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文凭“通货膨胀”

文凭“通货膨胀”

2013-10-26 16:43 作者:自己找对象 阅读量:29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短期内货币迅速贬值,一定数额的钱不能再买那么多东西的时候,这就是通货膨胀了。通货膨胀是经济危机的前兆,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很可能会演变成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那么,文凭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呢?目前,中国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就业却越来越困难,薪酬却在不断降低。请问:这不是通货膨胀又是什么?

中国自恢复高考以后,文凭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直到九十年代初期,一个中专生还能轻易而举地找到工作。最近几年,中国对文凭的需求却不断水涨船高。如今,专科毕业即意味着失业,本科生也已经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清华大学的一个本科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进了一家超市,当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熟练的屠夫了,挥舞着手中的大刀,把整头猪分成一块一块的。

有教育专家称,高学历人员进服务行业,这是社会的进步,并且号召大学生们要勇于转变观念,找那些报酬低,条件差的工作。大学生就业难真的是社会的进步吗?我看未必。如果大学几年耗资巨大,将来出来还要和那些小学,中学毕业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那这几年大学是不是白读了?人们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当越来越多家庭因为上学而愈加贫困的时候,他们还会有积极性把孩子送入大学校门吗?

为什么会出现文凭越来越不值钱就业越来越难的情况呢?首先是大学生人数的迅猛增长。八十年代,大学教育是免费的,学生学习不但不用交学费,国家还给他们补贴,各个高校招生多少人都是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高校每多收一个学生还会赔钱,这种生意他们自然是不愿意做的。进入九十年代后,学生再上大学就得交钱了,而且费用还在逐年攀升,这时高校招生开始变得有利可图,在利益的驱动下,高校招生的积极性开始空前高涨。就拿我所在的学校来说吧,我上学的时候,一年学费八百元,学生两千多人,而现在一个学生每年的学费都在五千以上,而且住宿费也是过去的好几倍,在校生人数也急剧增加到了将近两万。每年开学伊始,校长都在校门口笑脸相迎,我知道他高兴的不是天下英才尽入觳中,他高兴的是一捆捆百元大钞就要尽入囊中了。所以说,只要坚持教育产业化的政策,大学生人数还会不断增加。过去是好几个单位等着要一个人,这时候你可以和他谈条件,而今,通常是几十个人竞争一个岗位,你不干,后面人多着呢,就没有什么条件可谈了,只能委曲求全,当然你的权益肯定得不到保障。我们的头儿经常给我们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就两条腿的人好找,不干,滚蛋。”

其次,文凭通货膨胀的原因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中国经济与过去相比,的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中潜在的矛盾也不可小视。中国目前劳动力数量巨大,但是我们的人口红利并未带给老百姓应有的好处,许多人未富先老。中国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靠低工资,高税收来实现的,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很大一部分都被政府和资本家拿去了。政府收入越来越多,老百姓生活却日渐困难,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居世界首位,但却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大量的钱闲置不用,一到年末,各个部委突击花钱,而老百姓掌握的资金却捉襟见肘,很难用于生产。另外,由于中国特有的国情,也使个体经营者举步维艰,他们除了缴纳高赋税以外,还要应付各路诸侯的白吃白拿。据统计,中国个体商户在以每年80万户的速度递减,这不得不让人担忧。众所周知,第三产业才是安置人员就业的主要场所,而政府在这方面重视很不够。

第三,大学生就业困难还有用人单位观念上的问题。一方面,用人单位不是唯才是举,而是唯文凭是举。有的国有大公司,扫厕所的都是本科学历。好多单位要求大学生得是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只不过是在装点门面而已。对于大学生来说,几年寒窗苦读,花费不菲,如果找不到好单位,将来生活都成问题,因此削尖了脑袋也要往好单位进,因此上了专科还要考本科,本科生要进修硕士博士,学习成了马拉松赛跑。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大学生们,因为很多单位现在都是开工不足,而国有企事业单位相对好点,而且受人尊敬,谁都想进。于是乎,大学校园里考研,考博之风日炽,为在自修室争个座位而拳脚相加的也不在少数。

目前,中国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如果不好好解决,必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当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科技精英,管理人才毕业后还在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那社会还会进步吗?文凭“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老百姓是最讲求实惠,当培养大学生就像赌博一次次血本无归的时候,这时恐怕喊再多的爱国口号也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文凭“通货膨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