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再谈老年人

再谈老年人

2013-10-23 22:24 作者:心泰身宁 阅读量:31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人到老年,“应懂得安慰自己”并且学会了在似乎无尽的黑暗中,为自己点“一盏”希望的灯。人到老年,开始明白,世事并非黑白分明,在黑白之间往往有一系列的中间色。人到老年,开始明白:人生一世,无论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盛衰与荣辱,都如自然流水,从哪里来还将到哪里去。所谓“宁静致远”,是也。

经历了人生漫长的跋涉之后,许多人步入了老年。跨进老年,这是人生一大转折。退休之后,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戛然而止,日子平淡得多了,会顿生失落感;昔日诸多的社交活动,日益减少或终止,生活空间突然狭窄,会产生孤独感;走在路上,还会常常碰到有意无意的冷漠的目光,你会觉得人走茶凉,产生厌恶……老年,这是个令人敬重而又生畏的字眼啊!

有人说,青年人只有未来而没有过去,老年人呢,只有过去没有未来。这话虽有偏颇,却也道出了老年人的心境。的确,人到老年,爱回忆过去。在抚今追昔时,老人的心态是极其复杂的。比方说,年青时,盼望自已早日“老成”起来,而真正到了老的时候,却又害怕“老”,年轻时,认为最需要的是金钱,在到了老年之后,则认为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年轻时,不珍惜时光,总觉得“来日方长”,而到老了之后,才痛惜时日不多;年轻时,有个好胃口,但吃到好东西,而老了之后,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有,却没有了胃口;年轻时,总觉得养儿防老,一切都寄托在儿女身上,老了之后,才感到养老防老,更多的要靠自已,靠老伴;年轻时,充满着幻想和希望,而老了之后,则留下许许多多的忧伤和遗憾……从坎坎坷坷中走过来的老年人,在追忆消逝了的岁月时,对人生有更加深沉的感悟。

老年人最大的财富是经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在生活中受苦,工作中受累,思想上受怕的环境熬过来。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日子里,许多问题都是“政治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多变,老相识变得异常陌生,陌生人则变得无比亲近。那阵儿,他们不仅生活拮据,更重要的是精神负担过重。他们中,许多人下过乡,插过队,进过五七干校。不少人来运动就挨整;很多劳苦功高的老革命,一夜之间竟都要成了革命对象。过于频繁的政治纷争,演绎出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使得好多人的心灵都有过创伤。这是那个动荡年代留下的深深烙印。咀嚼人生,酸甜苦辣都是收获。那千般劳苦,那经验和挫折,全都化着精灵,渗透到骨子里去了,形成了一种支撑人们前进的无形力量。他们忍辱负重,勇于吃苦,能顶住压力,承受挫折。他们看问题冷静透彻,善于抓住本质,他们懂得,国家要富强就要同心合力地生产建设,而不能搞“窝里斗”;他们知道,要接收新事物,追赶新潮流,但也要抵挡住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他们明白,过时陈腐的东西要抛弃,但民族的优秀的传统和美德,万万不能丢掉。成熟,是老年人的特点。

我很欣赏,老年人心态好是自已的关键。到了年龄,该离退休了,就要调整好自已心态,从“干革命”变为“过日子”,一切从零开始,把过去忘掉,敢于自我掉价。不要把别人对自已的态度看得过重,更不必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老同志退下来后,要发挥自已的“余热”,但也要避免过多的出头露面,更要防止被人利用。人老了有许多怪脾气,要学会制怒,要甘于寂寞,要培养新的兴趣。老年人最要紧的一点是:心要静下来。怎样才能静下来呢?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他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根本不像往日那副苍白、消瘦、老态龙钟的样子。问及他返老还童的秘方时,他笑了笑,说:“谈起来就四个字——清心寡欲。”

“清心寡欲”,没想到这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细想想,清心寡欲做起来也真不容易!如今,社会上充满着诱惑,没有钱的追求金钱,有钱的寻求刺激。苛求“无欲”,不大现实;做到“寡欲”就很高尚了。我想,所谓“寡欲”,不要追求不属于自已的东西;要依靠正道的收入满足正常的要求,得到自已应该得到的份额。这是能够做到而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君不见,现在不是有人“遇到困难绕着走,见到好处赶快捞”吗?不是有人“对自已有利的事情什么都敢干,对自已不利的事情什么也不想管”吗?

有言道,“无欲则刚”。我说,“寡欲则清”。一个人精神上有负担,终日担惊受怕,他是很难清静下来的。相反,他行为端正,清清白白,问心无愧,就能吃得香睡得稳,忘却一切烦恼,同时人到老年,“胸怀”应需变得像“大海”一样,装得下四海风云,容得下千古恩怨才对。人到老年,可以“领悟”到人生最实质、最内在、最主体的内容,可以把美丽的花朵和丰收的果实糅进生命的脉络,滋养人生,丰富人生,实现人生。应舒舒服服过日子,则会福寿康宁。

相关文章关键词

《再谈老年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