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多味的水果-----《水月北湖》

多味的水果-----《水月北湖》

2013-10-23 10:51 作者:荒漠逸行者 阅读量:37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们是在山区,除了外祖母家种着几棵杏树,可以吃上绿油油酸溜溜的青杏和黄澄澄甜蜜蜜的黄杏解馋外,再没有其它的水果一饱口福。本来我们家也有杏树,但那是在靠河的油坊院子,后来搬到山上后,杏树早被砍了。我外祖母家在我们河对岸不远的村子,家家都栽种杏树,我们叫做“杏花村”,每年春天杏花开放的时候,远远望去整个村子都笼罩在粉红色的云雾之中,煞是美观。当然记忆最深刻的还是从挂上毛杏开始一直到杏子成熟,我们隔三见五就要去吃杏子,有时好几天不去,外祖母或者舅舅就会捎信叫我们去。每次我们几个都要比赛着吃,只吃得牙齿酸倒咬不动食物为止。

我一直奇怪的是距离我们那里不到二十公里的地方,却盛产楸子、苹果、梨子、西瓜、香瓜等。物以稀为贵,这些东西的诱惑远远大于早就吃得吐酸水的杏子,只是这些水果难得一吃,偶尔有小贩吆着毛驴车或者骑着自行车来卖,虽说一斤几毛钱或者用粮食交换,但钱几乎和水果一样稀罕,

粮食几乎也没有多余的,所以尝尝鲜可以,像吃杏子那样抡圆肚皮是妄想。不过即使尝鲜,那种甜蜜爽口的滋味,也能在相当长的日子里滋润着单调的生活,让我们口有余香中甜蜜许久。

甜蜜之中融入了辛酸,那种滋味才能恒久地弥漫在记忆中。因为水果美味的诱惑,这样辛酸的故事也时有发生。弟弟还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中午,上学路上他和几个伙伴看见路边人吃过的西瓜皮,也许吃瓜的人钱多,啃了几口就扔掉,红红的瓜瓤厚厚的一层,要知道我们吃瓜几乎要将瓜皮啃通呀,小家伙们看到后,早就流口水了,最终合计之后,一拥而上,毫不客气地啃了起来。下午放学,这事早就被没有啃西瓜皮的伙伴传到了大人们的耳朵里。也许没有啃到的抱着吃不到葡萄葡萄酸的心理告了状吧。反正大人们听了,并没有责怪,只是笑了笑。现在想起,这笑中不知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和辛酸呀。

小弟把父母给的买学习用品的一块多钱在校门前都买了水果吃了,父母知道了,恰好那天晚饭后朱伯来串门,朱伯是父亲的表兄,和父亲情同手足,听了这件事情,便语重心长地给我们兄弟俩将节俭的道理,因为那时一块多钱可不是小数目,虽然没有过多的责备,但气氛还是异样的沉重,当然他们主要针对的是小弟,我只是旁听席上的受教育者,但谁都不知道,我那天犯下的过错不亚于小弟。因为小弟只是小学生,而我已经上了初中,在大人们的心目中,初中生是不会犯那样低级的错误的。其实“旁听席”上的人犯罪感更加强烈,只是大人们没有通过我表情的微妙变化捕捉到内心的波澜。在小贩充满诱惑的叫卖声中,我同样没有经得起诱惑,也花了一元多钱买了水果,就像做贼一样,这些丰盛的大餐是不敢和他人分享的。要是在平日,花一两毛钱买了小吃,不管是弟弟买了,还是我买了,都要拿出来分享的,但那天下午因为数额巨大,谁都背着大家独吞了,当然能买水果的人毕竟是比较引人注目的,弟弟买水果早就被其他堂兄弟们看见了,回家便告诉了大人们。而我是在体育课上买的,自然无人知晓,成了“漏网之鱼”。当然在“旁听席”上,这条“漏网之鱼”并没有感到幸运,而是因为贫困和内疚产生的沉重的负罪感。如果我也暴露了,或许会更加轻松些,但我没有“自首”,不是因为缺乏勇气,而是感觉“自首”以后,给父母的打击和压力就成了双倍的。朱伯重点分析了我家的状况,和父母为了供我们读书的艰辛,玩了当然安慰弟弟:也不是多大的错,买好吃的也是人之常情,谁不希望吃好穿好,但吃饭穿衣量家当,要等自己赚钱了,再享受。教育玩了,我俩早已泪流满面,虽然没有信誓旦旦地表白,但心中早已刻下深深的烙印。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再也不会那样胡乱花钱了,水果的味道不只是香甜,更多的是融入了人生的各种滋味。而当今天终于可以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的时候,父母却再也享受不到了,只能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在他们遗像前摆上一盘各种水果,寄托着无尽的感恩和怀念。。。。。。

相关文章关键词

《多味的水果-----《水月北湖》》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