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吹过,皓清尘泥否?
一夜风吹过,皓清尘泥否?
梨花三月,盛放阳春。听说已经很蓬勃,距市区十公里处有片梨园,梨花漫漫,??山野。一直忙碌,想起领略风情的时候,温度总是无常,风雨难测。
昨夜又一场淅沥,听着冷雨浇窗,不免想起那片绚白来---可又纷纷扬扬坠下枝头?一夜风吹过,皓清尘泥否?
此时人在梨园,地面是浸润的泥,褐色透着姜黄,又猛然蹿出几许青翠,抹了一笔又一笔。梨花瓣沾了很多在草尖,白翠相映,清洁得一点不沾尘埃,昨夜担心是多余了。
山坡起伏蜿蜒,这是最好的季节,油菜花大片大片流过山坡,桃花也有几株,恰到好处簪在山头,给梨花超然的素净点缀一点人间烟火意趣。
谁说南方无雪?这里冬天很少下雪,看雪便成为稀罕的事,生活几十年的南方人也就看过两三场而已,银装素裹,煞是美丽。三月梨花带着雪的叮咛来了,举头遥望,枝头雪漫一片,清隽,冷峭,有一番凛然,眉宇透着孤凄,却不自怜。清?女子,不迎合,不随众,有自己的个性,文人墨客爱之,佳作连连。唐诗宋词里描摹抒怀梨花的不少,有几首颇有兴味。
江岸梨花•白居易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固然娇俏犹怜,形象到位,也生动。但是意蕴很不好,“一枝梨花春带雨”---楚楚可爱,我自犹怜,莹莹欲诉,叫人泫然,可也不该把人家比作小寡妇了呀,这比喻一点也不怜香惜玉,不但俗,还恶毒。也是,白同志风流一世,垂垂老矣还想一枝梨花压海棠,出此乖心也难免。
陆放翁的三首梨花,意境均透出英雄迟暮,一心向未继事业的苍凉之感,借梨花清躯,寄托自己一生家国情愁是最大特点。借物言志,梨花承载的不仅仅只是小家碧玉酸调情怀,更含蕴了一种悲壮,如此之重,怕是难为了她。
梨花•陆游一•开向春残不恨迟,绿杨咐地最相宜。征西幕府煎茶地,一幅边鸾画折枝。
二•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三•嘉陵江色嫩如蓝,凤集山光照马衔。杨柳梨花迎客处,至今时梦到城南。
是不是首首都透出上述情怀呢?也不是很喜欢。
而东坡居士的梨花叫人眼前一亮,赏之。
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二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好一副春晴描摹,白青,飞花,对比有,动感十足,画面感强,虽有惆怅二字,也丝毫不减豁达,结句的“人生看得几分明”,多豪迈,活脱脱就是一代文豪的平生写照,经历忧患,起伏跌宕,一路贬斥,虽九死不言悔,何等襟怀,这才是最透彻通达的人生总结。为何独独钟情于梨花?广袖清歌,伊人如诉,此刻唯有素洁相对,沦落不叹,人生哪得几分明。
席地而坐,背靠一棵大梨树,看娃娃们爬上枝头晃荡腿脚,在密密匝匝的花树里快活地跑来跑去,这真是最惬意的居家生活。又是一夜风起,折杀几多清婉,早点看看她吧。天蓝蓝的,清风习习,花开熠熠,家人朋友就在身边,人生幸福就这么简单。就像梨花纯白的色泽,没有多余的伪饰和矫情。
暮色渐临,气温行将变换,灰云垒积了,从天边隐隐过来。此时满园玉魂更加绚白,和演进而来的晦暗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洁白的花瓣,翠嫩的叶,清纯得使人不忍直视,坦荡的,满满的,直面的,毫不隐藏的,都在这里!她峭拔独立,根本不需要委身何人,又有何人配得上如此婉约秀丽?何来“最似孀闺少年妇”?!
起风了,梨花飘扬。明天草地又会是遍地裙裾,清白莹莹,不必再问皓清尘泥否,自有冰魂疏朗。不须哀愁不须叹,因为“人生看得几分明”!
梨花
燕南飞
一夜听风雨,皓清未尘泥。飞扬笑靥对,来年又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