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永远的祖母

永远的祖母

2013-10-03 03:20 作者:任光华 阅读量:24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祖母去世已经七个年头了,我对她老人家的怀念之情也与日俱增。

祖母为人慈祥、善良、和蔼、勤劳、俭朴、厚道,关爱后人,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祖母18岁到我家,当时我们家算是殷实人家,家中人囗众多,人际关系复杂,但祖母上奉婆婆,下育子女,中间和睦小叔、小姑,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可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财富再分配,我家的境遇急转直下,由不愁吃穿的悠闲族变为了教育改造的对象。这样的景况一持续就是二十多年。为在艰难中度日,祖母种瓜种菜,家中经常以瓜菜当饭充饥。喂猪、养鸡、种菜、缝衣、做鞋……以她的勤俭,才帮衬得一家老小勉强维持生计。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由于贫穷不能及时治疗,四十多岁时祖母患上了腰腿病,手脚麻木,不能干重体力劳动休养在家。那时邻居年轻妇女要出工,小孩没人看顾,祖母又经常充当义务保姆,她带孩子很有耐心,记得有四五个小孩,加上我们兄妹,我家俨然成了一个托儿所。

祖父一生多病,加上郁郁不得志,1985年早早的离我们而去。那时我三叔小姑都未成家,二叔又是残疾人,这样家庭重担就落在了祖母一人身上,但坚强的她默默的承担起了一切,三叔小姑都陆续成家立业,日子越来越好,她身体也好了许多,又操持家务带孙子,支持儿子外出创业,直至老去。

祖母幼年在家族受过教育,识得些字,心灵手巧,会做各类细活,尤工女工。裁衣服,刺绣,做鞋垫,做手工馍馍祭品凡此等等都是行家里手。她又很热心,只要街坊邻居央请都乐于去帮忙。印象中老是跟着她串百家,在人家吃到了家里没吃过的食品,在经济困难物资紧缺的那时简直就是享福。我们家因为这也在艰难的岁月里博得了好人缘免遭了不少磨难。

我的身上应该说直接流着祖母的血。和我同岁有一个姑姑,是祖母收胎的尕女儿。这样我就得天独厚的在母亲没在的时候吃到祖母的奶,在同等条件下祖母也总把好吃的留给我多吃一些。祖母多一份的爱使我的体格要比那尕姑姑壮的多,在麻疹肆虐的七十年代我因此躲过了这一劫,而我那姑姑却永远的去了。失去女儿的痛祖母能对谁诉说呢?没有了尕姑姑,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而这种恩情我又怎能报答得了呢?在祖母浓浓的爱心滋润下我茁壮成长,小时候我是和奶奶睡在一起长大的,以至于和父母很淡。后来我上学了,放学回家时总是能看到祖母站在院门口等我的身影,奔到她老人家面前我如释重负的把书包一撂就野去了。而早上上学时父母早已出工去了,又是祖母把我叫醒,吃过早饭去上学。依偎在祖母身边是享受,有祖母在是依靠,遭到责难时祖母是保护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俨然成了家里的小皇帝。

象儿子一样待我的祖母,我却有着此生难以赎得的悔。记得是上大学放假回家,一次一家人在一起闲聊时我说错了一句话,冲撞了祖母,她老人家没有骂我,却拂袖而起,下炕出屋而去。这是我记忆中她唯一一次生我的气。突然间我觉得无地自容,也才发现多年寡居的奶奶已是白发苍苍,她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么多,孙子中她最宠我,我怎么能这样伤害她呢?

后来我工作了,成家了,也为人父母了,对祖母也愈加尊敬和依恋了。每年我总要给她老人家做套衣服,给些零花钱。逢年过节到三叔家看看她,见了面嘘寒问暖,水果吃头摆一大桌就张罗着给我做饭。每一次出来她老是送我一程又一程,有时看到她偷偷掉眼泪,显得是那样的不舍。2003年我有了宽敞的居室,把她老人家接过来住了几个月。她闲不住,每天及时给我们做饭,把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七十多岁的老人,老眼昏花,还用她的巧手给我做了一大堆鞋垫,用毛线钩了几个座垫、凳套。这些至今还用,成为留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和纪念。

祖母的离世是突然的,没有预兆的。虽然我早知道人总要面临这一天,但这一天真的来了,我的心像被揉碎的海绵一样七零八落。那是一段痛苦不堪的记忆,刻骨铭心。2005年正月初十一早上我还在睡梦中接到叔叔电话说祖母病危。到医院看到老人家口不能言,瞳孔已散光,人已昏迷不醒。从医院我抱着祖母一直送到老家,在我的怀里她渐渐的没了生气。当祖母在我怀里渐渐殁去的时刻我没有丝毫恐惧,萦绕在心头的是平日没有多孝敬的懊悔。

祖母去世后我写了一篇祭文。文中有这样一副挽联:“人和蔼,心慈善,街坊默叹,如此巧手去人寰;泪双流,口难言,孙欲孝养,奈何祖母人不在。”她老人家中年命运多舛,贫病交加。老年儿孙满堂,重孙绕膝,身体康健,唯一不适的就是血压高。去世的前一晚上由于学会了打电话,兴奋异常血压骤涨,脑溢血致死,是年76岁。正如她平日和睦做人,去的时候没折腾儿孙,没给我们带来一点经济负担。

奶奶你无声的不留一句遗言的去了,可孙儿顶撞你的无礼,何时赎得回来呢?

相关文章关键词

《永远的祖母》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