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重读《红岩》

重读《红岩》

2013-10-23 19:09 作者:红桃十 阅读量:29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曾经到过山城重庆,到过渣滓洞和白公馆。我行走在雾都宽阔的马路上,我的内心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充斥着,我是说,尽管这座秀丽的城市没有了往日的血雨腥风,随处可见葵花般灿烂的笑脸,到处是太平盛世的醉人景象,但是触目所及的每一丛颤动在风中的花朵,每一块坚硬的缄默的石岩,都在无声的告诉我这座城市发生在过去的不同凡响的惨烈的历史。而我这正是怀着朝拜和景仰的心情走进山城的大街小巷的。我想牵动我灵魂脚步的,应该是我少年时代读过的对每一个细节都滚瓜烂熟的记实性长篇小说《红岩》。

初读《红岩》,我还是一位不谙世事的乡村小年。我未被红尘所染的心,纯净得象一块玲珑剔透的宝石,不含些微的杂质。在万籁俱寂的乡村的夜晚,在昏暗的如豆的煤油灯下,我流着泪读完了这部有关真理和信仰的长篇小说,书中主人公刚毅而鲜活的形象,仿佛一下子刻在了我的脑海深处。许晓轩、江竹筠、华子良、双枪老太婆、右爱的小萝卜头……象高山仰止的一座座丰碑,令我可望不可及,令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也许正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理解了大义凛然、气贯长虹和荡气回肠的自然,理解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芬的千古诗句: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或许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虔诚的崇拜英雄,并发誓以他们为镜,为自由为真理为正义,可以从容的慷慨赴死。

《红岩》应该是一本家喻户晓的优秀书籍,《红岩》里主人公的名字人们更是耳熟能详。《红岩》以它摇撼魂魄的穿透力,教育和影响着一代代华夏儿女。我初读《红岩》,稚嫩的心灵仿佛被呼啸的雷电击中,我是说,那多有血有肉的英雄殉身在黎明到来之前,总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疼痛和扼腕叹息。为了捍卫真理和正义,他们一生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消失在黎明前黑暗的血雨腥风,让自己的一腔激情和热血,浸润山城的岩石和新中国的黎明,这不能不令人无比痛惜,每每耳畔响起“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昂扬悲壮的旋律时,我总是怅然若失,并心头一热,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上,竟有那么的一群人,为了他人的幸福为了捍卫至高无上的信仰,可以舍弃生命可以含笑喋血!在仰视英雄的旅程上,我为自己的懦弱和自私感到羞惭。当《红岩》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时,面对往昔的峥嵘岁月,面对牢狱里一张张坚毅的脸庞,我感到一股寒风穿胸而过。我知道我被红尘所蚀的心,已无少年时代浪漫的梦想和激情,我崇拜英雄,而我被物欲挤压的心却同英雄背道而驰。

这或许是我重读《红岩》的重要理由。当我从书架上找出珍藏多年且已落满尘埃的《红岩》,我已经不够年轻了。我拂去灰垢,就像擦拭心灵的尘埃,我想每个生命都应保持一种亮度,在红尘滚滚的年代,在拜金主义流行的岁月,是应该呼唤和寻找英雄了。这不是大话空话,当信仰之剑从我们手中脱落和沦陷时,一个民族的精神的张力便会日益萎缩……翻开久违的书页,走进文字的丛林,我感到热血又沸腾起来,我仿佛又看到江姐慷慨赴死的从容的风姿……重读《红岩》使我的精神家园不再颓废和迷茫。

记得有位伟人说过:人固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如泰山。那么,《红岩》里的主人公虽死犹生,他们用满腔的激情和热血,垒砌的不仅仅是信仰的丰碑,而且是不管风流怎样聚散的永不坍塌的一种生命高度。1300字

相关文章关键词

《重读《红岩》》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