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残酷的现实

残酷的现实

2013-10-22 15:48 作者:尕黑 阅读量:22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十三户,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地方,但要说起汽改厂和新疆交通技工学校,不仅米泉人连乌鲁木齐人也知道。新疆技工学校就坐落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现在学校已升级为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二十多年前,我就在这个学校上学。当时这个有30多年历史的学校,隶属于新疆交通厅,学校是二块牌子一套班子。技工学校和交通学校,二个学校同在一幢教育楼上课。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工人。交通学校属于中专,培养出来的是交通系统的干部。其招生规模看,技工学校招生数远远超过交通学校的人数。技校有驾驶、修理、筑路机械、养护等专业,而交通学校的专业有会计,交通管理方面的专业。说起这个学校的历史,技工学校的历史远远超过交通学校。交通学校成立于1980年,而技工学校早在50年代就有了。而最终结果却后来居上,现在交通学校升级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历史就是这样的残酷。

八十年代当时的条件无疑是艰苦的。教育楼就是一幢四层的楼房,而学生宿舍是二层楼的房子。教工宿舍也是二层楼房。食堂和礼堂是相兼的,有汉族食堂和民族食堂,还有很小的教师食堂。我们难得改善伙食时,就到民族食堂和教师食堂。吃抓饭和辣子炒鸡块,或蒜苔炒羊肉,但这也是难得的。平时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炒洋芋丝0.15元一份,还有大白菜,冬天新疆没有什么蔬菜,这二种菜是家常菜。

我是八二届的学生。新生报到后我们没有什么课可学,只是为学校的建设贡献力量。环校公路是历届学生修建的,而公路边上的水渠,却是我们这一届学生用镐头和铁纤挖出来的。然后是一车一车地从别处拉来黄土填埋,上面栽上白杨树以美化学校的环境。尽管后来成活率不高,因为缺水,缺管理,也许后来没有几棵成活。半个月的义务劳动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

我们的学制是二年制。第一学年是纯理论的学科。专业开设的课程有文化课和专业课。文化节化课有语文、数学、物理、党史等。专业课有汽车驾驶、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交通规则、汽车保养、汽车材料、机械制图等。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理论知识。第二学年是驾驶实践。主要是上车训练。我们是11个人一台车,是解放牌115马力的车。这在当时解放牌系列中是最好的车,而且我们还是台新车。大家对这台车很爱惜,轮到值勤总是将它洗得干干净净的,擦得亮亮的。到了一段时间我们要对它保养一次,打打黄油,更换润滑油,比爱惜自己的眼睛还要好。

技工学校什么都不出名,打架是出了名的。学校里总有那么一批人,素质低,文化低,自以为自己是学生,不但在校内打,而且还与一路相隔的汽改厂的侍业青年,子弟学校的学生打。而我们学校的教导室罗主任比较有威信的,屡次让学生集中起来训话,甚至当场宣布开除学生。尽管这样,学长们欺侮学弟的事常有发生。在八二年左右,是全国最乱的年代,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八三年的严打行动。

我们这一届学生年龄相差很大,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有初中毕业直接上的,有高中毕业上的,有的是在社会上待业的。年龄三十多岁的也有。那些在社会上待业的,有社会经验的人往往比较稳定,学校打架他们很少参与。而高中毕业的那些人也不会参与。而打架参与最多的是初中毕业十七八岁那些人。年轻冲动,只要有人呦喝,往往冲在前面。而我们班打架冲在前面的就这么三个人,几乎都是上一届留级生。自以为是学校的老大,抽烟,喝酒都会。

我们的班长好像叫李刚,是一个很成熟的人。也许在社会上待得时间久了,处理事情很利索。我们的班委很团结,集体荣誉感也很。体育活动,文艺活动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当时我是团支部宣传委员,负责班级的宣传工作。班级后面的黑板报都是我落实并亲自设计的。而且多次在年级中得到好评。我们的团支部书记叫张利勇,据他自己称是上海人。我们二个是比较好的。我们支部体育委员叫陈福胜,也是由社会待业青年进来的,人也很稳重。还有一个生活委员叫屈国富,他是我们一个家属园的也是待业青年。后来也一起分在一个单位。还有一群玩的比较好的同学,都是北疆人,而且都是布津人。有翟向阳、刘建新、刘新城,我和刘新城最要好。二人将饭菜票合在一块吃,自从毕业后,这些同学再也没有见过面,当时没有通信录,就这样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

时间飞快,离开新疆也二十多年了。偶然回去一次也是匆忙去,匆忙来。这次因为父亲患病给我再次去了新疆机会。二十多年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城市的不断膨胀,?杀了我们曾经的记忆。原以为我的学校已经不复存在,因为连我自己原来的单位也倒闭了。而让人欣喜的是,我的弟弟在米东区工作,而我的学校也在米东区。他说还在,现改为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米泉原来是一个很小的小县城,十三户一个不知名的地名。而今非昔比,米泉由县改市又由市改区,整个区与乌鲁木齐市区相连。而我们的学校也在城区中心,现代化的教育大楼,豪华装阃的校门,让人高兴而失落。这学校似乎与我无关了,连学校校名与我无关。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我在校门口留了影,算是一种纪念吧。进入校园没有一点原来的影子,老房子都没有了,原来的戈壁校园都建成了校舍、教育楼、体育场,值得我怀旧的。我怀疑校园里那段围墙或许还是我们那年环校公路边上的围墙。或者校园内的某棵白杨还是我们当年栽下的。什么都没有了,这个学校真的与我无关。学校里早已没有我们的档案,只有我的记忆还与之相连,别了,我的母校。

相关文章关键词

《残酷的现实》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