚明
躬下身,也比蒙牛强
可惜它穿着羊皮褂子
可惜它会咩咩叫
我摸它们的脑门
像石头建筑一般瓷实
简直像一团滚下山的雪
我如实地记下它的名字
无角陶赛特,新品种
大约在2002年,引进索尔苏草原
名作赏析
此诗原载于《上海诗人》2010年第3期。此诗描写的是索尔苏草原上的一宝
——无角陶赛特羊。
据记载无角陶赛特羊原产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高产毛羊。它是以雷兰羊与有角陶赛特为母本,以考力代羊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的羊与有角陶赛物公羊回交,然后选择所生的无角后代培育而成。据诗人介绍,2002年引进索尔苏草原。
这首诗是诗人进索尔苏草原后创作的,是去索尔苏之行的一大收获,与其收获的还有草原上的马群;草原上坚硬的石头;黑脸膛的旱獭,一朵名叫七月雪的花儿,这些组成了诗人眼中的索尔苏草原。这是诗人《索尔苏草原》(组诗)中的一首,抒发了诗人对草原的一种情结,草原上的雪山、草地、羊群这是诗人的全部情感。
全诗分三小节,以一种速记的形式描写无角陶赛特羊的形态、特征等。第一小节“我掏出采访本描述它”引出全诗。诗人使用了一系列的喻体赞美了无角陶赛特羊。如像羊群中的骆驼,站直了像姚明,躬下身比蒙牛强。诗人应用这些夸张式的比喻,展示了羊的本质结实。
诗的第二小节,诗人连用了两个“可惜”词语,这两个“可惜”在此用的是反语,来证明它不是其它动物,而是稀有的无角陶赛特羊。它的头短而宽,看上起像石头一样坚硬,这又是无角陶赛特羊的一个特征。
诗的第三小节“简直像一团滚下山的雪”这是它的另一个特征。无角陶赛特羊,一次剪毛量为2—3公斤,净毛率60%,毛长7.5——10厘米,羊毛细度56——58支,它的全身被厚厚的羊毛覆盖,看上起如一个雪球,诗人的比喻是恰当的。诗的最后一句诗人介绍这是一个索尔苏草原上引进的新品种。
诗人陈思侠的诗有着西部地域性,但有别于西部诗作的粗犷、野性、广袤的特性,却有着精美、婉约的江南情?。他几乎写遍了河西走廊的所有景致,为读者们展示出一幅幅由文字组成的风景画。如《敦煌》一诗中写道:“是月亮的发卡还是/黑夜?不尽的颗眼泪/不随西风而起,不随黄沙落/你静得比天堂还美。又如《阿依尔》中诗人写道”露珠丰盈/得细细腰身/有飘过溪流的快乐/星星醒着,因为夜莺衔着黑夜/马兰花开是因为你的梦里有我。这些诗作或以女性的饰物、女性的容貌为喻体,柔和,轻盈,完全看不出是写西部的事物。正如诗人自己所述的创作思路“我要走的是寻阴柔的语气路子,不是让你融入,而是一种倾听,不是给你展开一种气势,而是给我一种暗香”。正是这样的创作思路,才引领诗人创作这样美的诗章。值得我们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