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坚硬的东西
老师在课堂上说了一句话,是不经意间说出的。
“……最坚硬的东西……”
像是一落石子,轻然打破湖面的平静。有圆弧状的波,向四周散开去。遇到起伏的梗结,便以之为中心重复着把涟漪承继。
什么才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呢?
是山岳腾然平地而起的基石么?是刀耕火种,拿在一群初化的猿人手中的尖尖石器么?还是那个叫作愚公的赤子,号令子孙挖凿的挡在村前的王屋山与太行山?
那样高大的山脉,那样绵延着向远处,向天空的建筑物,唯有造化的巨手,时光的掌纹,才能建造出那样高耸那样宏伟的东西。世界上恐怕永远也无法凭借微如渺蚁般的人力建造起一座山岳般的建筑。
几百万年的蒙昧蛮野没有造出,五千年的辉煌文明没有造出,今夕的飞天梦却只有望其尘而莫及其势了,未来还会有什么呢?
也许会有更辉煌的文明来挑战这个地球留给世间的谜语,然而那时候恐怕要因为人类的自私所挖掘的坟墓而自身难保了,人类还会有精力去挑战这一奇迹么?
我们所知道的这些支撑起的傲立群芳的山岳高峰,却是由层层叠起的石头堆垒而成的。
必是有无坚不摧的质地才能支颍起这高贵的头颅,否则他们怎会存在了那般亘久的岁月而依然蓬勃着向上,给每一个观览的人以勃勃生气。
然而,本是在心里种下的坚硬如磐不倒的种子,却在一些俗语面前摇晃起了身子。“水滴石穿”——柔柔的水竟也可以在石头中开个小缝;岩峰落松——苍翠欲滴的松摆竟也可以在岩石上茂然澎湃……
相比之下,那奔涌在辽远大地上的江河之水,竟有着移山易貌的伟力。
柔柔的水啊,平缓的水啊,愤怒起来可以像山岳般如磐,可以像火山喷发一样让所及之地悉尽荒芜如死灰般冷寂。而另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万物皆有情,细想一下,反倒是因了这水,一切有生命的没生命的,在水的孕陶下,都变得有灵性了。
水既可育万物,又可以将一切付之一炬。
两千年前的一个凡人看到了水的这一特点,他把它总结为做人的道理——“水善万物而不争,故效水取法,处下而不争”。就此开创了一个学派,一段启迪后世的文明。
而所让人记取的,也便是这水的谦和与柔顺,还有隐藏于其中的一种“道”——坚硬处下,柔弱处上。
想起古时候的一则笑话。春秋时候,楚人卖矛和盾。自夸其矛无坚不摧,所向披靡;自夸其盾坚不可摧,万物皆可挡。然而矛盾相当又会怎样呢?
故事以尴尬收场,可我不禁要问有没有兼容矛的锐利与盾的坚固的东西呢?世上竟然果有对立存在的东西,你会说它是水,我同意。但更近一点,能把两者融为一体的生命体,却是你我这般的活生生的人啊!
人,竟也有这般独特,非草木之无无情,无禽兽之冷血。
而面对无际广阔的荒漠大海,生发出如浮游如粟栗的渺小之感;在面对山岳垄起的山河,长城巍峨如巨龙,人力的极尽竟也可以雄踞着站立了两千年而不倒。而在这些“大小”之外,更有女子的一腔柔情,男子的执韧钢强。
生命的伟大恐怕也在这里显露无疑。而那些历史上一个个被大写的人字,如一座座丰碑传承了千年——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仓颉造字……
不朽的神话,不朽的传奇。
于是生活在平凡的轨迹上的你我,也可以鼓起胸膛,向天地呐喊出最嘹亮的一喊:
我们有权也可以像花儿草儿夕阳一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并且追求幸福与快乐,苍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