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空巢老人一片晴天
因为有了阳光,所以来了黑暗,我们站在阴暗里仰视烈日,才会觉得强光是如此的毒辣。事物的两面性总会带来生活的不完美,可我们没理由去埋怨阳光,毕竟它带来了温暖,我们要做的是去触摸,去感受,去洞悉,用跳动的心脏去温暖阴暗里别人的心墙。
空巢老人,时代发展衍生的新名词,却渐渐地成为了一个社会的痛角,那布满褶皱而又写满沧桑的眼神里,溢满了等待,充满了无奈。关爱空巢老人,成为建设文明社会的指路灯,然而,金属的碰撞并没有敲醒迷途的人群,高楼的叠起并没有搭建属于他们的幸福湾港,这种疼痛,却一直在被肆无忌惮的蔓延着。
透过屋窗,我看见了眼前所谓的幸福生活,宽敞的马路横七竖八,高大的路灯腰杆笔直,壮实的楼层半遮容面,还有噼里啪啦的噪声,稀里哗啦的车声,还有还有...。走过了缺衣少食的年代,忘记了勤俭节约的纯朴,衣食无忧,就医无阻,交通便捷,无惧无畏。
透过屋窗,我还看见了,破旧的平房是安身的湾港,立命无保障,出行无要求,空门独守成为最悲凉的一道风景线。有时候为了节约一块钱不惜多走一小时,有时候百病缠身却无儿女临膝侍养,有时候身残体弱却还要为生存步履蹒跚,骄傲无知的现代人在尽情享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果下,是否想过我们身后还有这样一群需要我们伸出援手来关心慰问的可怜人呢?
一个幸福的城市不是看它人均收入的几多华丽,而是看社会低收入人群的几多福利。尤其是趟过岁月河流的老人,他们承载着历史的年轮,他们刻篆着岁月的符号,他们用尽余生的光明温暖了今日的美丽晴天。对老人的尖酸刻薄就是诋毁自己的脸,拿老人欺负就好比是做了太监还挺直着腰板装着纯大爷。
我曾目睹这样一个人,一位老人,因为年轻时候的政治原因,被迫辞去工厂的工作,跟老婆离了婚,返回了原籍。时代发展了,进步了,社会迈进的步伐更有活力了,而他却走得越来越慢了,甚至走不动了。无奈之下,自己只有守着一只破房子靠拾破烂维持生计,抛开政治因素不说,他的青春全部都献给了自己以前所在的工厂。可是,当年轮划过他的脸颊,当岁月埋没了他的青春,当红红火火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睹目的成就时,留给他的却什么都没有。
因为误拾了别人一个废纸箱子被遭白眼,因为文化水平不高遭奸商收购废品时算计,因为形单影只就遭到左邻右舍的排挤和欺辱,渐渐地,老人走不动了,就连拾废品的力气都没有了。可是没有办法,因为他没有亲人,他紧紧扣着手里仅有的存款节衣缩食,闷在屋子里不出门。
外面阳光很好,可是他没有出来,我想他可能是病了,却没有一个人进去看过他。几天后,直到村子里来人把他从阴暗的屋子里抬出来的时候,我才明白了一切,老人骨瘦如柴,面黄肌瘦,残喘着最后一口气,最终因为体力不支,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安然西去。
老人是被活活饿死的,我那时候还小,而且不懂事,可当我再一次回味这段故事的时候,除了他给我讲人生故事带来的温暖记忆外,剩下的就只有他自己悲怜的命运了。我不否认,国家的各种民生政策正在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可是,国家这么大,所谓僧多粥少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我们有繁华的都市,但是也有贫穷潦倒的穷山沟,而越贫穷的结果只会加剧年轻人的流失,从而增多了空巢老人的留守量。
别以为每个地方都有养老院这样安逸的去处,有人在享受生活阳光的同时,就有人在遭受生活的黑洞。大学生因为害怕吃苦而拒绝去边远的山区进行支教,我为这种想法感到可耻,90后的虐老事件让我为年轻的血液感到汗颜。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只希望拥有在我们手里的不是挥霍,不是践踏,不是不满足,而是一种珍惜,一种上进,一种随遇而安。如果你想真正看清生活的真正面目,不妨看看更远一点的风景。其实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空巢老人,什么时候才能给他们一片独有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