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故乡杂记之清明纪事

故乡杂记之清明纪事

2013-10-23 23:44 作者:茅影 阅读量:27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清明,缅怀祖先的日子,我有多少年没参与了?仔细想想,记不起来了,仿佛还是很小的时候,很喜欢清明,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大人们的身后,这山那山地跑,好奇心与好玩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祭祀是次要的,满山满山等着自己去发现的惊喜才是孩童的我追尾大人们的理由。

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在清明,许多连春节也不回家的游子都会集中回到家乡,小时候觉得清明这一天比过年还热闹,很多脸孔,都是这一天认识的,尤其是从小便没见过面的一些本家叔叔伯伯公公之类的。我们这一代,论辈份是最小的,每次看到那些年龄明明比我小,甚至很多襁褓中的婴儿,也是爷爷叔叔辈,心里总不平衡,但当堂哥自诩某家大少爷时,自己心里又有些安慰,据此论推开,我也是某某大小姐,虚荣心是大大的满足。

我们那一带,先人的坟墓大都葬在不同的山上,每年清明,许多人家都要跑好几处山头,常常是一天下来,累得不行,而祖先的坟地都还没走遍。人兴丁旺的宗族,一般会分几批人,商量好同时到不同的山上拜祭不同的祖先。要是源头追溯更长的,需祭祀的祖先就更多了,我的印象中,我们那里,大都才七八代,但很多姓氏,祭祀最老的祖先都要去其它的地方。由此,我常常想,大约是我们这地方迁移来的姓氏很多吧,一代一代开疆拓土,才有今天这样的繁盛,家乡的土地,正如一位伟大的母亲,是那样的肥沃,那样的宽容,敞开胸怀,接纳四面八方投奔她而来的孩子,母亲,大地,想着这些词语,内心油然升起崇高的敬意。

南方的自然村落,种族姓氏很多,方圆百十里内,不知道有多少姓氏。故而,清明那天,常常会遇到不同宗族的人挑着一担担的祭祀品往山上去,彼此都熟悉,便会打个招呼,有了交流,下面常常会有更多惊喜的事。互相介绍的时候,会发现许多孩童时代的玩伴朋友,这时大家都很惊喜,寒暄两句,童年的那些记忆复活了,与地下沉睡着的先人仿佛也亲近了几分,彼此握手,两拔人中也暗暗对方产生好感,于是祭祀的气氛又增加了几分。

要是遇上大雨,山上的人也不愿意轻易回来,若雨下得不大,都要坚持把祭祀完成;若雨下得过大,便待雨点小一些再进行。而正要上山的人,通常会在山下的人家屋里避雨,这避雨也有许多的故事,这里略去不说了。记得小时候,常常天黑下来了,清明那一天还能看到三三两两披着雨衣,戴着斗笠,一身泥水的人从门前经过,而我那时已吃着祭祀后分得的祭品了。

说到祭品,对于孩子的我们来说,也是一大诱惑,不知道算不算是我们那里的一个习俗,每祭祀完一个祖先,祭祀都会分一些给参与祭祀的人,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负担,不必挑着那么重的担子再翻山越岭,二来,走了半天路,爬了那么久的山,又干了那么久的活,大家都饿了,吃点东西正好补充体力,第三是分祭品更引得一些孩子跟着前去,虽然活儿帮不上忙,但好歹气氛活跃了不少,何况农村的孩子,总是很能干,我们虽小,却也凭着贪玩的劲儿出不少的力。

其实到山上去祭祀祖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首先得把祭品一担一担地挑到山上去,其次,山上的坟地基本上都是一年才去一次,有些坟长的杂草往往比人还高,许多的坟地都是没有路进去的,去祭祀的时候都是凭着记忆与辩论方向,一路披荆砍棘才能到达的。年轻一辈,老记不住坟地的准确位置,所以上山的时候都有年老的人带着,边走边告诉他们坟地是什么特点,顺道也讲一些先辈们光荣的事迹。当山上一片荒芜,杂草几乎长成了林子时,而同去的人都认不出自家祖辈的坟,拜错了坟这种事也是有的。有时候听到对面山里传来人语声,不必说大家也明白这又是另外一姓的祭祀队伍了,于是就有人打个唿哨,然后两边的人便开始?喝着交流,长长的尾声在山林里久久回传着,连山下也能听到一两声的问答。

上山祭坟的时候,都需要年轻力壮的男子在前面开路,另外还需要力大的壮年挑祭品,在翻越一座座山岭的时候,不小心掉到洞里,或者踩着荆棘、摔跤之类是常事,要是遇上下雨,又没地方躲,雨具什么的都先要盖着祭品,有些祭品不能淋雨,淋坏了就没有用了,而大部分的人出于对先辈的尊敬,都是宁愿自己身上一身湿,也不愿意祭品有一点点损坏。没有雨具,而雨又下得大,那人身上的衣服就不止是淋了雨那么简单了,整个人就像是从水里捞起来一样,从上到下,哗啦啦都是水。清明时节,天气还很冷,湿淋淋一身,发抖着身子也不能回头,唯为坟地除草的时候可使劲出力,干一身热汗,发抖便止住了。我的印象中那些柔弱的女子一般是不参与的,只在家里准备好祭品便可以了。

虽然到山上去扫墓是挺辛苦的一件事,但许许多多的家乡有还是非常乐意前往的,看他们下山后的神情便知道,再疲惫的脸膛也掩盖不住眼里的兴奋。在山下再次相遇的人们,照例是大声地打着招呼,扛着锄头镰刀之类的工具,裤腿边袖子上满是泥土,也有身上衣衫尽湿的,可是那高兴的神色却丝毫不变,仿佛刚刚与自家先祖进行了一场心灵的交流,看见了他们欣慰的笑容及对子孙真切的庇佑。

出于对祖先的敬仰与尊重,同时也希望得到祖先的荫庇,祭祀祖先在我们那里是非常受重视的,早早地长辈们便商量着今年的祭祀如何进行。当然祭祀的时候也有许许多多的禁忌,我们小孩子在去之前都得受一翻教训,不听话的便不让去,以保证祭祀顺利进行,不出一点儿岔子。从这些事也能看出淳朴的山里人真情的一面,对于先辈,是那样的虔诚。

茅影2012.04.05

相关文章关键词

《故乡杂记之清明纪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