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感
今天是清明节,是全民祭祖、扫墓、悼念先烈的日子,怀念先祖和英烈,不是伤感,而是缅怀先人遗志,为建设美满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据报道,北京有一老年公寓,在小区建立“老年养生护理中心”,护理中心将为病危老人提供临终关怀善后服务,这一举措给小区内的老年居民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老人说:“在这里接受临终关怀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不需要接受这这种关怀。”有的说:“人到晚年,就害怕听到别人的死讯,开发商为了挣钱可以,但不要摧残我们老年业主的心理健康。”
这些老年人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老年人,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团泊洼,地处偏僻,学院在小区西北角盖了一座灵堂,就深受老年朋友欢迎。对于死,我们老年朋友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人有生就有死,死是自然规律,老年人不要怕,更不必恐慌,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死亡。
史铁生有一篇文章《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他以十分平静的心情面对死亡。文中写道: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待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去吧。”我想,不管是什么时候,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
他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诗),他认为这是他“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他坦言:一个人的死,从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人是一点点死去的,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我已经活得不那么在意死了。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我这个残损不堪地躯壳,一步步告别着这个世界。
张海迪说: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生生灭灭是大自然规律,人到最后的时候只是一种感觉,缓缓地就像流水一样带走了,然后闭上眼睛,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仅此而已,所以无须恐惧,不要害怕。
人要活得有尊严,活出诗意的完美;死也要死得有尊严,平安地离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