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很近
今天不是月半,但透过蝉翼般薄云的月钩却是那么亮。也许是昨夜的雨细细的把这片天清洗,今日的风又轻轻的把它擦净。今天的月不再那么孤寂,它的身边伴着点点繁星。“妈妈,你看,星星和月亮怎么这么近啊。”耳边回响起了幼年时熟悉的语气,放佛就像一张存放了二十多年的唱片,突然回放起当年的记忆。借着皎洁的月亮,眼前孩子的模样就像一张的照片,我依稀找到了当年的笑脸。
“乖乖,其实他们一直都很近,只是被云雾挡住,看不到而已。”年轻妈妈轻轻的弹去儿子的头上的落叶。“哦?”他嘴里咬着自己肉嘟嘟的指头。“叔叔,你说呢?他们一直很近吗?”他问起了身边的我。“这个我也不清楚。”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我一时语塞。我已多年未曾听到如此“可爱”的问题。他还想从他人处寻求更多的答案,可他妈妈抢先一步把他拉住,“不要随便和陌生人搭话。”他嘟着小嘴,似乎不懂这句话蕴育的“哲理”,为什么不要和陌生人搭话?来不及多想,他被拽着,心有不甘的离开。
孩子肉嘟嘟的样子很是可爱,听他们说我当年也是这个样子。而她妈妈的警惕也颇似我母亲的语气。“不要随便和陌生人搭话。”我当年也不知道父母反复叮嘱的含义。只是不断的听说,坏人要拐骗孩子去卖,大灰狼也要叼走小孩。听过了太多亦真亦幻的故事,我只剩下畏惧的眼神,好似每个坏人都要把我拐跑。后来呢,小学老师教会了我要有防范坏人的意识,中学老师教会我要和坏人斗智斗勇,大学老师教会我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利益,社会教会了我不要轻信任何人。他们告诉我小心翼翼的提防“坏人”。我问他们谁是坏人,他们却搪塞不语,只是叮嘱保护好自己。他们管这叫“处世之道”,叫“明哲保身”,叫“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们一直在上演着“人性本恶”的戏。虽然,他们口口声声的念着“人之初,性本善”的台词。然后呢,当我面对一些更小,更美经历世面的孩童。我便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给他们大谈人心险恶。
我想起了刚入大学之际,学校发的宣传手册,仔细的告诫我们不要随便让陌生人帮忙拎行李。因为,曾有不法分子使过盗骗的伎俩。于是,我累的满头大汗,却回绝了学长的热情。次年,我去迎新,这幕场景依旧延续。其实我认为这也算正常。如果你见过了大街上骗子骗人的把戏,对于陌生人的好心,难道你不警惕?听过了摔倒讹人的故事,难道你还敢这么坦诚的奉献爱心?经历过小偷的“妙手”,难道你不会提防着周围的人?仔细一嚼,还真的是这个理儿。
自从看过小悦悦的视频后,我总爱胡思乱想。我担心一天,身体衰弱的我摔倒在地。身边的路人会绕开我这个挡路的“废物”,任我无能的趴在地上呻吟,任汽车从我身上碾去。而后,大家在网络上会对“麻木的国人”口诛笔伐,然后以一个“正义”旁观者的口吻,大叹当今国人“道德败坏”“良心尽丧”。他们会对这一切“刻骨铭心”,但坚信这一切都与自己没有半点关系。即便,他们正在教育他们的孩子,不要“没事找事”。我一直坚信,这种倒霉的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其实和我一样,很多人都相信他们不会遇到这种事情。
我想起看过的一则新闻,一位老人在大街摔倒,来往者都只顾着警惕,却不敢上前救助。忽然,老人大呼,“是我自己摔倒的,与他人无关。”顷刻,路人如吃了定心丸,抛弃了围观者的外衣,敞开了掩藏起来的善心,纷纷帮扶起老人。瞬间,我就佩服起了老人处事的英明。后来,我听过更加英明的事情。立法者慧眼独具的修改了法律规定。立法规定,凡是敲诈救援者之人,将追究其刑事责任。不过,我真没听过,用法律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道德问题。
不过,我更想问问,记者撰写稿件时,心里有没有为道德的尴尬哀叹?立法通过时,代表表决的手,有没有为信任丧失至此而颤抖?我觉得有点奇怪,举手之劳的帮扶,真的需要提供信用作以担保?助人为乐的习俗,真的需要法律威严前来捍卫?我们为保留那颗善心,真需要熟知兵法谋略,活用处事心计,防人之心胜于防川?我们真需要用积淀了五千年的智慧和他人斗智斗勇,真需要“文韬武略”为这丝善意“保驾护行”?
他们说都市的大街繁华拥挤。不过,我倒认为繁华的大街其实一点不拥挤。因为,我们都高度自觉的和身边的人保持着距离。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很近,但是,心灵意义上的距离却相隔甚远。我们不是没有良心,我们只是心灵的隔阂里少了一份信任。
一些人总相信一切离自己很远,大可以像旁观者一样,对他人的过错横加指责。其实,它很近。你的不经意的言行,对它都是一种促进。另一些人总相信他们与自己太远,自己没必要帮助他们。其实,我们很近。既然我们都存在社会,存在于相同的家庭里,那帮住亲人就是帮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