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行札记
心存感恩吧
2010年3月25日下午4点,我来到六盘水站,而车票上的时间是下午六点十五分,我整整提前了两个小时。原因是要到重庆参加校长培训,已三十多岁的人了,终于可以坐上火车跨越省界到别的城市去看一看了。所以心中有种抑制不住的冲动和兴奋。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出远门,每当听到外出打工回来的人谈起外出的经历和遭遇,心中无比的羡慕着,就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出去感受一下,体验体验生活,遭遇一些不平凡的事儿来充实自己的人生,至少,在别人的面前有话可说。
这种机会来了,可我却等了这么多年,我像一个孩子一样兴奋起来,期待着这一刻的早点到来。一进入车站,就感觉到了那种外出的氛围,购票的争先恐后地挤在一起,大包小包的背着扛着拖着,各种年龄段的人都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卖票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可谓是人声鼎沸,行色匆匆,密码箱在水泥地面上拖得山响。在大厅外,有蹲着的、坐着的、靠着墙壁或围栏的,有打盹的、聊天的、抽烟的、嗑瓜子的、东张西望的……这种场面也使我心潮澎湃起来,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另一种精彩来,这已经不是春运期间了,要是春运,那场面可想而知了。更有趣的是做生意的服务上门,喊旅社的在人群中打转,每每要问一下:“先生,住旅社吗?小组,住不住旅社?很方便的,什么样的服务都有。”我转了一圈,就碰到这样的生意人好几个。他们也太热心了,你想让他们在你的身上赚多少钱,那是你的事。
我不知道这两个小时是怎样度过的,车站的广播响了:“各位旅客,昆明到重庆的160次列车已经进站,请带好你的行李,作好上车的准备……”我混在人流里装着很泰然的样子。其实心里面却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担心,因为身边没有一个熟人,到重庆这个陌生的城市该咋办?若是遭遇抢劫又将何如?因为要求带现金过去,这种担心隐隐约约的存在着。然而一上火车找着自己的座位,放眼一看,周围的人都是些善良之辈,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坏来,从谈话中知道有几个也是去重庆参加培训的,先前的担心足以体现出自己的幼稚和渺小来,堂堂七尺男儿之躯,站能立柱躺能堵水,还怕谁来着?
火车迈着它有节奏的步子吭哧吭哧的向前驶去,窗外,自己熟悉的城市在一点点的远去,怀着一种心情带着故乡的气息去,让心灵去旅行。就像一段广告词说的那样: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我想象不出当时毛主席去重庆谈判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他老人家是否还有心情去看沿途的风景?然而,到了重庆就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我不是英雄,但我崇敬英雄。没有他们的“折腰”,火车不会像一条蛇一样在崇山峻岭之间穿梭自如,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呈现出来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西部大开发才十年的光景,不用说整个西部地区,单是六盘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当和同座的老者谈及他到过的城市时,六盘水及至整个贵州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无论是人文环境还是城市规划、治安等方面,都显得没有份量。然而,我却没有任何发言权,我已经感觉够好的了,因为工资在逐年上升。至于人文环境、城市治理、资源开发、教育的发展等,那需要有个过程。
说实话,不坐火车时想着有火车坐,当十多个小时坐下来,又感觉并不是那样轻松,我开始理解出门人的那份心境了,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正如席慕蓉在一首诗中写到:假如生命是一辆疾驰而过的火车,快乐和悲伤就是那条铁轨,在身后紧紧追随……也许,我们都无法规划出自己的人生轨道,不知道前面将会经过那一段,或许将会遭遇什么样的人或事,但只要有一个好的心境,就会抵达人生的下一个站台,在回首之际,才能揣摩出一种无悔的美丽的心情。
第二天早上七点过五十,火车顺利到达重火车站,太阳刚好从江面上升起来,太阳光透过大雾,晶亮晶亮的,和江面上的桥,江中的船构成一幅美丽的画。我用相机透过火车的玻璃抢拍了几张,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也许是我的摄影技术有限吧,没能把眼中的美景尽可能的定格下来,心中有些些许遗憾。但当走出火车站放眼一看,那高大的建筑物一座挨着一座,高耸如云,像时装模特儿在显摆各种姿势和造型相互媲美;公路上的车辆像正在赶集的蚂蚁紧然而有序;措综复杂的立交桥,像一条条巨蟒在空中相互缠绕穿梭……这也许是我少见多怪,对那些经常出门的人来说,那不算什么。可是这的确使我这个没出过远门的乡巴佬震憾,是发自内心的感慨。我无法拿自己的家乡和这儿相比,也不是说我不热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面有历史因素,地区性因素,人文因素等。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热爱着生我养我的那片热土。
在火车站的门口,有一年轻漂亮的姑娘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欢迎来自六盘水的各位校长”。这时有好多穿着深色西装的人已经在前站着了,再加上后面来的,不少于四五十人,这时我才知道自己并没有掉队。通过介绍,前来接我们的就是负责给我们培训的班主任李老师,尽管看上去她比我们这帮人都要年轻,但被她温柔的问候和热切的关心所感动,包括在来之前她给各位参培人员发的温馨短信:尊敬的老师,您好!您来三立培训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准备好了吗?请您务必安排好行程,在26日12点之前到达培训基地呵!抱歉,由于培训附近没有银行和自动取款机,培训费食宿费需要您带现金!我们是咱们这个培训班的班主任李老师,请记下我的手机号码好吗?有事儿记得和我联系啊!我和我的同事们热情地期待着您的到来!我们一起努力吧,让这次培训一定能成为一段难忘的时光!重庆市春委气温变化比较大,一定要带够衣服啊!祝您旅途愉快!一路顺风!!几个感叹号,几个语气词,让每个来重庆培训的人都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和关怀,来就对了。这也许是他们营利的一种手段或方式。但这也是一种道行,德行,或者说是一种人文素养,让人感动而又心甘情愿。这就是和以往的培训大有区别地方。我的这种想法在今后几天的培训中得到了证实。
来到三立培训基地,真切地感受着培训的每一个环节。三立培训秉承“立德、立功、立言”的核心理念和“学校、家庭、军队”的管理模式,用军队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标准严格要求营员,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亲人般的温情精心呵护和照顾营员,让营员健康、快乐地生活;用精彩快乐的个性化拓展训练,让营员们体会挑战自我和团队协作的快乐;用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体验式实践活动,让营员们亲身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用富有战略意义的参观考察,让营员开阔眼界、构建思想、增长见识;用安全而富有知识性的野外生存训练,让营员们磨练意志,挑战极限。我不是在为三立培训打广告,这是真情流露。虽说只是短短的七天,但在七天当中,每一天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感动,这些感动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学习,来自于团队。我第三天迟到了,全队跟着我受罚,每个营员包括班主任在内做二十个下蹲,这种惩罚方式使我感动,而且在心里面已经下定决心不会再有下一次。
反观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校长、我们老师、我们学生,是否有这样的时间观念?答案是否定的。作为管理者,是否心存感恩去管理?作为教师,是否心存感恩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学生,是否心存感恩去学习,去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也是否定的。我们总是有这样和那样的借口这样和那样的理由认为我们不该那样做或这样做,把责任推给别人,其实,有时我们自己就已经苍白得可怕,只不过不敢承认罢了。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生活也罢,做人也罢,要在反反复复中追问,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才是真。
心存感恩吧,感恩于和平时代,感恩于社会,感恩于我们国家,就像有首歌唱的那样:没有国那有家?没有家那有你?心存感恩吧,感恩是做人的品质,更是活着的责任。
太白楼
太白楼高高地耸立在那里。
那是历史的高度,是诗仙的高度,是不可超越的文化高度。
太白,这个以浪漫著称的诗人,这个在半醉半醒之间作诗的人,似乎看到了他从唐朝翩翩而来,把诗酝酿在酒里,酒变成了诗,诗也变成了酒,酒在诗中升华,诗在酒中飘香。
太白楼高高地耸立在那里。
那是诗的层次酒的历史酒的深度。太白楼见证着历史,见证着繁华,同时也见证着清幽。
不愿为官的隐贤居士,是否也来太白楼端坐,饮一杯太白酒,吟咏几句,高歌一曲,抛开一切的浑浊与困惑,揽一月光辉入酒,放心地醉上一回,人生几何?
太白楼上醉酒是为诗而醉,是捕捉诗的灵魂,没有人会认为是酒疯子。
太白楼上醉酒是为浪漫而醉,是追求浪漫的色调,没有人会认为是逃避现实。
太白楼上醉酒是为文化而醉,那是对另一种人生的解读与诠注,没有人会认为是在故装风雅。
太白楼高高在耸立在那里,瘦成了一首古诗,一首刻写着现代文明的古诗。
坐火车
不知道该不该
把心事保存 用心聆听
火车遭遇铁轨发的美妙的声音
不知道该不该
把眼线收回 用心灵的口袋
回收一路野花含蓄的美
思维蓦然翩飞
仿佛忘记了爱情 来不及回忆过去
停留在风中的往事
向小草打着优雅的手语
既然没有与你同路
也决不会在意远方的玫瑰
在一支烟的尽头
放逐心情 游荡山山水水
放逐灵魂 体味真真切切
把一切都抛开
追随蓝天白云
追随鸟儿的羽翼自由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