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内乡林改春潮中脱颖而出的明星

内乡林改春潮中脱颖而出的明星

2013-10-25 04:55 作者:内乡刘丽娟 阅读量:38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下岗工人王浩开发数万亩荒山种植核桃纪实

地处豫西伏牛山南麓的内乡县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07个典型县之一。该县下岗工人王浩2006年以来,魔力般东山再起,乘势连片开发荒山秃岭4.6万亩、种植26万株核桃,建成9个种植区。2008年初,他注册成立了南阳市首家浩林果业公司、组建内乡县伏牛山浩林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4000多农户入社联手发展,被市县树为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发展核桃产业。王浩创造了奇迹,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内乡深化林改中脱颖而出。

河南省林业厅专家最近在现场欣慰地说,王浩当属河南省林改中山区农村崛起的第一造林大户,第一种植优质薄壳核桃大户,无疑是河南发展现代林业的一面旗帜。笔者为此对王浩进行了采访。

2003年,安子沟里遭挫折

现年41的王浩,1995年从内乡县华兴制药厂下岗。为了生计,他开了一家皮鞋店。2003年,在朋友动员下,他忍痛转让了生意兴隆的鞋店,承包了内乡县余关乡梁坪村安子沟的小茶场。月余不到,因为山高路远、水电不通、前途渺茫,合作开发者纷纷离去。可王浩不但没有下山,还做通了妻子的工作,使妻子带着四岁的儿子也搬进安子沟,在这穷山荒岭上共寻致富之路。

“在开发茶场的同时又承包荒山种油桃,在油桃树下种黄姜,三种作物的收入比开鞋店好得多。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两年。黄姜没有销路,价格一降再降,种植的油桃因浇不上水、长势差,结果少,茶叶产量低、制茶技术落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王浩说,屋漏偏遇连阴雨,一家公司冒充香港企业要合作,结果被骗走多年的近十万元积蓄,那两年难熬啊。

2006年,重整旗鼓选核桃

王浩的姐夫是山东商界巨贾,见多识广。2006年春节,不甘沉寂的他痛定思痛,向姐夫符庆林吐出苦水,又和盘托出了东山再起的理想,姐夫听后异常兴奋。原来姐夫早想找个合意人在适宜的地方发展核桃产业,就这样,兄弟俩不谋而合,一酝酿,一个宏伟的计划诞生了……

王浩坚定了在安子沟安营扎寨的决心,“筚路蓝缕,以启山林”,2006春节还没过完,就上山东、去陕西等省引进8518、辽核1号、辽核5号等十余个核桃优良品种在小茶场进行试种,结果试验取得成功。他又先后五次到山东、云南、四川、陕西等地考察学习。王浩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取经补脑,迅速成为核桃种植的行家里手。

王浩说:“又有了出头之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安子沟投资700万元,开发内乡县首个3000亩核桃种植区”。

2008年,开发万亩露曙光

2008年,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内乡全面推开。内乡县委、县政府针对国家的林权改革政策出台了招商项目,具体由县林业局负责。王浩不失时机地和内乡县林业局达成了薄壳核桃种植意向,成立了浩林果业公司,任总经理。

“小打小闹不成气候,流转林地万亩一片,规模治理荒山成田,栽上摇钱树,结上‘金疙瘩’……”。内乡县林业局主抓林改的副局长常等社告诉笔者,王浩把公司变为“造林工厂”,运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对农户采取荒山荒沟反租倒包的形式进行林地流转,万亩万亩地连片承包、规模开发。农户中的闲散劳力被招为“工厂”的造林工人,除每月按期发放工资外,每年年底按收益再发放奖金。

2008年冬,王浩对安子沟核桃种植区向外扩张,高标准建园。在内乡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先行把梁坪、报事滩等村的林地流转到名下,逐山头规划,协调林业、水利、国土、交通、电力、农综开发等部门帮助修路、架电、建桥、治山整地、引水上山。他建立了200余亩核桃种苗繁育基地,聘请了河南省林科院和河南省果树研究所的专家为技术指导,从山东以每棵500多元的价格运回3000棵种苗,嫁接、繁育良种壮苗。每年冬春他组织20余台大型挖掘机连片坡改梯,挖大穴;他从牧原养猪场(年养猪百万头)拉回近万吨猪粪回填树穴,提高地力;他手把手向林农传授技术,搞好技术培训;他一年四季吃住在山上,倾心管理……汗水挥洒硕果现。

笔者站在梁坪村安子山顶上,居高临下,随着他手指方向放眼望去,长12公里、宽5公里、横跨10余座山的余关乡梁坪村1.5万亩薄壳核桃基地连成一片,尽收眼底。王浩说,这万把多亩,2010年就开始挂果了,明年一棵树下个斤把核桃不成问题。

2011年,当好龙头传帮带

梁坪种植区的成功引发了滚雪球效应。四年多来,王浩的浩林果业公司投资8400万元,建成9个种植区,栽植26万多株,发展种植核桃总面积达4.6万亩。目前,60%多的核桃树开始挂果。

王浩以“造林工厂”为母本,于2008年1月20日注册成立了内乡县伏牛山浩林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这几年免费为我们入社会员提供技术、保本价提供优质种苗。在市、县林业部门的共同支持下,核桃种植户还享受每亩200元的种植补贴。”在赤眉镇王庄村核桃种植区,党支部书记王子立高兴地说,我村有5个组,72户人家都是王浩合作社的社员,4200亩荒山三年前已栽上核桃苗,去年就挂了果,眼下另有8个组嚷着要入社,再开山栽核桃5500亩。内乡县林业局主抓林果产业的副书记张建中忙介绍,“赵店乡、湍东镇等16个村52个小组的4000多农户加入了王浩合作社,投资3600万元,自觉发展薄壳核桃1.9万亩。”

一石激起千层浪。浩林果业公司受到了南阳市委、市政府、内乡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被树立为市、县龙头企业,牵动全县林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到“十二五”末,全县将建立起10万亩以上核桃基地。

河南省农综开发等专家评价:“有关支农部门捆在一起服务林业大户,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破解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政府‘管’不了、部门‘包’不了、群众零打碎敲‘干’不好的现实难题,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切实保证了山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关文章关键词

《内乡林改春潮中脱颖而出的明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