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那真是一个苦不堪言的世界。只要我隐隐约约地回忆起那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我就会感觉到那一道道痛楚的伤痕。今天母亲又在那里发些她心里的不平,她心中像有说不完的恨,她总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总是那里愤怒和悲伤。
作为儿子,作为家中的晚辈,我能做些什么呢?除了感到和母亲一样的愤怒和悲伤以外,我又能做些什么呢?爷爷的节俭是出了名的,他起早贪黑地辛劳着,他觉得要把每一分辛劳换做钱才比较踏实。有一次放假回到家里,桌上只是很少的菜,而且是上顿接下顿的菜。过惯了书生生活的我,要花多大勇气才能咽下这些饭菜呀!奶奶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有一次过年回家,她说是给我许了愿,大年初一便让我接受玉皇大帝的“化身”给我的恩赐。唾液飞在我的脸上和身上,我愤怒到了极点,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任一汪清泉流出,那样地纯净,而又那样地无奈。生活从来都是不公平的,我参加工作以后,每个月都有几百元的工资。原以为用其中的一部分尽尽自己的孝道是一件挺高兴的事情。堂弟从远方回来,我们一起买了一些菜,准备庆祝爷爷的生日。可是在饭桌上,我却仅仅听到了对于弟弟的溢美之词,而对我却是只字不提。
如果愤怒和悲伤可以用宽容来化解,而家的不和谐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使我的那颗孤独的心长期处在阴影之中。小的时候,我的身体不太好,经常害病。“怨不停”对亲戚家的孩子是不怀好感的,她自然不允许我和他们玩耍。每当我和他们一起玩,她总会骂我。“你这短命的,本来身体就不好,人家晓得了,给你传出去,叫你媳妇也找不着。”于是我便常常把自己关在家里,没有一个玩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朋友。再大一些的时候,我读了住校,因为学习成绩还不差,所以学校的生活似乎总是充满阳光。可是每次回到家里,“怨不停”总是要用愤怒,打骂等形式来关爱我,她希望我能有所作为,我是她唯一的希望。她总是跟我说“地里勤”和“佛上香”的不是,而我听到这种唠叨就越发悲伤和失望。我常常有太多的话想表达,可是却没有机会。渐渐地,沉默成为了一种习惯,忧郁成了沉默的伴侣,每天都影响着我的态度和行为。在学校里,我不敢发言,老师给我取了个雅号“石头”。与同学交往我也总是怀疑这,怀疑那。我明显地感到自己在集体生活中格格不入。
很多时候,我总是缺乏一种自制力。早上起床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大吼着,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可是一天过完了,我发现自己仍然呆在原地。我的懒惰是我像食了鸦片和白粉一样,扭曲的心灵使我不得不这样做。有个朋友说,我的日记洋溢着低沉忧郁的基调。其实我又何尝不想明朗一点呢?只是我为自己找得借口太多了。现在我握着青涩的笔,写下自己的一点罪过,即使不见青春的光芒,但我依然欣慰。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此时的我坐在书桌前似乎成为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正经历着人生中的第三幕悲剧。但愿欣欣向荣的大自然能够抚平我心灵的创伤,但愿我灵魂深处的梅菲斯特,能指引我向新的目标迈进。伏尔泰不是说过吗,被苍蝇咬了几口的骏马仍然奔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