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嗦话
前段时间,某农村小学在临近考试的前两天诚邀另外两所学校前来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其实,主要是以打篮球为主。不巧的是当天市县级领导干部正好下乡检查工作,当场逮个正着。说前来参加活动的学校私自放假,组织教师外出,真是胆大包天,要通报批评。在乡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人员的劝说下,总算放本次参加活动的三所学校一马。原因有三:一说本次活动以校本教研为契机,出发点不坏;二说已经临近考试,教师也应该放松放松;三说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不过,三所学校的领导组织者必须写好各自的检查上交乡级教育主管部门,否则,将被记过处分。
这件事总算有了个良性处理的结局。但纵观事前事后,是当事者也好旁观者也罢,如果就事论事,那么这件事就可大可小,大的动力来自于市县级干部前来检查工作,正遇不遇,这本身就是一件有话说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作为学校,私自放假是绝对不允许的,私自放假就是犯规,就应该受到处罚或批语评教育。说小了那就是当为一次有益的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可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增强体质,有利于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应当给予鼓励和提倡。如果为了公平起见,双方都有错或都没有错。我们且不论谁对谁错,再来看看西部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呈现出不同的声音在为教育呐喊:有声音说减轻学生负担无疑就是减轻老师的负担,学生的作业少了,无事可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种规则使得学生不怕老师,另外,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也不管或者说不敢管或不愿管,听之任之。这种声音多数来自学生家长;有种声音说农村不适应素质教育,还不具备素质教育的条件,越是搞素质教育,学生的素质越差,能力越差。这种声音来自社会各界人士;有种声音说当教师很苦很清贫,特别是在物价猛涨的今天,教师工资低,加上“两基”验收,白天要给学生上课,晚上要给扫盲班学员上课,一没住房,二没吃堂,还要经常加班整理资料,在怨声载道。这种声音来自大多数教师群体。
然而,就当前西部农村教育而论,国家的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设备,加大了对农村学校建设的投入,基本上村村有校,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同时不收任何费用,有困难的学生还有补助,解决了贫困农村家庭上不起学的问题。但大多的农村学生受当前打工热和大中专学生不分配工作的影响,辍学的学生和外出打工的学生在逐年增加,这是老师的责任?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还是家长的责任?可以说都不是,这是社会潮流,是一种气候。但,在农村的教育管理体系中,要搞好素质教育,着实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一是师资力量不足,随着农村学校的增加,欠缺的教师也就越多,有的乡镇的教师还没有城市一所规模小的学校教师多,教师严重缺编使教师负担过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得不再找临时代课教师,而临时代课教师又相对不稳定,学历又达不到要求,从而又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正常化发展;二是上级管理部门的条条款款匡匡套套太多,干涉过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从而产生消极情绪,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三是信息农村化,随着电视等的普及,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在校生,电视剧里的明星效应,还有武打场面、故事情节及动作,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原来最规矩的学生头没有了,加之而来的是各种怪异的服装和鬼斧神工的头势,五花八门,不学无术,拉帮结派,打乱了学校的正常化管理;四是因为师资力量的不足,使教师群体的教学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就谈不到位,加上传统教育在农村已根深蒂固,中老年教师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同样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步伐。
这就是说要搞好西部的农村教育,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外,还需要有一批思想开放、有眼光、能为西部教育出谋划策的教育管理干部,对学校管理不要干涉过多,不要用匡匡套套来束缚学校教育的发展,而要鼓励学校去探索、去创新教育发展之路,以人为本,因时因地因校因材施教,方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