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请不要随意拿老师开涮

请不要随意拿老师开涮

2013-10-23 22:00 作者:自己找对象 阅读量:32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的作者陈大伟在讲什么是有效教学的时候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

深夜,王老师批改完最后一份试卷,疲惫地打开收音机,想听听音乐放松一下。收音机里传来节目主持人的声音:“**中学高三年级的**班全体同学把这首歌献给他们敬爱的王**老师,感谢三年来他给我们出了无数道数学题(尤其是高三这一年),使他们得到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听到这儿,王老师眼睛湿润了,心力交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安慰的笑容。只听主持人又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这首李慧敏的《你不会有好结果》……”只见王老师两眼翻白,口吐白沫,栽倒在地……

象这样的故事,如果出现在论坛或小报上,我们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但作者却言之凿凿地说是朋友的女儿讲述的,确实很令人费解。从故事本身来看,真实性就很可疑,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漏洞百出。王老师刚批改完试卷,刚一打开收音机,就凑巧听到了同学们为他点的歌,这种“幸运”不亚于买彩票中五百万呀。主持人也可被称为悬念大师,欲扬先抑的语言技巧运用得真可谓炉火纯青,吊足了胃口。王老师也太小家子气了吧,平时那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没有把你气懵,如今只因一首歌就把你弄得“两眼翻白,口吐白沫,栽倒在地”,岂不怪哉。即便退一万步讲,这个充满巧合和恶搞的故事是真实的,作者在这里引用合适吗?在故事的结尾,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个故事让人深思。”依我看,陈老师(姑且还叫你一声老师吧,现在的名人都喜欢被这样称呼),应该反思的是你,你应该补补如何尊重别人这一课了。

古往今来,尊师重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古人所跪拜者,“天地君亲师”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老师地位之高。上至天子,下到庶民,见了老师无不毕恭毕敬,辄有疑问,也需低声细语地去请教。不听话的孩子,轻则要挨戒尺,重则要受棍棒之苦,哪敢有半句怨言。何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古代要想出人头地,不考取功名是万万不行的,而要想博得功名,又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点拨,故尊师重教之风日盛。

直到解放前,教师地位还是很高的。以陈独秀、胡适为例,当时在北大一个月的薪水就是300多块大洋,而一个警察当时的工资只有不到5块大洋。即便是在一般中学,老师的薪水也有100多块大洋,故而许多文化界的精英纷纷投身到了教育行业。而到了“文革”时期,老师不仅待遇地下,而且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障。老师成了“臭老九”,可以随意被批斗,甚至游街示众,地位一落千丈。改革开放后,虽经拨乱反正,但“文革”遗风犹存,教师收入不高,社会地位较低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达官贵人们从心底里还是看不起老师的。特别是在中小学任教者,大多出自农人或城市贫民家庭,整日辛苦劳累也无非就是混个温饱而已。如今的教育政策又束缚住了他们的手脚,在教学管理上动辄得咎,想管而不敢管,致使学生素质一天不如一天。其实现在,学生反过来“欺负”老师的现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各级主管部门却听之任之,反过来又把学生素质不高的责任又全推给了老师。

如今有许多所谓的“专家”、“教授”一天课堂也未进过,也敢对学校教育指指点点,指桑骂槐,何也?学校地位低,教师地位低也。“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软柿子好捏,不拿老师开涮找谁?故一个个闭门造车杜撰出的理论纷纷出炉,一个个道听途说编造出来的故事不断出现,外加他们巧舌如簧,极力蛊惑,使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对学校教育义愤填膺,充满怨恨。其实,很多专家的目的也就是搞个噱头,赚几两银子花花而已,有几个是为了中国的前途考虑,为了孩子的发展考虑?

为师者,能力固有高下之分,教法也千差万别,但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应该是他们的敬业精神。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是根本,如果一个充满爱心,兢兢业业的老师只是因为教法不合学生之意就“不会有好结果”,实在让人寒心,那真是整个国家的悲哀,整个民族的悲哀。想想我们上学那会,整个中国教育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许多教初中的老师甚至连个初中文凭都没有。至今,他们讲得什么内容或许我们都已经不记得了,但他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仍然在感动着我们。对于这样的老师,我们依然充满着感激之情。再说,如今高考模式依然没变,想考上北大、清华分数仍然必不可少,要想取得高分,书山题海的磨练自然必不可少,这难道仅仅是老师的错。

专家们,请管好自己的那张嘴吧,不要再随意拿老师们开涮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请不要随意拿老师开涮》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