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气场

气场

2013-10-03 02:18 作者:殊静 阅读量:21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经常会看到一些较为华丽的文章题目,噱头的书名,或者唬人的、香艳的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文章题目为了醒目,还需要报刊配合,于报刊头版头条,龙盘虎踞。为了衬托书的份量于不同凡响,书籍需要名人作序,书本精帧,封面缤纷,书名还要氤氲沉滞,看得人浮云神马,不着东西。

所有这一切的目的,那便是为了塑造一个很好的气场,以便吸引眼球。就像锣鼓震天,戏,却在一道幕布之后。

一个窈窕身段的女子,你紧随其后是不知道她的面容也是否姣好的。更甚的现在男人也婀娜作态,让你男女不分。非得待到衣衫褪尽,看到毛毵毵的草连到了肚脐,越过腹下,才知道了绝对不是雌儿。这文章题目、书名与内容是否貌合神离,除了像上了妆的女人,也像月饼、包子、粽子、棉被、上了漆的木料……都是有了包装后,不知道了里头的材质。有的人说吃的东西,那容易分辨,说这话的人,还指不定吃了好几个年头的含了瘦肉精的猪肉呢。我的老家就有一种人造鸡蛋,从壳到蛋清到蛋黄,除了貌似还有神合,把母鸡请来估计也是难得分辨。后来有人吃出一个规律,说区分这个蛋是否人造,就看鸡蛋熟透剥开后的那一刹那,母鸡下的蛋,煮熟后在蛋的一头,蛋清与蛋壳中间是有一道缝儿的。这下,听的人才恍然大悟。木料、棉被等,被层层裹住,倒是难以区分,不到若干个年头是分离不出来的。身子不舒服了,木头烂了,走了段弯路,这才发现,被忽悠了。

有的文章,除了题目让眼球停滞,内容也是七彩流溢。翻阅后,便放不下了,自己能感觉到身陷,却宁愿置身囹圄。贾平凹先生初看张爱玲的散文《张看》、《流言》……估计也是冲着劈面惊艳的题目去的,后来他又找寻了张的小说来读,待看完张的《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一系列小说后,才发觉病入膏肓,中毒日深。说张是女狐子,让他迷了心窍,让他恍恍惚惚,离开却迈不出步子;说张的文儿是洛水上空神女的回眸一望,再看则是水波浩淼,鹤在云中,就是鹤在云中,云云、云云……

无疑,贾平凹先生对于张爱玲的赞誉是极高的。只是他从来没有赞过自己,至少我在翻阅完他的著作之后。他甚至有点妄自菲薄,喜欢写文章,又怕写文章,怕写了文章不好看,经不住时间考验。他的小说,题目简单,寥寥数字;封面简单,古朴的手写体渗透着纸背;但是他的内容不简单,当你打开他的书,便知道了时代的缩影,他用他那淳朴的语言,流水的文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三毛说,她生前最想拜访的人,便是贾平凹先生,《浮躁》是她最爱的作品之一,读了好几遍,还是没觉得够。三毛死得早,但是她死前给先生的信,竟然是一语成谶,数日,先生,果然成就非凡。《秦腔》,一个枣木梆子敲击出来的曲种,到了先生的文章里,却以另外一种成就体现着。《秦腔》,第七届矛盾文学奖,先生的文里,只字没有提到它。陈忠实的《白鹿原》获矛盾文学奖了,他撰文说,那是上帝发给忠实的微笑,于是我们都有了莲花的喜悦。《白鹿原》我看过,平实的文字里,不少有着男欢女爱的媾合场面,因为这个,这个伟大的著作,读者早在坊间邻里奔走相告,“专家”却用了很久的时间来接受它,一如他们也是多么的不情愿接受因为写《浮躁》而获“流氓大师”殊荣的大师贾平凹先生一般。

贾平凹先生没有时间去编织所谓的壮阔的气场,他用心地写,没有忘却社会一处旮旮角角,时间,将他的作品荡涤成龙涎香,先生,在一个时代里头角峥嵘。

神话说,佛前的灯芯,甚至偷食灯油的耗子,熏陶久了,亦能成佛。我愿作先生案前的书童,终日为先生铺纸研墨,殚见洽闻,常伴左右,还望他日可以升堂入室。

明,刘基的一个文《卖柑者言》说,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酉农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现在社会,名利当头,习作时叫人寻了“捷径”,花里胡哨的编撰移植,结果出来的文儿却徒具其形,没了神气。先生说,孙犁与模仿者之别,就是真卧龙与假诸葛之分。先生的本领,我是一辈子学不来的。有时候手痒难当,写着写着,想起先生,迷糊时,又觉得像了点先生的样子,又有了先生那般写文章战战兢兢之感,只是先生谦逊,我是东施效颦罢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气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