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国旧”与“淮国旧”
自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开埠后,曾经是英租界里的“大马路”,即现在的南京路;法租界里的“霞飞路”,即现在的淮海路。这两条马路是闻名于全世界的商业街,也是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繁荣的象征,似乎已经到了如果失去这两条马路,上海就不是“上海”的地步了。可见这两条繁荣的马路,在上海的举足轻重。
至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在这两条马路的热闹地段上,各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商店,商店内专营旧货、寄卖、出口转内销的商品。上海人把经营此类商品的商店叫做“寄卖商店”或者“旧货商店”,而“南国旧”和“淮国旧”是同类商店中最为著名的两家。
“南国旧”位于南京西路上,它是南京西路上“国营旧货商店”的简称。“淮国旧”位于淮海中路上,它是淮海中路上“国营旧货商店”的简称。过去,这两家旧货商店,与它们所在的马路同样知名。
我小的时候,家住“南国旧”附近,所以“南国旧”是我常去的地方,这倒不是因为手里有多少钱,常去旧货商店“淘旧货”。而是恰恰没有钱,到旧货商店去看玻璃柜台和橱窗内的旧货,看玻璃柜台和橱窗内摆放着的旧货,也算是种满足,至少开了眼界。
旧货商店是各种稀奇古怪商品的集中地,店里所经营的旧货不仅花色品种多,而且来自世界各地。譬如:旧衣裳旧鞋子、旧碗、旧筷子;古老的旧的金属器皿,譬如:冬天用来捂手捂脚的“脚炉”和“手炉”等;老旧的美国产无线电收音机、留声机;德国产的旧照相机、望远镜;瑞士产的旧钟表,以及瓷器、摆设、工艺品等。只要与生活有关的物品,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因此,到旧货店里“看旧货”,可以说百看不厌,长见识,长知识。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初期,全国各地“抄家”成风,上海更是“开路”的先锋。被抄的人家不在少数,这些人家一般都很富有,抄家抄出的东西,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但总的不外乎是两大类,一是值钱的物质东西,如金银财宝等;二是文化艺术等精神产物,如名贵的字画等。
“抄家”抄出的东西,统称“抄家物资”,抄家物资归公所有。其中的一些大型物件,诸如红木家具、落地摆钟、钢琴乐器之类,进行定价以后再出卖。由于出卖的东西,已经被人使用过,所以只能归属于旧货。于是,“南国旧”和“淮国旧”一度成了,出售此类旧货的固定场所。此类旧货亦称“抄家物质”,在出售所谓的抄家物资中,要数老旧红木家具最多。
红木家具是一种非常高档的生活用具,说其高档,主要是制作此类家具的木材十分稀少。一般来说,用红木制作的家具不仅耐用,而且随着使用年代的增加,其木质的颜色也会越加紫红色,非常漂亮。因此,红木家具尤其是老旧红木家具,不是普通人家使用得起的。然而,抄家抄出的老旧红木家具,其价格便宜得令人吃惊,简直比日常“烧火”用的柴木贵不了多少,相对于当时人的家庭收入状况,绝大多数的人家有能力购买。不过,老旧红木家具,虽然便宜,比竟还是比柴火贵,况且红木不易然烧,亦不适用作柴木。
虽然旧货店里出售的老旧红木家具,便宜的再也不能便宜了,可是前来购买的人还是少之又少,而前来观看的人却不少,包括我在内。这倒不是前来观看的人不想买,而是因为住房实在太小,人均几平米的家庭不在少数,有的人家,一家老小蜗居在一个小小的阁楼上。住人都有点困难,实在是无法摆放高大的老旧红木家具了。
旧货商店里经营“抄家物资”,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这段插曲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被“抄家”的人家,不过就是那么几家,数量有限,用不了多长时间,“抄家”行动也就结束了。“抄家”抄出来的老旧红木家具,数量总归也是有限的,尽管前来购买的人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还是全部卖完。
红木家具历来是贵重的高挡家具,以前的贫民百姓根本使用不起这种家具,好多人连看也没有看见过。然而“抄家”的结果,却使很多人大开眼界,简直妙不可言。
老旧红木的家具终于卖完了,旧货商店恢复了往日的景象。
人们的生活用品,必定与其生活状况相适应,当一家人的居住还存在问题的时候,诸如家具之类的生活用品,能简则简之,能省则省之。
旧货商店里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照相机和钟表柜台。玻璃制作的柜台内,摆放着等待出售的旧照相机和旧手表,世界上各种品牌几乎应有尽有。顾客不论年龄大小,都可弯腰细看、欣赏玻璃柜台内的商品。当然,专营“出口转内销”商品的柜台前,常常也是人丁兴旺。出口商品的式样比较别致,质量也好,若不是“转内销”,不要说买,就是连看也看不到。
我曾经用积攒下来的钱,在“南国旧”购买了一架外国产的旧相机,这架相机使用135毫米胶卷,它的“镜头”可以脱卸。利用相机“镜头”可以脱卸的这一特点,自制了一台用于冲晒照片的放大机,放大机上用的“镜头”,就是来自这架旧照相机。
价格便宜的旧照相机、自制的放大机,伴随着我的青少年时期生活。
我也曾经用积攒下来的钱,在“淮国旧”购买过一只“出口转内销”的景泰蓝圆形小盒,这只景泰蓝小盒,制作的十分精致,材料厚实,拿在手里感觉有点沉,我把它用作存放“印泥”的盒子,放在书桌的一边,赏心悦目。可惜在我成家以后的几次搬家过程中遗失了,直到今日还是记忆犹新。
旧货商店经营的是旧货,所谓的旧货,一般理解为此“货”之前已被使用过,既然已是被使用过的“货”色,价格自然要打折扣了。因此,旧货商店为生活拮据的人家,打开了一条可以丰富生活的通道。
曾经是“南国旧”的那幢建筑,如今还在南京西路上,不过再也不做旧货生意了。曾经是“淮国旧”的那幢建筑,随着城市的建设早已拆除。从此以后,上海两条著名的商业街上,再也没有经营旧货的商店。
商店或卖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由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其自身的经济条件、价值取向等不尽相同,旧货商店的存在绝非偶然。旧货商店乃至旧货市场的存在,使得旧货能够在市场上流通,也正因为有了旧货的流通,使得“货”的使用价值达到极大,使得地球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二0一0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