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善心去做人
真正的善良不是看到路边的乞丐给他两块钱,也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忍受男人的背叛而总是原谅他。善良不是付出,不是软弱,更不是退让,而是当你可以伤害别人的时候而不伤害别人的一种品质。当你和他分手的时候,善良是你不会辱骂他、报复他、决不放手,而是挥挥衣袖,转身离开。?
当朋友家庭出现闹剧的时候,善良就是在有人幸灾乐祸的同时,你却懂得伸出双手提供帮助。善良就是你从不主动伤害别人,不会纠缠不休,懂得适可而止。善良就是不会利用别人的弱点来攻击别人,虽然你知道他都有什么弱点。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凭着善心做事,生命才能更纯真。
时下,假的东西满天飞,一不留神,就会碰上骗子。提起受骗上当的事,无不谈假色变。假作真时真亦假。曹雪芹当年写下的这行文字已成为惊世之语。在当今处处充满假冒伪劣的社会里,可谓得以彻头彻尾的印证。更无法找到任何语言文字对于假的东西给社会与现实生活所造成的恶果及危害性做出最有力的诠释。?
现在每当谈起牛奶事件,我就十分气愤。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些“大头宝宝”的新闻图片,那些离去的宝宝浮现在脑海里。心里酸酸的,是惋惜,也是愤恨。
某报刊登的《怀疑电话是骗局,差点断送亲弟命》的消息,让人感慨不已。该篇文章报道,前不久,某县某瑶族乡某女士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说是她的弟弟患急性阑尾炎正在医院抢救,叫她马上汇4700元医药费过去。某女士以为这又是一个电话骗局,没有理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类似电话骗钱的事,报刊媒体所披露骗子采用电话、手机骗钱的报道屡见不鲜。人们看多了,听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当然,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自然也就多加几分警觉才是,避免上当受骗。眼下,某女士接到电话叫汇款的事,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无疑是骗子设下的圈套。?
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她接到的这个陌生人的电话恰恰是真实的。她弟弟本在某地打工,前不久才到上海,不料突然患急病送往医院抢救。恰巧他的手机欠费,姐姐与他一时联系不上,便认这是一个骗局。?
幸好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来电话催她,她不得不动摇了原来的信念,经过与114联系,直拨电话中到电话里提到的上海某医院查询,果然证实是她的弟弟真的正在抢救之中。当即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便匆匆忙忙把钱汇去。?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得出,社会上由于假的充斥于市场,骗人的东西猖獗成灾,人们的大脑神经渐渐地麻木不仁了。即使遇到了真实的东西,宁信其假,也不愿相信是真的。比如,在大街上,遇到真正有困难需要求助的人,也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助一臂之力。看见一个残疾人坐在地上乞讨,你会在心里打个问号,是装受伤的吧?商家大做推销商品广告,你一样会疑虑重重,大概又是想掏顾客口袋的新花样吧??
前几年,全世界以至我国各地都在追剿“苏丹红一号”。市民们进入商场,看到那琳琅满目的食品,尽管那些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诱人垂涎欲滴,而人们的眉头仍然无不打上解不开的死结,这些食品掺有致癌物质吗??
凡此种种,大有谈假色变之心态。在生活中,如果没有一个让人放心的社会环境,有形的或无形的怪圈日益渐渐地把善良的人们勒得喘不过气来。每天走入现实中,总是处处提心吊胆,对什么东西都不敢轻易相信,总是自然而然地萌生一种“杯弓蛇影”的心理,给予精神造成极大的压抑感,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剧,也是生活中的无奈。
我们必须尽快地用法律这把“手术刀”将社会生活中的制假“毒瘤”除掉。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销售者,利益是排在首要位置的。那些抛去利益而经营的不是商人是慈善家,那些不求利益而消费的不是智者是愚人。所以,在谈论经济与生命的时候,正确的价值观是前提,不可能用偏颇的观点评论任何一方。?
生命是短暂的,任何人无权怠慢。商品尤其是食品的真与假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生命没有真假,我们不愿再看到生命的凋谢是因为假劣的食品(尤其是牛奶)引起的这种悲剧。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只有把良心放正,路才能走正,生命才能更纯真。?
于是,我们呼吁要做一个有善良心的人,就像奥尔森•马登所说的:“假使你所做的事,是明知其所不正当的,你当立即停止,立刻同它断绝关系。假使你在怀疑你所做的事是不正当的,你当听从你的怀疑,赶快回头,不要后悔莫及。”做一个有善良之心的人,就是不取一分不义的金钱,不取一分说谎而欺骗得来的金钱,不取一分浸渍过人们眼泪的金钱,不取一分于人有害的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