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古城荠香

古城荠香

2013-10-24 06:06 作者:心枝一叶 阅读量:33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连绵不绝的春雨,下了整整一个春天,怎么也不让人的心情好起来。到了昨日,天空竟意外地放了晴。

我趁着早晨清新的阳光,走到明媚的蓝天下踏青。一路上,我沿着沅水河畔漫步行走,两岸的青山和树木都被雨水洗涤的青翠欲滴。近处的河水碧波粼粼,轻轻地拍打着提岸。树上一对对的小鸟在亲切的啁鸣。长长的路旁的树木泛着葱绒的绿色,唯有河央粼粼的波光吐着淡淡的白雾,突显出春日的勃勃生机来。而远处的一叶乌篷小舟,若隐若现,仿佛是一幅朦胧的山水画,此时此刻,我才惊觉雨后的黔城,是那般的幽深和抚媚。

突然我想起今日是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黔城饮食荠菜饭的重要节日,每年的这一天,这里的父老相亲都要聚在一起,把用荠菜做好的饭菜端上桌来一起食用。相传黔城食用荠菜始于1500多年前。

黔城这个古老的民俗,缘于中国汉代的传统节日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古时以三月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藉(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藉”(《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郊外踏青的内容。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兴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古时以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古时候人们在上巳节,还有许多相关的活动。祭祀,男女相会、采兰佩兰、踏青会友、吃荠菜蛋,并有登山、沐浴、嬉游、饮酒等活动。

农历三月初三日,民间大都用地荠煮鸡蛋,加放红糖,每人吃一个或三个鸡蛋,即是赏青,又可滋补身体。地菜是荠菜的俗称,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以及蛋白质、钙、磷、铁多种元素,性凉。功能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痢疾、肾炎等疾病。此俗经久不衰,尢以当代城镇居民,每逢三月三前后,到市场购买荠菜,煮蛋服食。

说起食用齐菜在五溪地区的推广,不得不提到唐朝的大宦官高力士。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庚子七月二十八日,唐肃宗李亨流高力士于巫州,“力士潜通逆党,曲附凶徒,既怀枭、獍之心,合就鲸、鲵之戮。以其久侍帷幄,颇效勤劳,且舍殊死,可除名人,所余衣粮,才至数月。殷忧待罪,首尾三年。唐肃宗上元二年(761)辛丑三月三日,黔中道观察使赵国珍,与谪至夷州的第五琦,一起前来巫州。因得罪宦官李辅国而与高力士同贬居巫州的内臣郭堤,坐事徒黔中的永宁尉直史馆柳芳,参与陪同。高力士与第五琦相饮赋诗巫州荠菜园,曰:烟熏眼落膜,瘴染面朱虞。”高力士谓内臣郭堤曰“”宰相犹如此,余何以堪?”左右闻之,皆为挥涕。高力士又于园中见到许多荠菜土人不解吃,更赋诗曰:“两京秤买,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氯味应不改”。高力士使人拾之为羹,味甚美。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黔城始用荠菜1500多年这个重大的节日,是缘于唐朝宦官高力士,是高力士使我们懂得使用身边的普通资源,使之成为一种美食,功不可没。虽然经过了千年的传承,食用荠菜的古老民俗至今仍在当地成为一种文化,愈发彰显出这里的民风幽远而迷人。

黔城这座千年古镇,位于湘西的边陲,四面环山,沅水环城而过。由于十年的浩劫,千年的城墙已毁于一旦。只有西门保存完好,可以窥见其历尽沧桑的痕迹。从东门进入古镇,印入眼帘的便是一路用青石板辅就的街道,狭长而青幽。街两面是明清时期的木质房屋,一些高高的青砖瓦砌成的民居便是以前家庭富裕的人家,内有四合院,在当地称为窨堂。所以在这里有许多以姓氏兴建的窨子和四和院。在明清时期,这座古镇曾繁华至极,由于座落于舞水与沅水的交汇处,几千年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交通便利,商贾营集,使这座古镇成为了商贸与货运的集散地。

步入古镇后,首先让你目不暇接的就是这里的小巷,纵横交错,仿佛进入迷宫一般,如果没有当地人的指引,你在里面转上半天也转不出来。相传建造这座城镇时,为了防范外夷入侵,仿照孔明“八阵图”而建,每条小巷蜿蜒曲折,与东西南北城门遥相呼应,六十四条弄堂贯穿整个古镇,与每个窨堂互通相间,仅然似孔明的一个八阵图再现。

穿过街中心的石板路,向左拐,就到了举办社饭的下河街了,时间尚早,只有稀蔬的几人个当地居民在整理着一字排开的小木?。今年的三月三,没了往年的烟雨朦朦,那一轮艳阳早已照在了小城的上空。我望着小巷深处和两旁古墙上爬满的青苔和流露的一丝丝古韵,跟儿时的故乡没什么两样,想想现在的我,只是少了些年少时的玩皮,多了些成年后的稳重罢了。穿过下河街,不远处便是黔城的十大胜景之一,“柳岸印日”了。远远望去,滔滔远去的沅水,在春日阳光的抚照下,波光粼垠,隔河眺望,青山碧水,绿柳成荫。河对岸的那座古塔垣古不变的陪伴了古城几千年,依旧守望着古镇的每一个春季,经历着每一次的沧桑变化。从下河街往右直走,便是通往远近闻名的芙蓉楼了。芭蕉林,碑林,竹林,远古渡口,无一不是游览的好处去。相传唐朝最著名的诗人王昌龄当时被贬的地方就是黔城,黔城古时称之为龙标。唐天宝七年(748年),"诗家天子"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诗人谪贬龙标,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如《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清山明山不曾空"。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诗人担任龙标尉时,由于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被誉为"仙尉",乡民慕名来访者终日不绝。至今尚有"苗女听歌"、"遮道乞诗"、"佳句退兵"、"王昌龄补靴"等动人传说广为流传。后人为了纪念诗人的丰功伟绩,便修建了芙蓉楼,用以表达当地人民对大诗人的怀念之情。

晌午时分,一艘艘鱼舟在水面上缓缓游荡,微风轻起,阵阵荠香扑鼻而来,突然想起自己到这里来的目的。走到举办社饭的地方,这里已是人头攒动,从各地来古镇游览的游客,已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虽然桌椅一字排开在巷口,排满了长长的两条街,成群结队的父老乡亲已将自家的荠菜饭端上小木桌,正眉开眼笑地期待着,渴盼着。期许着今年的丰调和雨顺,能够保佑着小镇人们的安康和吉祥。

相关文章关键词

《古城荠香》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