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清清山乡水

清清山乡水

2013-10-22 00:22 作者:胡斌东煜 阅读量:29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很久未提笔,人变得慵懒了。最近,从中国教学研究网读了李国富先生的风筝(外十四首),一股油然而生的家乡亲情似飞流瀑布直挂心前。家乡的蜻蜓、蝴蝶、老鹰,还有那拂不去的耕牛、土地,清清的溪水、红红的枫叶,真真的乡情,浓浓的爱意……总是往眼中扎,直扎得热泪奔流,似不写两句心中就痛楚难忍,那就写两句吧!

人生最美好的回忆莫不如童年与少年,那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年代,那时的我们“亲近白云/亲近高山/亲近地面上的你……”牵着“上扬的风筝/冲浪的风筝/漂泊的风筝/明净的天空中/冥想幸福快乐和团圆/跑着拖着的风筝/心中梦中的风筝……”放纵地在天地驰骋,凌云九霄而志在万里,尽意恣情而不知倦。看着父亲在田间播种着希望的土地“那些泥土的纷纷飞扬/落在你透明的心宫/绽放温情/耕牛、锄头、石磨、翻钯/溢出诱人的馨香/构思点点绿色的音符/舒展簇簇红色的希望……”那红红的高梁,绿绿的大豆,黄黄的稻谷,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浑圆浑圆的橘子树,又怎能不叫人心花荡漾,浮想联翩。

少年,是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中有鱼,鱼自由的畅游,少年的小河多么清啊!清得能在天上摇头摆尾,叫人相思初滴,血液奔流。这时的我们“牵引的目光/延伸出许多遐想/对您的思索/悄悄在梦中张望/牵引的目光/让人翘首/等待一百年/足够构成一生中美丽的凄凉……”

长大了“秋声如潮/也是这个季节/明眸皓齿的女子/牵住我灵魂的手指/陌生的道路上/田园风光在我们身后退却/堪称最好的/用诗歌抒发/美丽的酒窝/动人的长发/一半为了生活/一半为了抚摸哀伤和欢乐/多年来的滚滚红尘/敲响我如水似山的寂寞/再回首/今生今世不凄凉/等你的感觉/今冬的寒冷我初次感觉/该你来的路道上/往返之间是/一种按捺不住的紧张/一个来回/二个来回/三四五六个来回/看岁月的流逝/蓦然间/你的倩影/是我视线中清晰的图像/是我心中升起的音乐/是我欲语未语的诗行……”

读李国富先生的这些诗,我们又好像回到了纯真美好甜蜜的家乡初恋,真正感受到了农家有女初长成,山水田间缘相识,回波一笑惊繁华,宇宙顿觉失颜色。情之初生,如梨花带雨,江波涌露,羞羞答答,情浓时艳若桃花,情淡时香如君兰,那种感觉,又怎能不深经九尺,长怀一生,无酒而自醉,无花而自香,无艳而惊鸿,无力而酥神,无睡而长眠……

情既生于心而溢于言,回瞬之间,人已至中年,东坡先生的《前赤壁赋》又缓缓流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东方既白,人之渺小,何不合好友而论诗,对美酒而当歌,赏佳句而自娱,著妙文而极乐!

写到哪里到哪里,算是一点感想吧!

相关文章关键词

《清清山乡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