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清凉第一胜境” ――五台山游记

“清凉第一胜境” ――五台山游记

2013-10-27 08:51 作者:吃葡萄的小狐狸 阅读量:25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几天前,一家人去“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山西五台山朝圣拜佛。对此山的向往,缘于清朝文人徐天叙的一首诗,诗中如此形容其“清凉第一胜境”:“屈指奇峰数,清凉绝尘埃。万年冰似玉,九夏雪如海。泉水山头出,灯花雨里开。灵秀推第一,仿佛是蓬莱。”每每读来,浮现的都是人间仙境的美景,后来知此山乃文殊菩萨的行宫,在神往中更多了一份虔诚。

坐车到达海拔三千多米的山顶,已是下午五时,这个季节的五台山,处处都有冰雪的迹象,清凉之感在车门打开之即便扑面而来。因天色已晚,只参观了菩萨顶——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拾阶而上,共一百零八级石阶,佛家的说法是代表人间一百零八种烦恼,登顶的同时把烦恼都踩在了脚下,也让每个游人怀着对佛的崇敬之心,开始游山的旅程。菩萨顶上真的是好景色,远处的雪山冰河尽收眼底。而登顶后的平台之上又是另一番妙境:正中立着康熙手书“灵峰圣境”的四柱三门木牌楼,这牌楼两旁竖着两根高高的旗杆。牌楼之后是山门。山门两边厢房的红墙上,分别开着圆形窗户。整个设计恰似龙头:牌楼的正门是龙口,旗杆是龙角,厢房壁上的圆窗为龙眼,龙舌则是那百级台阶。可见菩萨顶寺庙建筑中富丽的皇宫气派,与清代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

第二日清晨,先行至万佛阁敬香,东海龙王的五儿子供奉在此,也称为五爷庙,占地仅有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与香客盈门的景象不太相称,原来,向五爷许愿很灵,且许愿后可不必亲来还愿,只要朝庙所在方位拜三拜即可,故庙虽小却香客众多。一般寺院是不供龙王的,万佛阁却一般寺院不同:龙王居于佛寺内。为何如此重要的佛教名地,却有座五爷庙呢?据传说,五台山是处荒凉之地。文殊菩萨受邀至东海龙宫讲经传法时,表示了想改善五台山气候,造福百姓的想法,老龙王深受感动,赠送了歇龙石。后来,五个龙太子外出归海,听说歇龙石被文殊菩萨带走了,便腾云驾雾直奔五台山来讨,最后,五个小龙王却被文殊菩萨收伏,甘愿为弟子,跟随布经传法,五龙王留在了北台顶,专司五台山播雨。

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佛、菩萨是超尘脱俗,一心去往真如之境,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对尘世生活感兴趣,最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五台山唯一的戏台,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专给五爷唱戏,请五爷赐雨,降丰年。如今古戏台已成为群众文化娱乐之处。

大显通寺,是此次后参观的最后一处寺院,该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是我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也是五台山最为完整的一座寺庙,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有各种建筑四百多间,多为明清所建,布局严谨,七重殿宇在中轴线上一字排开: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七处九会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殿。依序跟进观之,幽雅弘深,气势不凡,来五台山礼佛,必先至此寺拜谒,也就不难理解了。

大显通寺,也称为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此名的由来,自殿门两侧对联也可得以验证:“真容容真真容真,灵鹫鹫灵灵鹫灵”,游客都奇怪怎么没有横批,于是导游鼓励大家猜横批,答案是“真灵真灵”,由此想来,大孚灵鹫寺的意思应该是弘信佛灵吧,佛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未及进殿,门前对联已使人心为之一震了。

显通寺最深处——藏经殿,供有菩萨和多种佛经,而最让游人感兴趣的,却是一幅装在镜框中的黑白照片,据说是文殊菩萨在空中显灵的照片。这幅照片的由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末,林彪及其同党打着“防修、反修战争准备”的幌子,对外宣称要在五台山修建一座战争指挥所,实际是相中了杨五郎出家的五台山太平兴国寺的风水、环境,要在这里建造秘密指挥所,为夺取政权作准备。林彪命令宗教事物委员会三日内清空周围僧侣、百姓,然后调动解放军工兵爆破施工,炸毁了原庙所有塑像、建筑、文物。在爆炸声中,太平兴国寺上空升起一朵蘑菇云,在蘑菇云之上的天空中又出现了奇特的云雾——文殊菩萨骑狮而去。现场的一名卫兵拍了下来,此后,这张珍贵的照片就一直收藏在显通寺内供奉。在清理废墟后,林彪一伙盖起了戒备森严的西式敞院别墅——茅蓬山庄,却只在此住过一次,最终落得个坠机身亡的下场,应了那句古话:人在做,天在看,真可谓自作孽,不可活!

在显通寺中,偶遇一位光脚磕长头拜谒而来的老僧人,约有七十多岁的样子,而此时的五台山,地上仍是冰凉的,寺中的僧人大都穿戴起冬衣冬帽,而这位老人从遥远的异乡寺庙而来,光脚走在冰凉的石路上,一步一叩首地行着长头礼,用身体丈量着信仰,衣装看起来风尘仆仆,老人的精神却让人感觉是始终不渝,崎岖的台阶走起来尚且困难,在这台阶之上用身体长拜,这份崇高的信仰里面蕴藏着怎样的虔诚?面对这样的一位老人,我想每个人都会敬畏着,感慨着,我们已很难从物质生活的安逸中理解这份对信仰的虔诚了。

山高道险,昼温夜冷,游客大多只做一两日的逗留,在导游的带领下,只能游几个景点,故最好驴友结伴前往,登临五台山的几个台顶,才不虚一次远行。而像那位老僧人一样的佛家弟子,则无论多么险峻,自是依次登顶,足印留在每个顶台之上的,已不是像我般凡夫俗子游山观景,而是为了那份心底的虔诚……

相关文章关键词

《“清凉第一胜境” ――五台山游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