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梅派
那一日真的很平常,不过是上班、下班、晚饭、开电视、收拾碗盘。忽听一声清亮之极的京韵飘出——
“海岛冰轮初转腾......"天!好一个千娇百媚又澄澈无垠啊,惊得我连忙转身。华光闪耀的舞台上,一凤冠霞帔,浓墨重彩的京剧女伶正凤眼如星,腔韵流转。
哦,国色天香便该是如此罢!
那一夜,我霸了电视,这哪里是“咚咚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原本是铿锵苍劲,花团锦簇和韵味无穷啊。
至此,对京剧原本和鲁迅先生有相似感觉的我骤然转变。
看山不是山或者是山,不过是角度和位置不同而已。鲁迅先生忧国忧民,是无心理会杨贵妃醉意醋意那七上八下的纠结缠绵的。自然深恶梅兰芳不顾家国水深火热,巡回于各国列强,一味热衷于咿咿呀呀地媚唱。
梅先生这边,却单纯是艺术家的身份和理想,希望尽力传播光大民族艺术。
两者都没有错,错在乱世偏偏同时诞生了两个执迷于各自理想的艺术家。
我也没错,独爱越剧几十年,一朝改弦易辙,皆是宿命天缘吧!因此相信所有的一见倾心都是注定的!你躲也躲不过。
然而,任凭我醉,终是无法踏进那雕梁画栋的民国戏楼,木质檀香混合着茶香,如果恰逢”她”碎步上场,一个彩声大作的亮相之后,你激动地深嗅,或许还能嗅到丝丝脂粉的甜香,那才叫一个真正的醉呀,呀,呀,呀........没了现场的声色亲验,对着旧日的视频资料,少了份恍惚迷离,多了份局外的冷静。
论扮相,四大名旦里梅兰芳还真不算是最美的,虽没有鲁迅所诟病嘲笑的那么夸张,脸型还算柔美,但过于突出的眼球确为遗憾。然而微瑕难掩真玉,“她”自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气派,举手投足间处处有艳压群芳的感觉。舞姿幅度不大,稍显凝重。演绎的人物几乎都有同样的特质,或富贵典雅,或端庄娇媚。杨妃、黛玉、虞姬、洛神、西施自不必说,就是凄苦的苏三,演起来也是端着的沉静与勇敢。
一出原本下作淫艳的《太真外传》硬是让他改成了高贵和绮丽。
后世梅派传人无数,在我看来,虽然曲本创新有限。不过那唱念做打,一丝不苟的继承本身亦是大美。越来越厌倦低俗的的现代娱乐节目,更多时间将视线定格在戏曲频道里的悠然缓滞,那份从容优雅,更适合我平静祥和地埋首庸常烟火。
当然,从技艺角度讲,最好的捍卫和传承应该还是不断创新。
或许并非技艺的问题。谁又能复原和亲身体味旧日梨园里的那种艰辛和紧张呢?国家级演员和身份低贱的戏子之间,心情和挣扎一定是不同的。
再加又逢乱世,更是淫魔奸邪,鬼影??,能抗拒,能坚持,能超越,该是骨子里的凛然和暗香吧。
何惧人言碎语,外俗污秽?不如掏干净内心,轻轻松松地接着唱”....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