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
有作为的青年,想必都是一心向善心中装着他人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人;有作为的青年,想必是那种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敢于担当的人。我认识的暖冬,是一个有作为的青年。
2012龙年元旦前夕,我接到暖冬从北京打来的电话:“陈老师,家乡下雪了吧?北京到处冰天雪地,气温很低,蛮冷的。”
我说,家乡虽然刚下了一场雪,但还好吧,不算太冷。
暖冬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老师啊,一定要注意身体。”
随着要了我的账号,打进一笔钱,坚持要我给老师们买点木炭取暖,替他问候老师们好。
暖冬是锦屏县平略中学2002届的初中毕业生。
我认识暖冬并熟识起来,是校刊的传媒。大概是他上初二年级后的一个秋天的午后,暖冬拿着一首诗歌到办公室找我,希望能得到我的指点。
诗歌是写在数学练习薄上的,看得出,他递给我的纸片是从那上面撕下来的。我看看那上面歪歪扭扭的几行小字,又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黑瘦高挑个儿的小伙子,心想,字写得虽然不好看,这几句诗却蛮有新意。
的确因为很忙,没有细细的跟他讲解。只对他说:“写得蛮不错的,先放老师这儿。”可小伙子站着没有离开的意识。我看到他那一脸渴求的样子,心想,还是跟他说几句吧。于是,我接着说:“初学写诗,不要管格式,也不要不管它好不好,只要你想写,自己有感而发,抒写自己内心的那份真情实感的语言文字,就是诗,就是美的。”
这首诗后来被我在校刊上刊发出来。我想,这应该是暖冬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吧。
暖冬学习任务重,要迎接中考;工作很忙,上初三时做了学生会主席,直到毕业。但是,暖冬爱诗,他有空就写,越来越写得有模有样。
一天放学后,我忙里偷闲,在学校操场边的大树下一边散步,一边看墙根下的一溜黑板报。暖冬看到了,跑来把最近的习作给我看。小伙子的习作充满了青春激情。我没有对他的诗作进行评价,我知道我廉价的贫乏的言辞不足以满足这个年轻小孩子的欲望。我对他说:“跟我来吧,借本书给你自己去琢磨。”到宿舍,我从书架上取下《诗美艺术》递给他,对他说:“放假之前还我。”暖冬高兴的走了。
到了期末,暖冬来还书,“看得懂吗?”我问。
“有些地方不太明白。”
“还想读它吗?”
“想。”
“行。你拿去继续看吧。到毕业之后再还给我。”
毕业之后他如约来还书,我对他说:“留着纪念吧。”
此后,直到他大学毕业之前我们没有再联系。
在他上高中期间,我知道暖冬参加过几次全国中学生文学大赛,诗歌创作曾获过一次一等奖,获得了一笔奖金,他把这笔奖金都分给了班上贫困的同学。其实,暖冬那时候他比谁都更需要钱。他家里的经济状况一向很拮据,这我是知道的。
高中毕业后,暖冬考入了北京一家名牌大学。在上大学期间,也有一些诗文发表出来。更多是他把目光投到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与孩子,他和他的团队做了许许多多值得称道的事。据说汶川地震的时候他和他的团队去了;玉树的时候,他又去了,他在全国各地奔波,把自己所得的劳酬用来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孩子。
那一年暑假他回到家乡支教,联系了我,我们便有了往来。他知道我的眼睛近年视力下降得厉害,详细的询问了情况,回京后咨询名医,给我寄来了半年的养眼保健药物,我的视力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善。他常常叮嘱我一定注意用眼休息,不要太过眼疲劳。
2011年中考前,暖冬在京又给我来电话,让我报十个中考贫困生的名单给他,并分别给他们寄来100元生活补助费,希望他们安心参加中考。
在暖冬的心里,时刻装着母校的师生,装着家乡的发展,一直关注着贫困山区的孩子。有需要帮助的人,有需要帮助的事,只要他知道的,自己又力所能及,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一年,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得了癌症需要及时治疗,他知道后,积极联系专科医院,并把这位老师接到京城,安排进了专科医院,使这位老师及时得到手术治疗,并康复重新回到讲台上。
去年,县里上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暖冬知道后以志愿者的名字捐出了一万元,当县领导要做报道时,他坚决做了回绝。他说:“这是我的心意。不报道,不宣传,否则违背了我的本意。”
多好的心意啊。
3月6日晚,我又接到暖冬发来的短消息:“老师,你好!打扰了。方便吗?我想明天早上到学习看看母校。”
“好呀。欢迎!你在家?”
“在路上。”
“注意安全。从北京来?”
“没有。到湖南办事,路过家乡,顺道来看看你。”
“谢谢!有心了。明天见!”
“明天见!”
3月7日晨,天空依旧飘着蒙蒙细雨,春寒依旧袭人,但这个早晨,我觉得特别清爽。暖冬毫无张扬的来到了办公室。
他进来的时候,我正在编辑校刊。他说:“老师,还在坚持呀,真了不起!十多年了吧?我的文学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并当即表示要给予支助,“算是添些纸墨费吧。”
我们谈到了对学生支助的问题上。
“现在的孩子最大的问题不是缺钱——国家免了书杂费,没有学费,寄宿生有生活补助费,现在又有了营养补助。他们缺失的是精神粮食,看不清‘我’是谁,‘我’为何而生,明天在哪里……”我顿了一下,接着说:“你看这样好不好,今天你来了,先跟他们开个座谈会,交流交流;然后用这笔钱组织他们参观龙大道故居,去陵园拜谒烈士,再参观锦屏中学,如何?”
“老师,你想得真周到。”暖冬对我说,“钱是一定要给的,就当我送弟弟妹妹们的压岁钱。活动费用我另出,你替我安排他们去参观就好了。”
之后,我把暖冬引荐给了校长,并说出了我们的计划。校长非常赞同。
于是由我召集暖冬计划支助的这部分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在座谈会上,暖冬一一询问了他们目前有什么困难,对今后的人生有没有什么设计。他对学弟学妹提出的问题各有侧重的一一作了解答疏导。
他称赞现在国家那么重视教育,关心我们青少年的成长,学校条件那么好,勉励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暖冬说:“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读高中、大学,求学路上经济方面确实有困难的同学,通过陈老师联系我,我一定会想办法帮助你们。我个人力量有限,但是可以通过更多的社会渠道使你们获得帮助。要相信,这个社会让一个孩子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暖冬接着说,“当然啦,你们首先要自强,要自我克服困难——十年前我在这里上学时连交菜金的钱都没有,菜都是从家里包来的,一吃就是一个星期。三年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你们一定珍惜这么好的读书机会,要安心学习。”并希望学弟学妹们要做“创造者、思想者、奉献者”,鼓励所有的同学都要自信自立自强,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大写的人。
在我们座谈的时候,校长带着当地的一位专职通讯员来到了现场。座谈结束,暖冬反复对通讯员说,最好不要做报道,“我不过是回母校看望老师和学弟学妹而已,对他们的帮助只不过是作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表达自己回报母校曾经的厚爱的一点心意罢了。”
说实话,暖冬是我从教三十年来认识的学生中最具信心自强不息,最具爱心热忱奉献,最具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的好学生。
(2012年3月11日星期日于锦屏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