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凶
我跟阿炳是铁哥们。
阿炳在市区相对热闹的地段,张罗着一个工作室,专门制作各类电视专题片。三年来,凡是步入这个门店的人,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单位做些宣传,还有一些不大不小的企业老板,为自己塑造形象。当然了,时常也有平头百姓出入,就是那些要办红白喜事的人,想摄个像制作个片子留个纪念什么的。也许,有且只有这时,他们才会踏进阿炳的工作室里来。
那天,却有一个显然是平头百姓模样的人,一脚踏进了阿炳的工作室。来人衣着破烂,面如菜色,走路说话畏畏缩缩,一点也大方不起来,一看就是刚从农村来的“土老冒”。这样的人,此前阿炳也经常碰到,但是都在大街上,几乎没有一个进过他的门店。这位一见阿炳,却提出为自己的孩子拍个专题片,并且要求立即投入拍摄,不得迟延。阿炳瞅着这个不速之客,有点犯难,照自己的经验,他绝不是自己的真正顾客。
拍片子可是要收钱的,而且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你承担的起吗?来人一听,先是迟疑了一下,随后两腿一屈,就给阿炳跪下了。同志,就给我拍拍吧,钱我一分不少你的,救救我的孩子!一个30多岁的大男人,就这样给自己跪下来,阿炳还是头一回经历。不过阿炳立刻想到,来人肯定另有所图。来来来,不要这样,干嘛这样遭贱自己呀,起来起来!可是阿炳不答应,人家就不起来。
阿炳是个软心肠,从来不会拒绝别人,也见不得别人这样。告诉你啊,如果再这样没出息,我绝不会答应你!谢谢,谢谢啊,我站起来,你就答应我了?你说话可要算数,啊!是吗,阿炳想,这人头脑还是很灵动的,倒是自己思维短路了,轻易败下阵来。人家已经站立起来,还说啥呀。
来人叫李三成,从未谋过面,却说是阿炳的老乡。李三成的大女儿前年患病不治而亡,如今小儿子再次查出白血病,治疗要花一笔天文数字。他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无济于事,后来有人给他出主意,才找到这儿,想制作个专题片,在当地电视台播放播放,争取社会捐助,给孩子治病。李三成的诉说,感动了阿炳。可是阿炳知道,跟他同样遭遇,同样想法的人多了去了,也有人做过同样的努力,但都收效甚微,还是找不到救命的稻草。可是,面对他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阿炳不敢多说。
拍摄如期进行。现场就是李三成一家三口租住的小屋,小屋里所有的精彩,就是那个病魔缠身却非常可爱的小男孩。想想期盼的数十万元,看看眼前的一无所有,阿炳那颗脆弱的心,再次被打动。孩子的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就从这条小巷里走进走出,成为专题片的外景镜头。无辜的孩子,还在那样纯情地嘻笑着,他笑得越欢,母亲就越难受,偷偷侧身摸着眼泪。阿炳也难受,阿炳把年轻母亲的忧愁不断放大,再放大,特写,再特写。
放下手头的工作,不分昼夜干了两天,片子终于成形了。看一遍,泪水长流,再看一遍,还是泪流满面。不过,阿炳依然没有信心。想指靠一个小小的专题片,去感化城区的电视观众,让他们献出爱心,恐怕比登天还难。而且,这种片子,要在电视台播出,也并非易事。阿炳始终认为,当今社会最缺乏的,就是同情心了。可是李三成两口子,对自己报着很大的希望。他已经答应下来,不能再出手掐灭他们希望的火花。
接下来阿炳面对着妻子的不满,抽空找妇联找团委找民政,动用自己的一些关系,联系播出事宜,最后电视台还是同意了。专题片播出的当晚,阿炳和李三成一家,都守候在电视机旁,看得很激动。李三成看着看着,就再次给阿炳跪下来,说着已经说了成千上万次的“感谢”。为了方便,阿炳把自己的联系方式,打成字幕放在专题片的结尾处。
出乎意料的是,刚刚看完片子,李三成跟妻子还没有擦干泪花,就有人给阿炳打来电话,并说要捐款,不知具体怎么捐。不得已,阿炳临时跟李三成商量,告诉了对方阿炳工作室的地址。随后,还有相同的电话不断打进来。那晚,阿炳接了数十个电话,李三成两口子听了,感激不已。就在他们要分别的时候,竟然有3个年轻时尚的女子来找阿炳,当场捐了300元。得到第一笔捐款,李三成的手都在颤抖。
专题片播出3天以后,阿炳本着帮人帮到底的初衷,继续帮李三成组织了一个现场捐助活动,除了现场播放专题片之外,阿炳还义务印制了宣传单,上面详细写明李三成家的基本情况,孩子患病治疗所需的费用情况。忙完捐款活动的当晚,阿炳很激动地对我说,没想到,没想到,世界上好人还是多,捐款那场面太感人了。
阿炳说,那天,一个看着像是乞丐模样的人,先捐的钱,说是10元,全是一些很旧很破烂的纸币,明显就是讨要来的。还有个买菜的老头子,捐了20元,看那一身泥土的样子,可能刚刚卖完自己种植的蔬菜。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子,在现场看了半天,然后就走了,过了一会儿,拿了两张100元的纸币,投进了捐款箱里。估计,她是当场没有带钱,回去取的。到了晚上,活动都要结束了,还有两个老板模样的人,分别拿来1000元。哎呀,好人真的不少啊。
此后一段时间,由于出差在外,我一直没有见着阿炳。想来,帮着乡亲做了一件好事的阿炳一定会很满足,那个可怜的孩子也有生存的希望了。因为我知道,阿炳是一个性情中人,总是心太软,也是热心肠,而且容易激动,还喜欢把自己的喜好夸大其词,强加于别人。
两周过后,当我再次见着阿炳,问起捐助之事的时候,阿炳却两眼露出憎恶,显出后悔不迭的样子。随后,他娇妻小兰告诉我,好人不得好报啊,李三成一家得到了那么多捐助,不但不感谢阿炳,没有掏一分钱的专题片制作费,还不拿钱去看孩子,说钱太少,反正治不好,说是劳命伤财,就不去治疗了。阿炳去劝说,甚至跟李三成吵起来。人家还认为,阿炳打着他们的旗号赚了钱,说前三天的钱,他们一分没有得到,哪儿去了?你说,这好人好做吗!
这件事,几乎击垮了阿炳。此后,阿炳在自己工作室门口,贴了个标签,拒绝制作所有争取捐助的专题片。后来听到小男孩死去的消息,阿炳3天没有开张营业。过后,阿炳还对我说,也许,是我害了那个小朋友。我说,是他父母见钱眼开,怪不得你。他却总是自责说,唉,实际上我也成了帮凶了。是啊,前后想想,阿炳到底是帮助还是帮凶?我也闹不明白了。(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