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浅谈中西方文化

浅谈中西方文化

2013-10-23 22:00 作者:冰茶 阅读量:54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导读:中国人更注重精神,而西方人更注重物质。其原因也很显然: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丰厚,也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

翻开时下流行的报刊或杂志,你会常常看到诸如此类的一些题目:《儿子的英国之旅》《我在美国上大学》。这些文章大都在开篇叙述自己在国外遇到的一两件印象深刻的事,然后大谈外国文化给自己带来的冲击,最后多是启发人们要摒弃陈腐的观念,学习来自西方的所谓“先进文化”。真的应该这样吗?我是不能认同。

下面列举几个熟悉的例子谈谈我的看法。

一.分苹果

一大一小的两个苹果,兄弟两人分。在中国,上演的是现代版的“孔融让梨”,哥哥心甘情愿地拿起那个小一点的苹果,把大的留给弟弟。在美国,兄弟两人毫不想让,最终通过公平竞争,赢的人理所当然地拿到了那个大苹果。

诚然,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更能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让他们明白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但仅此这样,我们就要放弃谦虚忍让的传统美德吗?在我看来,中西方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取,千万不能像童话故事里的小猴子那样,捡了桃子,却丢了西瓜。

二.买房子

这是一个关于中西消费观念差别的经典例子。中国老太太花了40年去攒买房子的钱,而外国老太太却是用了40年还房屋贷款。咋一看上去,会感觉那个外国老太太要比中国老太太聪明许多,因为她毕竟早已经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中国老太太却长久地居住在那个狭小的房内。但是从另一面讲,这位中国老太太精神上应该比那个外国老太太快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老太太享受的是财富积累的过程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外国老太太虽然身居新房,还贷的压力却无时不在围绕她,她整整当了40年的房奴,你说她在精神上能快乐吗?

三.公交车上

在中国,一青年正坐在公交车座位上,上来了一位年长者,这位青年忙起身让座,得到了年长者的赞许和感谢。在美国,同样是这个青年在公交车上给一位上来的年长者让座位,不料想这位年长者却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瞪着这位青年,并拍拍自己的胸脯说:你嫌我老了吗,我身体很棒!

我想这个例子中的青年此后一定不敢随便帮助别人了。久而久之,这带来的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西方文化有它可取的一面,但是如果我们因此而丢掉我们原本“助人为乐”的观念,那我们就不是丢了西瓜去捡桃子,而是丢了金子去捡石头了!

其实,从以上三个例子已经可以清晰得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了。中国人更注重精神,而西方人更注重物质。其原因也很显然: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丰厚,也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而西方国家的文明大都只有数百年的历史,他们的文化大都是与时俱进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自然比较浅薄。所以说,守着一大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不用,却一味过分地强求西方国家的“新观念”,真是一种很傻的作法!(1156)

男人树

相关文章关键词

《浅谈中西方文化》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