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你
下午放学,我骑车从学校接回女儿。一路上,一向叽叽喳喳的女儿却沉默不语,她把头深深埋到我背后,只是用双手轻轻地搂住我的腰。良久,女儿抬起头,深深地问我:“妈妈,你知道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是什么?”我不能说不知道,作为一个曾经的中学语文老师,对于语言这种东西应该是比别人了解得更多。但我确实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升学压力和生活压力这双重重负早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根本无暇也无心考虑这些无用的东西,我更在乎的是事物的实用性。
“是什么呢?”我心不在焉地反问。“‘我相信你’!”“‘我相信你’?”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此平常且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四个字竟然会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我原以为,女儿会说“我爱你”或“我喜欢你”之类的话语。我觉得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散发出甜蜜、温馨、和谐的魅力,才能体现人与人之间最为美好的情感。“如果有人对我说‘我相信你’,我会觉得很快乐,很激动。因为它是对一个人人品的肯定,是对一个人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的最高评价。”听到我怀疑的语气,女儿进一步解释道。
我惊讶于女儿思维的独特,我更惊讶于女儿思想的深邃。她对于事物的思考,已从感性的表面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本质的高度。我高兴女儿把一个人的美好品德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在未来人生的旅途上,女儿一定会把人类一切的美好品德发扬光大。我为女儿骄傲!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不满十四周岁的女儿会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呢?我不禁想起发生在女儿九周岁生日当天的一件事来。
那时女儿读小学三年级,刚从一个小城市转学过来。那天女儿本来非常高兴,准备下午放学后邀上几个好朋友好好庆祝生日。要知道对于幼小的女儿来说,生日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日子。可那天女儿下午放学回家后却满脸泪痕、抽泣不止,一见到我就扑进我怀里嚎啕大哭。后来,在女儿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第三节美术课时,美术老师要组长把作业纸发给有带美术工具的学生,说如果没带工具的可以做其它作业。女儿没带美术工具,于是就跟组长说了,并告诉他自己不用发美术纸。也许是听错了或想当然,组长却报告美术老师说女儿说自己手痛(女儿的手前几天不小心被针深深扎进了手掌,到医院后才把那根完全埋没在手掌里的针取出,但伤口已基本痊愈),不能做美术作业。因此,当美术老师看到女儿在做其它科作业时就大发雷霆,说女儿撒谎,不是诚实的孩子,任凭女儿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
我懂得被人冤枉后的委屈心情。但我无能为力,只能轻拍着女儿的背,反复坚定地对她说“妈妈相信你”。后来,我试图跟美术老师沟通,可老师盛气凌人,容不得我半句解释,只是一再强调女儿不带美术工具是认为她教不好。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生气的原因。我相信,在女儿幼小而纯洁的心中,根本没有“教得好”或“教不好”之分。其实,女儿没带美术工具都是我的错,因为我刚从外地调来,不熟悉周边环境且工作繁忙,无暇也不清楚到哪里购买这些有的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的美术工具;年幼的女儿更是无从购买。但老师仍旧固执己见,完全置我的解释于不顾,我只好作罢。对于美术老师的做法,我不想妄加评论。但是我想作为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是应该的,可尊重学生,细心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同等重要!
这次事件深深地伤害了女儿纯洁的心灵。从此,她不再喜欢美术课,甚至连听到“美术”这两个字都会产生莫名的恐惧。
“妈妈,我真的不敢说谎。”女儿把我从回忆中唤醒,“如果我说谎了,我的脸会涨得通红,我的心会‘扑通扑通’跳个厉害,别人肯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我决不说谎。”确实如此,今天早上,数学老师叫没有做完数学作业的学生站起来,有好多人没有站起来,还有的找别人借作业准备让老师检查。女儿有一道题不懂所以没做,但她还是自觉地站了起来,以致因此手掌被老师狠狠地抽了一下。其实女儿是完全可以不站起来的,对于品学兼优的女儿,老师一向是放心到不用检查作业的。
看着女儿微肿的小手,我很是心疼。但我赞赏女儿的做法。如今,各种各样的骗局层出不穷;精心设计的陷阱随处可见,就连亲朋好友之间,尔虞我诈的现象都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只能时时小心,处处谨慎,从不敢轻易与陌生人讲话,担心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
诚信,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如果“我相信你”成为每一个人心中最美好的语言,那么人与人之间将没有猜疑,彼此可以敞开心扉,不用处心积虑地设防,不用谨小慎微地生活。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愿“我相信你”响彻人间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