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人比黄花瘦

人比黄花瘦

2013-10-02 18:39 作者:栩栩 阅读量:27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遥远,更遥远。

是风,是雨,是心。花坛里的几株墨红,还在盛放。在风里,在凛冽寒仄的秋风里,傲然却又凄楚地挺立着。

一旁,深深的橘红色的梧桐叶,簌簌飘落。

空中飘着牛毛般的雨。不似春雨的贵,却有秋雨的肃杀。

似乎这种秋雨后的静谧传出了另一种番味的感觉,比如凄冷的诗意。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在寻觅,在秋雨肃杀的寒仄里寻觅。

冷,似乎在她的锦绣闺房里,已经脱离了皮肤上的刺痛,或许,更深层次上在于那颗脉动的心——僵了!或许,这并非是因为心碎。因为我们知道她恩爱的丈夫,赵明诚,出差了。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不禁可以想象,此时的李清照该是怎样的模样?人比黄花瘦。黄花又是多么的弱小呢?在秋风里,摇摆,摇摆。

喝酒的隐士渊明兄最有发言权。他一抚须髯,白髯在云曦里矍然铄然。菊就在那座山的腰麓上,要比,不如亲自去看。我们并不知晓陶潜究竟花了多少笔墨来写菊,但是秋风里开放的菊却然是瘦小的,比不得温室大棚里的硕大与艳野。

于是,林黛玉借得清照的一缕菊瘦的灵气,成了咏菊的高峰。黛玉是美丽的。颦儿素来小蛮腰,行动娇弱柳带飘。而她亦成为花中的仙子,瘦小却又独然孑立于芳丛。然而她的诗却也道出了自己的归途——落红无辜。

与李清照相比,黛玉似乎比她更加弱小更加无辜。爱情是悲剧,她和她的宝玉阴阳相隔,木石姻缘的执恋,最终还是逃不过封建的魔咒。而在这点上,李清照似乎比她拥有的更多。婚后相敬如宾,夫妇判合。她的诗,其中的一些闺怨也只是一种离别的思念。相濡以沫,相?以湿,这种心灵上的坚持,给了这位女词人闺怨词风的一大给润,为日后她的风格转变与人格独立提供了土壤。

这倒让我联想到苏东坡。乌台诗案是他人生的低谷,也是他的转折。我不想为之再述些什么,先贤们诉说的已经够多。只是我想从他的身上,比如他的起伏的身世(多少和李清照有些相似的身世)引伸出一个命题——文人大多都要经历苦难才能达到人格独立。而此时的诗文也成了他们的骨梁。黄州赤壁期间,东坡前后赤壁赋点破人生,而其中的凄凉味多少参杂些旷达与超脱。

李清照是盛开在霜雪里的一株腊梅,她无法选择于她的出生,选择于这种寒烈冷峻逼人的社会,但是她可以选择改变她的命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她就是那抹播散在冬日里的暗香,惟我却又不自欺地开着。古代能有多少个像她那样才思敏捷的才女呢?世俗在“封建”这个旗帜下足足扼杀了多少女子啊!在无才便是德的强压下,就连黛玉在面对慈祥的外祖母时,都不得不以含乎其辞的借口而搪塞过去,更何况李清照呢?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也只有她这样的女子能发出这样的感慨。梅亦独领风骚。人间花开芳尽无,便是雪落梅花时。爱把女子比作繁花的中国人,是否因为李清照的出现,而肃仰三分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刻的你我,在品读这一位女诗人的诗词时,会不会尤其独敬她的美丽呢?

而,花亦纷芳,在风里,墨一样红着。

相关文章关键词

《人比黄花瘦》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