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交友
古往今来,人生在世都得有自己的朋友。生活的磨砺,世风的熏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好朋友就像是一条明清的溪流,能给你一脉智慧:好朋友就像是一块肥厚的土地,能能给你一份收获;好朋友就像是一座高山,带给你一派尊严。
清人张潮说过: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常言说道“满腔热血酬知己”、“宁无百金求一友”可见交友有益人生,可见结交朋友是何等的重要。
那么,如何结交自己的朋友呢?在儒家学说看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常”之中,其中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最为自由惬意的。因为朋友与亲戚有所不同,亲戚之间亲情的亲与疏是一种天然关系,自身别无选择。而交朋结友则全凭人们的好恶,全凭人们情感的投合,全凭朋友之间友情的薄与厚,靠相互之间的培养。
历史上的伯牙、子期那样的知音,刘、关、张桃园结拜的生死交,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结交朋友的佳话流传,是因为这些故事里沉淀着朋友之间的友谊,闪烁着不畏强暴同仇敌忾的人性光辉。中国共产党人中,毛泽东和朱德的“朱毛”深情厚意,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情真意笃,之所以广为传颂,是因为他们在革命的坎坷路上,共同的伟业,共同的理想把他们牢牢地连在了一起。
孔子在《论语》中说到:“毋友不如己者”,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内涵是择友的道理,是处世交友的箴言。《吉祥经》中佛祖在回答众神如何获得幸福和最吉祥时也说:“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荀子》中说得形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以上几位大智大仁者所讲的交友之道,实质上就是告诫人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益友,立品行”的人生道理。
当今时代,我们所处的社会,人际的交往,信息的交流更为频繁。在一些人的眼中,牌友、网友、酒友、舞友…...都称作为朋友。这一些人开口是“零距离接触”,闭口是“哥们儿兄弟”,挂在嘴上的都是牌桌上、酒席上的套话,往往多是表现出一副投机心态,利用心态,作秀心态,市井心态。现实社会中,交友不慎而损害自身的例子不胜枚举。有酒有肉之时,两肋插刀,无利可图之时,过河拆桥,落井下石。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大胆地结交朋友,用他人的长处比照你的短处,也要发现别人的毛病用以警戒你自己的言行,决不能因交友不慎而悔恨终身。
古人总结的结交朋友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明朝的苏峻在《鸡鸣偶记》中将朋友分为四个类别:“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通俗地说就是指:在道义上互相砥砺,告诫你的过失,这是令人敬服的朋友;无论事情是迟缓还是危急,他能与你一同面对,你可以把生死托付给他的,这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有利可图的时候他来侵夺,你患难的时他就来排挤你的,这是害人的朋友。
古代圣哲交友的标准是:“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结高尚者做朋友,习得高尚:结拄敏者做朋友,则见贤思齐。歌德说:“真正的朋友在患难中对友谊绝对忠诚,真正的朋友在危险中对友谊绝对坚定。”忠诚是衡量朋友的试金石,即检验朋友,也检验自我。因此,我们要分清结交朋友的类别,择善而交之。要借鉴古人交友标准,去甑别行行色色的朋友,真真假假的朋友,努力去结交人生中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